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线上通讯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4-28第一次见到朱薯,大为震惊400多年前他冒死偷回一根藤,竟然让人们数次熬过大饥荒,拯救了中国3亿多人口!他是“红薯之父”陈振龙,一个靠着一根藤改变中国未来的人。大明在历史上辉煌了二百多年,作为受到一致好评的朝代,很多人都知道大明朝从不肯屈服的坚韧特性,却鲜少有人知道明朝也曾经历过数次饥荒、数次危难。明朝建立的时候人口才只有6千万,到了万历年间,人口却足足暴增到了1.6亿!而这个数值的增加,陈振龙一定有一份功劳。陈振龙出生在福建省,那时候他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非常差,年幼的时候他尚且以读书为出路,每天刻苦学习,誓要考取功名。虽然他后来考中秀才了,但是后来的乡试却一直屡试不第,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后,他只能放弃考取功名另寻出路。那时的百姓日子过的并不好,再加上家乡贫苦,很多百姓都吃不饱饭,为了讨生计,他跟着一些队伍开始出海从商。陈振龙随着商队一路到了吕宋岛,就是在这里,他看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植物。当时的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外族的入侵给他们带来了一个能让他们饱腹的粮食作物,这种东西能生吃也能熟吃,或蒸、或煮、或烤都可以。更重要的是,这种作物产量高,存活率高,能饱腹,陈振龙当即想到,要是将它种植到大明,一定能救活很多人。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是红薯,那时候还叫做朱薯,而吕宋就是如今的菲律宾。朱薯的原产地是美洲,正是因为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强,简直是落地生...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2
浏览次数:5
来源:《今日头条》 2022-04-17相信对物理颇有研究的人,对曹原的名字都不陌生。如果你去问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你现在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你小升初考试。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同样年龄的曹原身上,他却会回答你,他会先参加高考,然后考大学。小学生曹原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本人确实是这个底气。曹原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14岁的时候,他就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他接触过的老师、同学都说他是天才中的天才。完成本科学业后,他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麻省理工大学读博士。22岁的时候,他就破解了世界上百年的物理学难题。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国受到无数人礼遇的天才少年,面对美国人抛来橄榄枝的时候,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拒绝。并向美国人直言说自己是中国人,无论他在美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最终都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那这位情商、智商双双在线的曹原究竟有多厉害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一代天才初长成曹原于199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小的时候他和大部分男孩一样,特别的调皮。和那些喜欢闯祸的男孩不一样,他的调皮之处体现在他的动手能力上。幼年时期的曹原,便对这个世界生出了许多疑问。那时候他最爱做的事情,便是向身边的人问为什么。曹原中学时期每当他得不到满意的答案的时候,他就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解答疑惑。为了真正弄清楚,桌椅板凳的构造和家里电子设备的安装...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2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1-18记得有学者曾经说过,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之为科技黑箱的时代,虽然每个人用着最牛的科技,但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了解科技的原理。就好像每一个人都会用电话,但并不是每个人知道电话的原理。同样的,对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我们非常熟悉,但还真不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来的。例如,平时我们去购物的时候经常说口头禅,去买东西。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去购物的时候一定要说买东西呢?为什么不能说南北呢?一个小小的疑问足以难倒一大部分人,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过去朱熹先生就拿这个问过自己的学生,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呢?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购物的经历,而且每一个人把购物都说成买东西,这绝对是全国统一的,唯一不同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中文都是博大精深,但又能够清晰表达的。正如曾仕强老师所说,当西方的自行车传进来的时候,我们立刻能够组织语言,曰脚踏车。简简单单三个字,直接具体明了的讲述了此物的用法和含义。但比较诡异的是,购物的时候无法具体描绘到底要买什么,结果我们的文字里面居然以买东西来形容包罗一切。东西是两个方位,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天地之间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何购物的时候只需要购买一半呢?所以,一个简简单单的东西背后包含了很多内容,相信很多现代人都不能弄清楚。其实,不仅仅现代人搞不明白,就连古代人甚至是大哲学家朱熹也百思不得其解,而且...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8
