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线上通讯
来源:《凤凰新闻网》2022-09-18生老病死,人间常态。当人类开始用科学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时,我们会试图想用科学去寻找人生的意义,生活存在的价值,那么为什么生命不可永远存在?既然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那么我们人的一生究竟为何而存在?那么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看,为何生命不可永远存在?科学家给出四字答案,终于解决旷世疑惑。既然是用科学去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基本的科学概念“熵增”,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克劳修斯,在185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热力学的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后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定律——“熵增定律”。那么什么是“熵增定律”呢?物理学上的解释就是,在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从有序走向无序,如果没有外界向这个系统输入能量的话,那么熵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最终会达到熵的最大状态,系统陷入混沌无序。在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有着“熵增定律”,即便是宇宙本身也会在某一天消亡不复存在,更何况宇宙中囊括的事物,人类,植物,动物,蓝天白云等等一切都不复存在。太阳最终会变得黯淡无光,随后整个太阳系都会崩塌,最后类似于太阳系这样的星系全部都会消亡掉,仿佛都没有诞生过一样。那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会疑问了,这样的物理学定律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呢?实际上,任何的物理学定律都有着它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拿...
发布时间: 2022 - 12 - 09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11-24在诗歌史上,李白拥有崇高的地位。他是一个天才诗人,送别诗、美人诗、励志诗、思乡诗,李白信手拈来,俱是千古佳作。似乎没有他不会写的诗,李白也曾仿写古诗古题。一千多年前的汉代,有一首“疯狂”的诗,简单16个字,李白仿写过,却依然没有超越原作。诗名《公无渡河》。诗收在《相和歌辞》中,名为《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悲壮的故事。古朝鲜有一个管理渡口的小吏,叫霍里子高。有一天早晨,他看到一个白头发的老翁,披散着头发,手里提着酒壶,直直冲进乱流的河中。他的妻子追着他,还是没能阻止他,老翁堕河而死。妻子悲痛欲绝,她弹起了箜篌,唱起了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歌声凄怆,一曲唱完,妻子也投河而死。目睹了这悲怆的一幕,霍里子高回到家,将这个故事和歌曲都告诉了妻子丽玉。丽玉听完陷入悲伤,她拿起箜篌,弹起了这首诗,听到的人,无不落泪哀伤。这是一个孤勇者的悲剧。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公无渡河。没有任何凭仗,他想渡河,是不可能的,这是现实。公竟渡河。即使如此,他依然选择渡河,结果他知道,却一无返顾。堕河而死。没有意外,直直的闯入河中,他死了。当奈公何!目睹这一场渡河悲剧,旁观的人无不感慨,直叹:又有什么办法呢。短短16个字,如一股热浪入喉,击打着人的心,发出久久的回...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8
浏览次数:9
来源:《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2022-11-19一项量子计算领域的重磅研究,被Science撤稿了。这篇研究首次发现了“天使粒子”的存在证据,一度引发学界轰动。“天使粒子”即马约拉纳费米子,曾被物理学界视为颠覆量子计算的理论成果,其发现对于实现稳定的量子计算意义十分重大,一旦被证实存在将是“诺奖级发现”。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张首晟,也曾被预测为可能拿诺贝尔奖的学者。随着这篇“天使粒子”论文的撤稿,这一领域也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与“天使粒子”论文遭遇的评价不同,20名作者中有14名都不同意撤稿。据《中国科学报》介绍,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王康隆回应称:撤稿中的相关说法毫无根据。所以,这篇“天使粒子”论文究竟讲了什么,被撤稿的的前因后果又是?“天使粒子”究竟是什么?根据量子力学的定义,物质由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种基本粒子组成。费米子是构成物质的原材料(如轻子中的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中微子);玻色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光子、介子、胶子、W和Z玻色子)。这次被卷入舆论浪潮中的“天使粒子”,便是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的别名。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种假想费米子,最早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于1937年首次提出。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奇异的基本粒子没有反粒子,或者说它的反粒子就是它自己。在凝聚态物理学中,马约拉纳费米子以准粒子激发...