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当代“华语叙述”的一种演出——林幸谦令人讶异的文本与阅读

日期: 2019-01-19
浏览次数: 93

文/阎连科

       阅读林幸谦的散文集《灵/性签》——说是散文集或者随笔集,都似觉不妥与不当。而不说是散文或随笔,那又该怎样去称谓这部书稿呢?这部令人读之讶异、谈之哑然的作品。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读过一些书的人,在阅读的路道上,桥路广行,有些见识,而当一篇篇地阅读幸谦的「散文」时,才发现自己阅读的狭隘,行路的短少。

       新奇的散文阅读体验

       很长时间都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了。读一部作品,如同吃一餐从未品尝过的新异酒宴,那炒菜,那餐具,那上菜的秩序与摆放,当然,最终还是那桌令人讶然而又不知该怎样评说的绝然不同的菜味。面对这一桌新奇的宴菜,你不能有「好吃」与「不好吃」那惯常而简单的判言,不能有「美食」与「非美食」的轻易评判。你怀疑自己作为「美食家」的身份和见多识广、桥路通行的经历——只是一 种新奇,也只有这种新奇。正如西人第一 次品食我们中国的大餐,而我们第一 次那么严格、规矩的依序去谨小慎微地品尝西人的前餐、正餐和饭后的甜点,还有习惯了白酒的味觉,要去试探红酒完全不一 样的味感。实在说,第一 次东方人面对西餐的真正感受,是体味的讶然,而非脱口而出的「好」与「不好」的评判。

       阅读林幸谦的散文集《灵/性签》——说是散文集或者随笔集,都似觉不妥与不当。而不说是散文或随笔,那又该怎样去称谓这部书稿呢?这部令人读之讶异、谈之哑然的作品。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读过一些书的人,在阅读的路道上,桥路广行,有些见识,而当一 篇篇地阅读幸谦的「散文」时,才发现自己阅读的狭隘,行路的短少。

       感叹汉字、中文、华语能够结晶为这样的叙述,说是诗句却明显是一种散叙;说是随笔,又明显有着深思的布局。而将其视为随笔式的散思之片,视为一种「片段式文体」时,可它自前至后,中段起承,却又都有着诗人或作家、再或理论家的暗思和暗联,针穿线引在通篇的作品之中。无论从哪一 篇章读起,都各有不同的效果,产生令人讶异的后现代语境与观感。

      「片段式文体」与「华语散文」

       通读下来,不得不说,《灵/性签》的全文章节,是如此的严密,篇与篇间的联系千丝而万缕。全书的每一 章卷,都设置有一 巧妙的文字与意象来结构。在本书每一 卷的每一 章节中,均设有一 个结构与语言上的巧思:例如在第一卷「无法命名的世代」里的三个章节:〈穿越地平线,永无止境的逃亡>,以「记忆」写起,又以「记忆」意词为结语;〈十年雨季,他的学术帝国>,始于「风景线」,又终于「风景线」;而〈灵囚地,他的文本部落〉,则同样以「那一 年春天」为始终。全书以此延展,组成严谨巧妙的文体建筑,这种建筑结构,悄然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却也悄然建构了极富创造性的文本范例。此外,全书运用不同的字体,去分列表现不同的叙述和内容,如每卷中的「标楷体」,即具有着引语之意,也还以不同的字体与结构,给读者提供着某种不同的阅读感受。

        就此而言,幸谦这种写法上的创造,是一 种新举,也是一种承传。其新举表现在形式、语言和文体建筑上;承传则延续、借鉴着中西方的某些经典之文本,如鲁迅的《野草》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前者以诗性为名,后者以其后现代之影响见长。这些文本,都以较短的篇章结构全书,而以味长延宕至遥远或永远。

       与此相类,我们将其《灵/性签》视为「整部」去读之品之时,却又发现它的篇篇节节,都是独立如月夜新辉、各星各光;而将其视为各星各光时,它却又浑然天成,为同星同月的一 体同宇。而且这种分而合、合而分的文体结构,构成它们内在联系的,还并不仅仅是文中所写的什么什么。且还有,作家面对诗、文、书、校、岛、市和女性、作家、诗人的问与答,解与悟(如〈穿越地平线,永无止境的逃亡人生〉和〈黑色边界,她的异乡学人生涯〉等)。正是这样,通篇的《灵/性签》,也正如这书名一样,被时来时去的语言和内容的灵魂飘忽所缠绕,被写作者面对「语言的式样」所缠绕,像他是语言的主人,又是语言的仆从。他驾驭着自由、丰沛、想象的语言,却也被人类固有语言的有限所束缚。

       本书开宗第一 卷提纲挈领的以他的老师为原型,书写老师的战乱岁月,以及他父辈的传奇及混血女子的故事。他们从华南地区横越缅甸、泰北、柬埔寨和越南湄公河到香港,再到那年代的马来亚,写作的笔触,延伸到至今还很少有人关注的东南亚历史与民族志书写。

       这在「无法命名的世代」一卷中可以看出:「那年小林还在读博士学位,他用回忆录的方式对小林讲述她的故事。他完全没有把小林当作是他晚年的学生,而是视为他记忆中的另一 个他的少年自我。」这里有「他」和「她」的故事,即:作者老师和老师恋人的精神与物事。毫无疑问,就全书而言,它写的不只是「我」——作者的故事,也还浓笔重彩的书写着他的老师和老师之父辈等人及文界、学界的事物日常,在这种书写中,作家的文字处处弥散着某种迷幻影魅之美。

