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莲语 | 孙淑彦《读古文,喝工夫茶》 | 朗读者:倪以佳

日期: 2024-03-25
浏览次数: 5

来源:揭阳读书人 2024年3月23日 

作者:孙淑彦

朗读:倪以佳

莲语 | 孙淑彦《读古文,喝工夫茶》 | 朗读者:倪以佳


一个人的爱好和日后的职业选择,早年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有时可伴随一生。

一九六七年九月我在榕城中学毕业,那时是“十年文革”开始,到处宣传“教育要革命”,学校半瘫痪,很混乱。进高中时先是到揭阳真理中学读近两个月,再转揭阳华侨中学读半年,第三次再转揭阳一中读到毕业(据后来一中林校长按毕业时间推算说我属第四十八届生)。名曰读书,实际终日都在搞“斗批改”。教师多数已被“打倒”,关到“牛棚”里进行“思想改造”,部分教师则处于“半幽禁”状态,不准上讲台也不准回家,终日在学校中指定的地方,半软禁式地“改造思想”。杨健生老师属于后一种。学生上课很“潇洒”,要听则听,不听也悉听尊便,老师不敢管也管不得。课程是语录、文件,加上学生批斗“反动学术权威”或“封资修反革命份子”的“批斗会”,老师被戴上高高的纸帽站在中间或台上。我素来怕热闹,反正谁也不管,也就什么“战斗队”都不参加,当日被称为“逍遥派”。

某天,悄悄拜访半软禁专讲古文的老师杨健生先生。进门,自报身份,拿出民国扫叶山房线装本《古文观止》,说要请教读古文。杨老师初而惊讶,略带不解。再真诚陈述,见无恶意。于是,闭门,喝茶,读古文。最难忘第一课是李密的《陈情表》。杨老师从“臣密言”开始朗读,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越读越苍凉。至今我尚能背读七八成。日后有空都如是,保持了几个月。不仅读《古文观止》,还嘱我多读“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说古文中写得最好。还谈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以及晚明小品等等,多多少少我都认真读过。一九七○年下半年在一中糊里糊涂毕业,连一纸毕业证都没有,只留下《古文观止》的沧桑记忆。至今之所以能写点文言小品,得益于杨老师当年的启蒙。

一九八六年八月揭阳诗社成立,杨老师任社长,有邑中老诗人郭笃士、贝闻喜等二十多人,我有幸敬陪末座。静夜灯下追忆那段风雨岁月,那股书香茶香的温馨,“留命桑田休问海,传香麦陇自闻风”,我以俚句二首呈杨老师:

浩劫十年是我师,陈情一表读古辞。

梦回欲问西流水,握手却惊两鬓丝。

躲进小楼读古书,泥炉文火万虑除。

管他造反声振耳,雨后晴天柳风疏。

老师嗜茶,我上门求教时,室内茶罐近十种,用木炭小泥炉孟臣壶若深小瓷杯,标准工夫茶具。讲古文前我起火加水泡茶,仅两人,不管是“关公巡城”还是“韩信点兵”都要喝。“此间喝茶讲工夫,大把茶叶塞满壶。初尝味道有点苦,苦尽甘来好舒服。” 学古文不多茶却喝不少。过了多少春花秋月,工夫茶已成嗜好,每天仍会忙里偷闲地喝。十多年后老师来访,春风桃李,夜雨江湖,畅谈往事,犹历历在眼前。我对杨老师说,当年偷学古文,性钝学不多,却学得了喜欢工夫茶。相视大笑。临别以茶叶两斤呈师,笑说还当年一点茶资。

那夜杨老师带原一中陈实校长光临寒舍,要我任陈校长著《得闲诗书》编役,隆冬之夜楼高梯暗,两位都七十左右了,我惶恐不安,实在过意不去,师长之命自然执行无误。选、编、校,三四个月后书编成出版,上卷选诗作一百多首,下卷书法二三十件。杨方笙、蔡叔庸、廖达人几位前辈撰写序文,我写《一心求索安如磐》附骥,结尾说:

写了这杂乱无章的几页稿纸,算是《得闲诗书》的跋,好在陈校长和杨夫子都是我的老师,那就像学生的作文一样,写好了,交上去,让老师去评分。当然,我希望能得到六十分以上。

莲语 | 孙淑彦《读古文,喝工夫茶》 | 朗读者:倪以佳

作者

莲语 | 孙淑彦《读古文,喝工夫茶》 | 朗读者:倪以佳

 孙淑彦,兔年兔月兔日生。广东揭阳人。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博物馆工作三十年,历任揭阳市博物馆、丁日昌纪念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史、潮学研究和书画创作。出版《孙淑彦文字集》等史学、文学集四十多部;书画集二十多部。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