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1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9-13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最早的科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这大概是公元前3000~1200年。人类在数学、天文学、医学、自然哲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并且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历史成就,以及文明记录。古埃及的科学记录进入古典时代后,科学开始有了基本的雏形,这一阶段开始体现在人们对自我以及哲学上的思考,哲学本身就是对科学的一种延续。经历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科学的两次大突破在两个阶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是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普通人也终于开始真正地接触科学、了解科学,思考事物背后的真实。启蒙时代,牛顿和微积分的出现进一步书写了人类能在科学历程中的跨越,科学系统逐渐构造起来。启蒙时代的科学家们在这一时期,地质学、化学、生物、天文学,后续推动了19世纪的科学发展。科学到了20世纪,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积累,终于有了质的改变。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发现让人类文明进入到新时代,科学的发展速度从来没有像过去300年里这般迅速。今天的科学已经走向了宇宙要说20世纪在科学界影响力最大且最受欢迎的科学家,一定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开创性地将经典物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相对论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后来他所发现的光电效应定律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成为了发展量子物理学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一理论的发现,量子科学才有了实质性进展。如今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视等...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1
浏览次数:4
来源:《诗词》报  文/赵松元  2022年11月18日王安石写过十首左右的梅花诗。其咏梅之作,异彩纷呈,各具性情,而流传最广者当为大家特别熟悉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很多人特别喜欢这首诗的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写梅花既有雪一样的洁白,又具有雪所没有的馨香。确实很精妙。但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冰雪严寒绽放生命芳华的精神品性,特别耐人寻味:诗人一开头,为什么要写“墙角数枝梅”,特别突出“墙角”呢?梅花可以开在很多地方,像宋初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这首诗写的梅花,在一座园林里开放,环境优美,得天独厚,她有禽鸟、蝴蝶的喜爱,也有文人墨客的欣赏,的的确确是占尽风情。唐代蒋维翰《春女怨》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这里的“梅花”就是生长在“白玉堂前”,环境之美好于斯可见。王安石很善于“点化”前人作品。他这首《梅花》诗,就是化用了汉乐府诗中的一首咏梅诗:“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这里的梅花,是开在“庭前”,其生长的环境也很是美好。那么,这里就可回应前面提出的问题,并令我们寻思:王安石为什么不把梅花设置于“小园”“庭前”等美好的环境中,而且还把前人的“庭前一树梅”改为“墙角数枝梅”,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众所周知,墙角是偏僻...
发布时间: 2022 - 11 - 19
浏览次数:9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1-01与人交往,这一直是令我们烦恼的问题。因为我们分不清什么人该交往,什么人不该交往。对此,有人提出过一个疑惑,到底是表现完美的人值得交往呢,还是有缺点的人值得交往呢?一部分人认为,绝对是表现完美的人值得交往。人格完美,终究是每个人的追求。如果能够碰到这样的人,自然要相交。另一部分人觉得,肯定是有缺点的人值得交往。人有缺点,证明他是个正常人。与正常人交往,才是人际关系的真相。明朝的张岱有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没有癖好,那是不值得交往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感情。人没有缺点,那是不值得交往的,因为他们不够真诚。那些表现得过分完美的人,我们还是不要靠近比较好。这世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一切的完美无缺,都是伪装出来的。所以说,交友就该交有“癖好”的朋友。有这5种癖好的人并非俗人,值得深交一辈子。01懂得感恩的人,值得深交一辈子。感恩,那是区分人与野兽的一个标准。懂得感恩的人,那他就算是外人,也值得交往。不懂得感恩的人,哪怕他是我们的亲戚,也必须要远离。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道当中,感恩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如果能够遇到,则说明我们的运气不错,而遇不到,那也是正常的现象。在交友这个问题上,我们没必要过分看重“物质条件”。因为别人有钱,也不见得会与你共享。所以说,看重是否“感恩”这一点,就足够了。跟懂得感恩的人...
发布时间: 2022 - 11 - 19
浏览次数:1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