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州日报》2018年2月27日 潮州文化 06版
文/陈贤武
北门直街与中山路交界处,此地昔时有个名称:望京楼脚。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二•都图》在厚德坊标有“望京楼”地名。饶宗颐先生总纂《潮州志补编•古迹志•楼》:“望京楼,在北门街。(《海阳县志•县城图》)久废。”
望京楼是繁盛于唐宋以后的一种建筑,它的修建是古人表达忠节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他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望京还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相关联。望京楼的创制与命名,是源于古已有之的恋阙之思。《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较早地表达了士人对京阙的向往。在唐以前人们只是偶尔在诗文中倾吐一下这种情思,并无特别的表达方式,只有唐宋以后人才兴修望京楼以寄托恋阙之思。楼台本为旷望之所,借之以凭眺向往京师,寄托恋阙之思,则是唐宋以后的人的独特之处,望京楼因此成了唐宋以后时期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国事日非的情况下。其次是制度独特。一般名楼,讲究外形高大,造型独特。望京楼则不然,由于着意于“望京”,楼址不一定在郡治中心,而多择址于州城外郭某个便于登眺之处,常以朝向京师的一座城楼为望京楼。楼不一定要高大巧丽,哪怕是无名小楼,只要适于寄寓“望京”之意即可。可以是楼,亦可以是台、亭、门、阙,类别虽异,在命意上都相通。而实际内涵愈来愈虚化,比喻意义更丰富,形象变得更崇高。“京”,专指首都,中央政权所在地,京师与君王,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对应关系更加密切。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诗人目睹国家残破,思复中原之旧,则是其家国日非的时势下产生之新意义。依唐宋以来的惯例,望京楼一般在州治而不在县治。
了解了望京楼的意涵,回头再来看中山路的望京楼,当别有一番历史沧桑感。据清•林大川《韩江记》记载:“望云庵,在郡西北隅(在市区司巷原城北小学,今为昌黎路小学分教处),俗名王姑庵。当神州之陆沉,(明季周)王仓黄以郡主付黄䌹庵尚书,间关来潮。闻燕京残破,遂祝发为尼,法名日曜,尚书乃建庵居之。”光绪《海阳县志•杂录》:“王姑庵,前明名大士阁。自黄䌹庵尚书挈郡主来潮居住,遂称王姑庵。”黄尚书又在北门街建一小楼,清幽雅致,上供佛像,让郡主礼佛,并可登楼北望帝京,聊作慰藉。后人因称这小楼为“望京楼”。
《明史•诸王列传》记载:分封到开封的第一代周王朱橚,为太祖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由吴王改封为周王,建藩开封。周藩世系自首任周王朱橚起,至十一世王恭枵于崇祯十五年(1642)因李自成部队决黄河水入城逃出止,共传十一世十三王,是与明王朝同始终的29个藩国之一。其十一世周王于崇祯十七年在南京薨后,由其世孙伦圬相继,先依南京的弘光帝,后又投奔广州。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与绍武帝一起被俘,“俱杀于广州府布政司前双门下”。(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九)在颠沛流离中,十一世周王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南京礼部尚书黄锦。这个无异“托孤”的行动,使流亡郡主的命运,从此与黄尚书在宦海中的浮沉连成一体。
黄锦(1576-1658),字孚元、䌹存,号䌹庵,明代饶平县宣化都(今大埕镇上黄村)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十四年由吏部侍郎出补南京礼部尚书,翌年以病告归,居郡城“三达尊”(今潮州市区上西平路北段,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甲申(崇祯十七年),闻变痛悼欲绝。未几,隆武即位福建,起为礼部右侍郎,寻晋尚书,以优老加太子太保。二年(1645),给假归。……清兵陷闽,继下潮广。锦韬诲林下。(潮州总兵)郝尚举反正,锦预其谋,倾家助饷。及败,匿免。”(饶宗颐《潮州先贤像传•黄尚书锦传》)清顺治十四年(1657),卒于府第,年83。留下“王业尚存江左右,人心未解汉西东”之遗言。
从此之后,王姑庵或望京楼,便成了潮州的胜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旨落籍潮州的爱国诗人丘逢甲留下《王姑庵绝句》十六章,并有《序》记此庵的变迁,节录如下:
王姑者,故明郡主,或云周王女也。运丁鼎革,间关入潮,祝发空门,法名日曜。身经劫火,绮念俱灰,皈志金仙,禅律精进。时则江夏尚书,实为檀越,精蓝之筑,邻于故第,凤城西北,霞起云丽,庵因人著,名曰王姑。惓念先朝,遗黎同感,香积之供,伊蒲之设,正不必出自粉硙脂田也。幻缘已尽,完节西归。遗像二帧,珠玉黯然。禅悦之余,想犹不胜沧桑之痛耳。二百年来,香火繁盛。法徒千指,雅志禅修。庵之前楹,像设精丽。重楼后峙,翼以绀宇。花竹森郁,钟磬清严。郡于斯庵,称为胜地。每当春秋佳日,士女游观。
丘逢甲的组诗,篇幅太长,不必全录。其中据老尼口述,可补志书之缺者,计有四端:(1)“芳心漂泊总思明,日曜亲书作法名”:郡主自取的这个法名,出自宋•朱熹《集传》:“日出有曜,日照之则有光也。”《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表示她对亡明永志不忘。(2)“汴城宫殿郁嵯峨,已逐禅心委逝波”:开封,古称“汴京”,简称“汴”。周王的封邑在开封。明•陈建《皇明通纪》:“亲王女曰郡主,食禄八百石。”(3)“故事凄凉说粉侯(《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俗谓驸马都尉为粉侯。”),西风梧落梵宫秋”:原注引老尼语:“仪宾实以死殉国。”按明制,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称“仪宾”,可知王姑出家前已是有夫之妇了。(4)“二百年来一口完,九莲遗像已飘残”:原注说“九莲菩萨,思宗曾祖母也。遗像已佚”。思宗崇祯皇帝曾祖母即神宗生母孝定李太后,“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其牌位绘九朵青莲花,故名。(《明史•后妃传》)王姑庵悬九莲菩萨像,无异于公开打出故明王族的旗号,这落发为尼的流亡郡主,心怀故国的黄尚书,看来都是有几分胆量的。
而丘逢甲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元宵节作《元夕无月感赋》其四:“火树银花句懒吟,望京楼畔客愁深。他年见月应回忆,寒雨春灯此夕心。”已把“望京楼”作为诗歌的一种“意象”,抒写了其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客居异地、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
1924年,潮梅绥靖处处长、粤军第二师师长洪兆麟辟潮城马路时,楼被拆去,一些木板,还存放于北马路头水果店中,后遂不知去向,“白云千载空悠悠”,惟于史册留地名,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