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头都市报》2005年8月23日
本报记者尤小年、李晓颦
今年93岁高龄的庄明瑞老人回忆起60多年前的革命生涯时仍然记忆犹新,而当谈到自己因为抗日而遭通缉不得不离乡背井、抛妻别母的经历时更是唏嘘不已。他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样一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而好男儿,总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庄明瑞1912年1月出生于普宁县果陇村,幼年时两度随母亲去南洋探望父亲,前后在那里生活了8年。异国生活的两次经历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是在洋轮上,舅父取水给他解渴,却遭到洋轮水手的殴打;还有一次是由大人带到南洋的公园玩时,看到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两次经历,深深地刺激了庄明瑞的民族自尊心,让他萌发了爱国报国的思想。1928年,在校长的热心帮助下和双亲的积极支持下,他回到祖国,在厦门集美继续求学。
在厦门求学时期,庄明瑞一边读书,一边开始接触进步的爱国组织,而促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变成爱国主义实际行动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怒,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厦门,大中学校的学生组织了“厦门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上街游行示威,宣传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同时组织“学生抗日义勇军”,进行操练准备杀敌。当时,庄明瑞是厦门双十中学学生会主席,他代表双十中学参加“厦门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并任常务理事,他带领同学上街宣传时,有两次受到反动军警的围捕,幸好在群众帮助下安全脱险。他还在校内组织抗日学生义勇军,被推举为连长,积极组织学生操练杀敌本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在普宁爱群学校和西陇学校教书的庄明瑞参加当地的“青年抗日同志会”,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同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普宁二区区委组织委员,领导抗日青年运动和发展党组织。他任教的两所学校成为他开展青年运动和发展党组织的据点,在这里,他先后发展了一批教师、学生和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中有一部分成为骨干,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潮汕取缔青抗会,普宁首当其冲。青抗会在中共领导下,指定庄明瑞等五人为代表,公开发动群众进行反击,在政治上揭露顽固派卖国投降的阴谋,在组织上转移、掩蔽,坚持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五个回合的斗争,因为表现出色,庄明瑞和另外一位同志受到上级的表彰,但也因此,他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通缉,不得不转入地下斗争。此后的长达10年中,庄明瑞有家不能归,撇下一家老少音讯杳然。他爱子心切的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天天到村头大路苦等儿子归来,这一等就是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