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梅州文化的源头——古岭东文化

日期: 2015-07-29
浏览次数: 880

 来源:《梅州日报》2005年7月15日

   文/廖金龙

  近几年来,常与文史工作的同仁探索文化梅州,总谈到梅州文化的历史及源头问题。我们经过一番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后,认为梅州文化的源头,就是古代的岭东文化,即古岭东文化。

  这里讲的古岭东的“古”是指秦汉之前,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岭东”则是有别并相对“岭南”而言的。据清乾隆《潮州府志》有说,“江西有湖西岭北之分,广东则有岭东岭南之别。”又据《水经注》载,“‘岭南’背靠五岭而面大海,‘岭东’则为五岭之东,而穷于海,盖以五岭为始,而讫于揭阳也”。又据明《临汀汇考》载,“五岭之最东为大庾岭,大庾岭之最东为大庾县之秉峤,顺循其岭脊而一下,东至包括揭阳属之海滨,与江西福建分阽(界),至揭阳岭止,为禹贡扬州域内,而揭阳以西今粤省在五岭南者皆九州域外”。

   从上述记载不难看出,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上“岭东”与“岭南”是不相同的。岭南在五岭之南,大庾岭之西,岭东则在大庾岭之东侧。岭南不在古扬州之域而岭东则属古扬州域内,地处今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汀(汀洲,今龙岩、三明市)虔(虔州,今宁都瑞金石城)梅(今梅州市)循(循州,今惠州)之地”,而梅州则属岭东地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岭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据史载,夏商周时期的百越族人,是这里的主要先民。岭东的百越族人和岭南的百越族一样,原都生活在今闽粤交界处至浙江部分地方,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地处滨海,颇得渔盐之利,逐步发展,至勾践时日趋强盛,春秋后期,与吴国一争高下,图盛霸业。但至战国中期势趋衰微,至公元前306年为楚国兼并,余部散居于今浙江江南部和福建山区,史称“百越”。“百越”的一支于战国后期南徙两广。他们为开发中国东南地区作出了贡献,并与北方长江、黄河流域的巴蜀、荆楚人,秦晋、齐鲁人,一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据明汀州《临汀汇考》载,地处岭东的汀虔梅循之地,皆“扬州腹内地,据今图在三省交界处”,“皆土田之”,边境虽有高山,但数千里“土田辽阔”。我们可以从目前出土发现的古代文物来了解远古时岭东地域梅州先民的情况。

     1983年广东省文物考古队在蕉岭县三圳镇东岭下等处,就发现了石斧、石锛、石刀一大批。1984年,省文物考古队在五华县狮雄山发现了一座古建筑(长乐台)遗址,一时轰动了省内外考古学界。经过四次仔细普查发掘,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除有大批石斧、石锛、石镞等石造生产工具外,还有陶罐、陶盆、陶碗、陶杯、陶盂等生活器具。而在与五华相邻的龙川坪头岭遗址也发现有五六千年前的古稻种,以及其它石制造工具。我们从考古学研究中知道,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这时的历史文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磨制石器增多,发明了陶器,开始谷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从上述出土的石器和陶器足以研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即五、六千年前,古岭东梅州地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其原始居民,已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不但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而且有了手工业,经过使用犁耕和弓箭,还知道用网捕鱼和纺织缝衣。

     至春秋战国时期,岭东地域的经济已进一步发展,突出特点一是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普及,这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的主要标志;二是青铜器普遍使用,不但品类日渐繁多,而且制作工艺日趋精巧,这说明手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体现这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物考古发现是,1982年、1985年夏,广东省文物考古队两次到大埔县枫朗王兰考察发掘古墓葬群22座,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等141件,其中陶器有砂陶纺轮,说明本地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纺织业已相当普及,生活水平提高。此外,1984年,省文物考古队对兴宁新圩镇发掘出土的6个编钟进行鉴定,认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高档艺术珍品文物。这不但说明此时期岭东地域与长江流域的荆楚、吴越人已有相当的交往和联系,而且亦可说明这一时期楚国或吴国的统治势力已经深入到岭东这边远山丛地域。

     综上所述,古岭东地域的先民在六七千年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是差不多同时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但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则比较缓慢,不但比中原地区慢,而且比岭南地区也稍慢。因此出土反映这一时期的古文物不多,也不系统。但是,绝不能因此而藐视或否定这一地域悠久的历史。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9
来源:视频号“心之所系在云大”——云南大学老一辈教师系列访谈 今日关注:杨振昆教授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