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线上通讯
来源:《今日头条》 2022-12-23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志士。这些人不仅自己知识渊博,对于后代的教育也是各显神通。有一个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家族,因12条家训,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军和55位尚书。这个家族就是山西运城裴柏村中的裴氏家族。自东汉开始这个家族经历百余代以后,成功跻身名门望族,更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出了17位宰相。让裴氏整个家族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了如此庞大繁荣的家族得益于裴氏的家训。家训融合了几代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是家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的精神内核。裴氏家训一共有12条,大概分四个方面即“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第一条,敬奉祖先。第二条,孝顺父母。这两条家训放在首要位置,代表了家族的开端需要对祖先的恭敬,对父母的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这种基本的品德都做不到,那更谈不上心怀民生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常常自己用野菜做饭,却背着大米从百里之外回家孝敬父母。这足以看出对父母的孝敬,是人们修身修心的基础,像仲由这样的贤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普通人了。第三条,友爱兄弟。第四条,协和宗族。第五条,敦睦邻里。这三条意思相近,是嘱托后人要以和为贵,对待兄弟、宗族和邻居都要亲和,不可与之争吵。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例如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出自司马迁撰写的的《史记&...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5
浏览次数:6
来源:《诗词文化》2023-01-21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民族生活了几千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状态,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图画和诗词都是民俗的记录者,下面100幅民俗图,配上诗词,美极了!01、燃爆竹(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02、教坊自乐(宋)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和凝《宫词百首》03、拜年送名片(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04、饰梅花妆(唐)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唐·牛峤《红蔷薇》05、走月亮(清)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06、赐银幡(宋)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07、鞭春牛(明)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唐·元稹《生春》08、放灯(唐)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09、蚕卜(宋)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10、走百病上城头(明)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3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1-07如今谈论起宋词,我们肯定绕不开“苏辛”。苏是指来自蜀中眉山的苏轼,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辛是指济南府的辛弃疾,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笔下之词题材广阔,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人称词中之龙。苏轼以诗入词开创了豪放词先河,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两人虽相差了近百岁,却都是豪放词的代表,一同扛起了两宋词坛一片天,后人将二人合称“苏辛”。“苏辛”二人都是天之骄子,也都拥有各自的粉丝,这也引起了关于“苏辛”诗词的研究对比,但一直不分高下。今天就跟随长风一起来读一读“苏辛”二人在人生艰难,半夜睡不着之时,各自写下的千古名作《西江月》,从这两首词中去感受一下两位奇才诗情画意的人生。词牌名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据说取自诗仙李太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后在唐五代时期,逐渐演变成流行歌曲,到了两宋时“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发展与统一。苏轼、辛弃疾二人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今天就选二人此词牌名下的千古名作赏析对比。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北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中秋佳节之际,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闲居在黄州,所以这首词整体较为...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8
浏览次数:4
来源:《战略策略》 2023-01-161957年5月27日我出生于陕西西安,小名张望回学名张文木。父亲是中学教师,取名都出自《论语》《庄子》书中的典故。回顾一生,除了自己努力外,总觉得老天也在眷顾着我,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总会出现柳岸花明。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读毛主席的书开始起步人生的。读小学时,社会上就“乱”了起来。学校基本没课上,图书馆也贴上封条。除了背诵毛主席语录和雷打不动的天天读”外,学校就没有多少其他知识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毛主席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老师。毛主席的书,我读得早,记得也熟。入中学后,学校已经复课了,图书馆也解禁,但毛主席对教育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这时毛主席鼓励大家“认真看书学习”,学历史学哲学、学马列主义。当时我一头沉下来“响应号召按当时流传的毛主席为青年人开的书目,读起书来。先读马列的书,转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范老的文章绝无八股气,极通俗,我从此受益于他的文风一一当然,这也是毛主席在延安倡导的那种文风。那时学校课堂上考勤不严格,更没考大学这回事,我因此有幸脱了如今学生那么多的负担和压力。大量的阅读时间允许我可以有计划地读了几年书。由此我便结了书缘。今忆起,觉得当时对我影响最大最深刻,同时也让我最受益的就是毛主席的书。毛主席的书使我在人生的启蒙阶段生发了理想和做人的主义;有了理想和主义(尽管当时还很蒙胧),就有了做人的根底和方向。我当教师的时候,学...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7
浏览次数:4
来源:《百度网》 2021-11-02大约2600多年前,中华文明面临一次重大危机,当时狄戎肆虐北方,之前不仅攻破镐京灭了西周,而且还让中原诸侯时刻面临亡国之危。与此同时,南方“蛮夷”楚国势力庞大,又野心勃勃,时时刻刻想要北上攻占中原。南下的狄戎,北上的楚国,两者只在“一线之间”,华夏文明就要被狄戎与楚国打穿了,当时华夏文明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这种形势之下,管仲与齐桓公挺身而出,率领诸侯尊王攘夷,虽然其中不乏为己谋利之私,但客观上的确保卫了当时的华夏文明,因此管仲被誉为“华夏文明保护者”。当然,除了保护者这个头衔之外,管仲治理国家、制定制度等的成就,也让他赢得“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等头衔。可以说,在古代治政成就最高的大臣中,管仲至少可以排进前三。那么,成就如此惊人的管仲,他到底有什么来历呢?鲜为人知的是,管仲祖上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关于管仲的身世,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即周初管叔鲜之后,与周穆王庶子之后。武王克殷之后,将三弟姬鲜封在管地,于是他就被称之为管鲜,以封地名称为“氏”,这是先秦的习俗,姬鲜也就成了“姬姓管氏”,因此管叔就成了后来的管姓之祖,唐朝《元和姓纂》中就指出管仲是管叔鲜之后。当然,管叔是不是管姓之祖,如今已经不可考,因为周武王封姬鲜于管,说明“管地”在商朝时早已存在,那么商朝有没有封贵族于管,甲骨文中并未说明。所以,很难确认最早的管姓始于何时,...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7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1-122023年兔年的生肖邮票“癸卯寄福”发行后,那只童趣十足、荒诞、甚至带有几分戏虐的蓝色兔子,引发争议——流量时代,大师躲不过键盘侠的口诛笔伐、评论者的枪林弹雨。创作者正是天真无邪的黄永玉老先生,当听到有人说他画的“蓝兔子”有妖气,看上去像恶魔时,他说:“画个兔子邮票,对我来说是开心的事。这个兔子呢,大家都会画,也不是专门只有我一个人会画。画出来大家高兴,祝贺明年的新年而已。谢谢大家!”其实如果你了解了黄永玉的人生,就不会对这枚兔年邮票有所怀疑,因为这只不拘一格的“蓝兔子”正是他本人。黄永玉曾经将自己在绘画中追求的境界归结为“清丑顽拙”四字。世人笑他太疯癫,他笑世人不好玩,能做个顽童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正是这样的脾性,让他闻到一抹豁达、喜悦、微苦、童稚的生活气息。黄永玉堪称一部“活着的中国近代史”,他的朋友从钱钟书、沈从文到金庸、黄霑、齐白石、李可染……这些人都去世了,留黄永玉自己在这人世间“撒野”。战乱年代,道路是曲折的,因此黄永玉练就了一副柔软的身躯。玩开心点,老了照样游戏人间。中国近百岁的学者有许多,可像黄永玉这样的,寥寥无几。在他的作品中,赫然写着“他妈的”、“混蛋”的类似字眼,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性。2023年,黄永玉设计的兔子邮票从20年代走来的黄永玉,原本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杨光奎作为当地女校校长,曾是第一...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7
浏览次数:2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