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名师讲坛
(刘再复讲述、乔敏整理)现在伪作家很多,他们想的是出名、赚钱、当官,其焦虑内容我们无须谈论。我们要探讨的只是好作家、认真的作家会有什么焦虑。我相信,好作家的唯一焦虑是写不出好作品,是难以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焦虑。从事政治的焦虑的往往是官位坐不稳。从事经济的,焦虑的往往是企业亏损或工厂倒闭,从事宗教的,焦虑的往往是信徒不真诚;而从事文学、艺术、体育的焦虑的则是如何突破自己的水平。如果你有一个作家朋友,而且他是一个好作家——那么,你问他,你的焦虑是什么?他大约会回答:如何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现在伪作家很多,他们想的是出名、赚钱、当官,其焦虑内容我们无须谈论。我们要探讨的只是好作家,认真的作家会有什么焦虑。我相信,好作家的唯一焦虑是写不出好作品,是难以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何其芳的问题及其烦恼我寄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来的所长(长时期担任所长)何其芳,是一个很著名的诗人,一个很真诚的作家。后来他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在政治上很受重用,曾担任朱德的秘书。 一九四九年之后,他一方面从事行政工作,一方面继续从事创作。但是,到了一九五六年,他逐渐产生一种焦虑,即他发现自己的创作很难突破,因此,他在自己的散文集序言中正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思想进步,但艺术却退步了?!他的原话如此说: 我的...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6
浏览次数:85
来源: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发表时间:2018年12月6日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则坏消息:张首晟教授逝世,年仅55岁。 张首晟教授是一个大科学家,这一点毋庸置疑:1995年,他32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2007年,张首晟发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2017年7月21日,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科学》杂志宣布: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 同时,张首晟教授又是一个思维的艺术家,你看,他用E=mc²这样一个公式就能描绘宇宙的美妙。 2016年4月9日张首晟教授在混沌研习社,分享了《第一性原理与创业》。在这节课上,张首晟教授以一个问题开始:假设世界末日到了,诺亚方舟上只能够携带一对动物和一个信封,信封背面,你可以总结所有人类知识,那你们会写下什么? 今天,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让我们登上张首晟教授的诺亚方舟,再来看看教授留给我们的珍贵话语,这也许是对他最大的缅怀与尊敬。 授课老师| 张首晟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 2018 - 12 - 08
浏览次数:81
课件简介:以人与五个世界作为认知框架,侧重对方法论的进一步思考,对教条、单一、坚硬的思维方式的极限性、片面性进行剖析,引入方法论对社会问题、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对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做一些探讨。希望给受众带来更开阔的思路,更高的境界,学习知识的学问,历史的眼光,穿透时空间,使知识面更广,认知框架更有伸缩性、稳定性,更有变革的精神。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稳定人类社会秩序,更是重要的大命题。 课件下载链接:彦山:人与五个世界——认知框架
发布时间: 2018 - 10 - 25
浏览次数:203
作者:郑也夫来源:文章节选《吾国教育病理》 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 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 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还是大范围,都不怎么令我满意。整体来说,和其他民族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民族现在不太爱读书。 有一本书非常好,叫《枪炮、病菌与钢铁》,在美国卖几十万册,我向同学推荐,没有一个人看完不说好。但这本书在我们这儿只能卖一两万册。再举个例子,日本的地铁里,等车的所有人都拿着书看,车来了以后,上车的上车,下车的下车,很拥挤,相互把位置调整调整,从兜里拿出书报继续看,一个车厢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站台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 我在学校呆的时间不多,北大2年,人大5年。教书七年来我只见到一个学生,在我教“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的时候,感觉这个学生读这路书有点痴迷了,很快我读的书他差不多都读了,我们能对上话。这以后他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英美学术刊物上关于社会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成果发过来,我很受益。我就碰到这么一个学生,非常高兴,也非常失落,这样的学生怎么就碰到一个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全国上下,包括我们名牌学校的学生,我看不到他们热爱读书,这是最使我悲哀的事情。 什么原因呢?中等教育是祸根之一:我们的中等教育不但没有激发,相反挫伤...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9
浏览次数:324
来源:《信报 财经月刊》2017年5月文/罗卓敏 刚度过80岁大寿的白先勇,人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烙印,五六岁就与《红楼梦》结缘,十几岁迷上崑曲。他慨叹目前两岸三地的教育,都摒弃老祖宗珍贵遗产。他身体力行推广《红楼梦》与《牡丹亭》,作为文艺复兴两根台柱。目睹文化掺杂政治,他强调「政治归政治,文化归文化」,要让文化之美来净化政治之丑。 自我矮化 盲目追赶西方 读过《红楼梦》、看过《牡丹亭》会被中国文化之美瞬间吸引,但现实是西方文化的标准与美学,仍然是主调,中国人已习惯自我矮化,父母要子女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水彩油画,中乐、山水画则乏人问津。 白先勇慨叹:「花好多功夫叫小学生学钢琴、小提琴,但我们这么美的崑曲,却不去研究。」 他认为,问题源于教育制度。「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教育制度重理、工科而轻人文;我们的大学教育史,是『一部追赶西方的科技史』,人文学科资源不够、地位不高,多年来中、港、台三地的教育制度更将传统文化课程排除。」 西方哲人罗素(Richard Russell)说过「只要中国有毛笔存在,中国文化就不会消失掉。」白先勇警告:「现在毛笔不在了,不是很危险吗?」 「小学开始,已不学习书法,直至近年大陆才恢复教书法;我们的美术科,都是素描香蕉、苹果、维纳斯的头像,我们山水画全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5
浏览次数:370
作者:蒋勋来源:《美,从身体的解严开始》(节选) 长久以来我一直关注岛屿美学中关于「身体」的困境,有三本书做这一方面的探讨——《此生:肉身觉醒》《肉身供养》和《身体美学》。 岛屿的身体原来有原住民在亚热带海洋、高山上发展出的源流,如同岛屿的生态,丰富、旺盛、色彩浓艳、气味强烈,充满生命力量。 但是,汉族移民在最近的四百年,明显主导着岛屿身体美学主流,原住民的身体受到限制、压抑和扭曲。 图1:台湾原住民旧照 汉族移民文化影响下的「身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体」? 我比较过几个古文明,埃及、希腊、印度,其中最缺乏人体表现的,正是汉文明。汉民族,从上古开始,很少表现人的身体,像希腊一样赤裸裸的身体更难见到。汉民族的文明回避了身体的各种可能,艺术史上一直是肉身缺席。 少部分表现身体的艺术,也常常不是赤裸肉身,而是被衣服层层包裹的身体,被礼教拘束压抑的身体。 中国最重要的「身体」作品是「秦俑」,数量极大,每件都有真人大小,非常写实。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秦俑是地下墓葬的陪葬品,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 「俑」是漫长历史里在阴暗的地下供主人驱遣奴役的身体,它们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它们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不应该被看见,它们是阴郁帝国的幽灵,没有身...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38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