       这类的书写和抒写,如那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泰缅柬国的混血女子,懂得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和中文的异女,她带领和家人失散了的少年时期的老师,逃离华南地区的战火,经香港到马来亚再到欧洲读博,最后在香港相遇本书的作者——这漫长奇异的经历,真是读来神幻传奇,诗意盎然,且在叙述中通过叙事人称——「他」、「她」、「我们」等视觉的有致的转换,虽然给阅读带来了陌生和些微的障碍,但细心的分辨和阅读,却更有一种文本的奇诡魔力,如让读者在叙述的万花筒中观望、荡漾。

        还有,在《灵/性签》的全文中,作者留下来了许多「过去」的模糊和空白,而在这种模糊、空白中,他如博尔赫斯在写作中有意模糊清醒与睡梦的边界样,有意穿插了和作者自己有关的各种当代和现实的内容,从男女两性的,性爱到情爱,再从学术、文学到离散和现实的生态之灾难,凡此种种,信手拈来,皆有所思而反省尖利,使得本书在当代散文应如何「重建整合」与「创新开辟」的挑战中,显示了作家鲜明而有力的姿势和力量。

       从而,使得这本可称为「华语散文」的作品(即近年兴起的华语语系/华语风/sinophone),却又力图用全新的散文文本去挣脱、击碎已有的华语之散文;用随笔去击退随笔,用诗歌去破坏诗歌。这是试验,也是创造;是创造,也是挣脱中的碰撞与响喊。

      「诗之叙」与「叙之诗」

       记忆中我们都会消失,成为他人的记忆,然后又重回我们的心灵,再次现身的时候,我们已经老了。记忆,也失去了早年的悲壮,时不时地撞击我们,在炼金术的夜晚,如夜色,落在晚期肝癌疗养期间的白色病床上。(见<战火靑春〉)

       人类的情欲再次被彻底地掀开道德的外衣,如同大胆地要求更多的民主与自由性爱。(见<生死卜之恋>)

       那是他在新加坡作客时留下的、富有历史记忆的身体铭文,也是他所著述的书本铭文。他的文字和新加坡古代马来王朝的历史融合在赤道的这一座小岛上,马来帝王世谱带着狮城的传奇向作者的身体与历史的记忆看齐。(见<伤之身体铭文>)

       细读《灵/性签》的通篇全文,这样的句式,这样的如特拉克尔的「在两个括号之间,他的过去已经死亡」的暗喻和隐语,这么潜隐、漂浮的带着灵与肉体验的文本实验,如暴雨散风,花开花谢,充斥飘落在本书的通篇通节和每一短文的章句之间。

       它是一个作家的叙述,也是一个诗人面向世界与文本的思维。这种诗人思维的作家式书写,似乎淹没了文本中许多的叙述及事件与人物,使文本中的全部物事与人非,几乎都成了一种书写的平台,而这种「诗之叙」或「叙之诗」的华语叙述,宛如一场书写与文字的演出,也似乎唯有如此,才是书写者真正的导演、攻坚之所在。

        从而,从头至尾,作品集中相对于「灵」之「性」的就不仅是性别男女、人生本欲,而更是一 种「文性」的释放,是文体创造欲望的表达。是创造和想象变异更新的求索。所以,文中的每一个「我」、「幸谦」、「诗人」、「林博士」或「林教授」等,既是多元写作中的同一个人,又都是不同的他人之叙述。

       幸谦在文字中越过性别的海域,从「她」变成「他」,从「妳」变成「你」,最后都又成了「我」。这使得写作者成为分裂、分散在这世界上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也是这世界上关于「文性」集中起来的创设者与建造者。还有被诗人、作家「假托」的文中的诗人与作家「西苏」、「里奇」等,是他人,却也还是那个作者「林幸谦」的自身或化身。

       这种因为叙述者的多样性,会给阅读带来一 种涩滞的风险,但倘使沉入其中,却又使阅读的感受更为丰富而奇异,变幻而不定,有了使人阅读后难以表述,不敢表述的胆怯和渴望表述的冒险——这也正是《灵/性签》写作的超人之长,亦或为现代写作面对伟大传统的固有之短。我想,无论幸谦还是这部完全异样的作品,其新异的价值,也就正在这儿。它在甲地为之短,而在乙地为之长;在现代之前为之优,在传统面前为之衰;在习惯面前为之涩,在未来面前为之畅。这样异类式样的写作,也正如了作者自己在〈灾难新世纪的舞步〉中说的那样:

       在人们休息的时候,在城市零碎的生活时间匆匆定笔……同时发展后散文书写的空间,在后散文中开拓叙事性的小说化散文,同时开创新诗的写作,在美杜莎的笑声中等待江山。

       后散文?

       后散文!

      不知所语;又似解此语。总之,从第一章的〈战火青春〉读到最后的〈签语〉,似从迷惑到了开悟,又从开悟到了叙述和文体性的困惑;再或是从直行的路上,到了阵图的迷宫,又从迷宫站到了宫外日光下的旷野广场。似懂非懂;非懂又解。而那讶异阅读的快感,对我而言,却又自始至终,从未间断,新奇而迷幻,清晰而明了,如汉语华文,终于造就成了伟大文学中那柔缠而韧实的某种叙述,某个等待耐心体味的文本。

       如林幸谦的这部令人讶异的《灵/性签》。

      人生有此写作的努力与尝试,也就对得起了笔墨,对得起了头脑;自然,也对得起了作家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论笔足矣;论人足矣;论灵,也足矣!

(作者为中国著名作家。)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