浏览次数:9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4-12在宋朝的文人中,苏轼大概是朋友圈最大,结交朋友最多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从皇帝百官,到贩夫走卒,他都一视同仁,倾心待之。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有他待之为友,和待他为友的人。但是“相遇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很多至交好友,随着人世变迁,一点点在他的生命中隐形,终至消失。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终究难敌岁月消磨。人生总无常,无论是谁,都只能陪你一程。01 际遇不同,不必相伴鲁迅曾写过一篇小说《故乡》,记录自己小时候的玩伴闰土。两个人年纪相仿,闰土管他叫“迅哥儿”,带他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三十年后,再次重逢。鲁迅本以为可以重温旧日美好,可闰土却张口叫了一句“老爷”。一层厚厚的障壁隔在两人之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友谊。岁月在变迁,我们都在变化。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友情,也会一点点模糊掉。曾经的“拖家带口来相见”,慢慢就变成“渐行渐远渐无书”。苏轼和沈括也是这样。两人本来是翰林院的同事,平时一起上班,谈论诗文,在青年时期有着很不错的感情。可是后来苏轼外放地方,沈括在京城跟随王安石变法。两人的生活轨迹南辕北辙。沈括在京城,深受王安石器重,每天想的是如何把新法落实,富国强兵。苏轼在地方目睹民生艰难,到处讲新法的弊端。沈括去杭州巡查,看望苏轼。苏轼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昔年好友,与他无话不说,无话不...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6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2-04-11如果你来到距离上海市中心50多公里的青浦区练塘镇,那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农业基地。这个基地总面积有800多亩,走近一看,你能见到一幅奇特的场景:这里的菜不是普通种在土里,而是种在鹅卵石当中,但棵棵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这里的鱼也不养在池子里,而是养在大棚内一个个巨型圆桶中,但条条鱼儿皮肤油亮、膘肥体壮。最神奇的是,这里的鱼和菜成为了亲密的搭档,互帮互助,因此鱼儿从来不需要换水,蔬菜也从来不需要施肥。这样绿色健康的“鱼菜共生”模式,让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一年卖了3600万,那这位开创“鱼菜共生”的奇人是谁呢?他就是时代新农人——刘永军。01、跳出舒适圈,创新思想萌芽刘永军,山西吕梁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踏实肯干,一直努力学习,后面考上了山西省吕梁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怀着对未来和大城市的向往,2004年,他带着借来的800元钱和同学一起来到上海闯荡,最开始,他不敢奢望在上海能够出人头地。“能找到一份工作,最起码让自己不冻着、不饿着。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可以住。”淳朴的刘永军最开始只抱有简单的想法。但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生活的人,拼搏三年后,他和朋友合伙成立了园林绿化公司。随着事业步步高升,渐渐地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娃,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但在2012年,他却跟朋友和妻子说,他要在上海郊区种菜。“你疯了吗?...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08-01在传统绘画中,习惯将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同时亦将松、竹、梅全称岁寒三友。因此,它们在文人画以及中国民间绘画中出现率很高,是中国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的对象。梅、兰、竹、菊、松在白石老人笔下也一再出现,并被赋予了新意。白石老人画梅,60岁以前的作品画面取景较阔,花枝繁茂,树干虬曲,前后空间关系有所交代,比较写实。60岁以后的作品则发生了变化,画面简练了许多,取折枝式,或将梅枝插入瓶中,或在大面积空白处题写跋文。大多数作品中的梅花不再以线勾画,而以色点花瓣,画面更加率意散淡,此时已减弱了写实的成分。白石老人画梅前后风格的转变与他绘画总体风格的转变是一致的。从白石老人前期所画的梅来看,好像受过金农的影响,但比金农严谨,不若金农放松;后阶段点瓣梅花则与吴昌硕有相近处,不过,白石画梅的个人风格是十分显著的。更多齐白石画梅作品欣赏白石画竹,不倚傍前人,自出机杼。他画的竹叶呈“个”字和“介”字形,大小近似,画风竹时,则使其总体方向趋一,从而造成画面的统一和单纯感。墨色基本是浓淡两个层次,既保持了一定的单纯性,又增加了一种厚度,画幅多取竖立长条,画中为两三竿立竹。从一个角度来看,竹叶和枝干也是一种表现符号,画家对这些符号进行充分的摆布,以求得最佳构成样式。更多齐白石画竹作品欣赏相较之下,白石在画菊时,当是投入了更多的情感。他在菊花旁经常有篱笆或支架,这些菊...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