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凤凰新闻》2021年7月24日中国国土广袤,民族众多,所以成就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有社会现象,这些差异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笔者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乘坐过几乎横跨中国南北的火车,一路看尽了不同的地貌和风景。其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中国南北对坟茔建造的样式不同,而且悬挂的祭品也不同,严格来说,这些细节都是宗族文化和祭祀文化的反映。原本想着回去之后翻阅一些资料,细细地考究一下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后来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之前看到一句话,让笔者又想起了中国南北关于宗族和祭祀文化的不同,郑强教授说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但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按照人们对中原地区的传统认知,这里一直都是正统文化的发祥地,怎么宗族和祭祀这样的文化在中原地区反而淡化了,相反以前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呢?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国的高校院长有很多,教授也是数不胜数,但郑强因为他的言辞犀利、观点新颖等说话风格而被人熟知,他公开场合发表过的一些言论往往会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郑强本身的履历很丰富,科研能力也很强,在学术上的造诣不浅,可他一些语出惊人的句子时常会把他推向风口浪尖,网络上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但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这样的话语一出,人们立刻想到的就是郑强说得过于绝对了。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人情社会,有时候维系一个群...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2
浏览次数:8
来源:南方日报20210902    海禁稍弛,潮人从樟林古港出海下南洋。 资料图片马来西亚亚庇市,中秋节游街晚会上出现潮州特色鲤鱼灯。受访者供图“猪仔劳工”见证了潮人过番的血泪史。 历史资料图人们常说“海外一个潮州”,以表示海外潮人的大量存在。从最初的东南亚到之后的美国、欧洲、大洋洲,潮人足迹的散布,是华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关于潮汕这一族群故事的延续。潮人移民海外从什么时候开始?个别的情况或许可以溯源至唐宋。南宋诗人杨万里到潮州写下“须臾满眼贾胡船,万顷一碧波黏天。恰似钱塘江上望,只无雨点海门山。”往来海上的潮州商人在秋冬季节刮北风时下南洋,过完冬天,等西南季风刮起来的时候再回乡,称为“住冬”。华侨华人研究专家黄晓坚认为,虽无明确记载当时的潮人在海外定居,但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之后,明代潮州沿海的海上武装集团与朝廷关系疏密不定,时有出走南洋定居。潮汕的地理位置为潮人出海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刺潮八月的韩愈在《送郑尚书序》即记载“蛮夷悍轻……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帆风一日踔数千里,漫澜不见踪迹。”乘船出海,便可“不见踪迹”,这是唐代尚未完全开化的潮州土著便有的意识。潮汕在宋代经历“福佬化”,迎来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兴盛,以农耕为本的文化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潮人大规模出洋侨居,真正要等到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十二年(1746年),因...
发布时间: 2021 - 09 - 03
浏览次数:11
来源:长光里20210824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不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们大多数在潮州古城区之中,只有两处在古城区之外。一处是位于饶平三饶镇的全国最大八角形土楼道韵楼,另外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位于潮安区彩塘镇金砂村的从熙公祠。 从熙公祠的外观这座隐匿在乡间的祠堂,它凭什么成为潮安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    雕一根石牛绳,竟然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代表潮州传统工艺文化的工匠精神,一种脚踏实地, 一丝不苟,追求精致,精益求精,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理念。这一根牛绳,指的就是从熙公祠大门右侧的“士农工商图”中的这条石牛索。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石牛索牛背上牧童手中这根长约5厘米的悬空细牛索便是潮州民间俗语“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由来所在。双股相缠,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索的雕刻是相当难的,在加工时稍有不慎便会扯断,前两个工匠都因此撒手,第三个工匠在失败的经验上采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终于完成任务,这才有了这根让我们惊叹雕刻工艺精湛的“石牛绳”,它既比喻着工艺精细难以完成;也表达了潮人勇于创新、不甘失败、追究精致的人文秉性。牛背牧童,也只是“士农工商图”的一个局部,整幅“士农工商图”采用多层镂空的石雕工艺,将古代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百态活灵活现地雕刻出来。 《士农工商》这样的多层镂空石雕壁画,在从熙公祠的大门前就...
发布时间: 2021 - 08 - 25
浏览次数:8
来源:今日头条20200724“圣”,多么神圣的字眼,这个字的俗用,可能是潮汕地区特有的现象。比如有人客来,你视若未视,继续玩你的玩具,读你的文章,就会有人暗里质问“他为什么那么‘圣’?”你看凡人都可以用“圣”字来说道,在至圣孔子看来,或许有点礼崩乐坏的味道,作为亚圣的孟子就看得比较淡了,他的名言是“人皆可为尧舜”,普通人也做得到圣人所做的事。但潮汕人的“圣”其实讲的是心中有所持,对己有所待,并不自我轻薄,把自己看得重了,于是专心做自己的同时,就往往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于是感觉到不舒服的人就会说你“圣”。所以凡人也可以成圣,你可以说是礼崩乐坏,也可以说是礼失求诸野,那些朝廷高官做不到的礼仪,倒要去潮汕地区这类乡野来寻求了。夏朝末年,天下大旱,商代的开国君王汤,发动革命,起来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但是天下大旱已经持续了七年,仍然没有下雨的迹象。巫师说,要用活人柴燎才能感动上帝。一般祭祀是用牛羊猪三牲,还有人,这个人看你祭祀的隆重程度(重视程度和诚心程度),一般的就用奴隶,并以奴隶数量定规格。但商汤认为这些都不足以表达对神明的诚意,商汤决定便用自己作为祭品,他“把自己泡在水里,剪发,断甲,脱光外衣,躺在台子上,和其他牛羊祭品杂成一排,伴着牛羊的叫声,被一齐抬到了宗庙的祭坛上,周围架起了柴禾。为了方便上帝品尝,人们给商汤肚子上放了一盘作料。”(引文引自潇水《青铜时代》)有人说,商汤其实只是用...
发布时间: 2021 - 06 - 28
浏览次数:5
来源:今天头条20200406作为福建最另类的民系,闽西客家人因“地利”而至“人和”,“天时”在这里起不到任何作用了。福建号称是中国的方言博物馆,吴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均有分布,与吴语、赣语仅小片区分布不同,在闽语一家独大的大环境中,客家话能独占整个闽西实在难得,当然这份难得并非来之不易,而是福建地形的必然。中国汉语方言在“客家”一词被创造并应用在这群具有明显汉族民系特征的人群前,闽西人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自称为“客家”,因为他们从唐代开始,便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且有统一且识别度极高的代称,“汀州人”。随着汀州八县被分属于三明和龙岩两市后,客家人的叫法反而后来居上,成了闽西人的代名词,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因此更加浓烈。故而说起闽西客家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把目光瞄向一山之隔的江西南部-赣州,那里能找到闽西的源头,而不是在福建其他三区中苦苦寻觅。福建方言江西,是一个被现代人淡忘的“古代望省”,她本是江南的成员之一,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发过强光和强热。当福建还是闽越蛮夷时,江西已然是长江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福建还在苦苦追求衣冠南渡充实人口时,江西已然是解决温饱奔小康的世外桃源;当福建在宋代引领中国科教之风时,唯有江西能让福建甘拜下风。故而,纵然武夷山脉高如天堑难以逾越,但只要些许辐射,便足够闽西迎来大发展了。江西地形图闽西的近邻赣州,被中原王朝发现的年代极早,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岭...
发布时间: 2021 - 06 - 28
浏览次数:6
来源:潮州老照片20210623“这些城市,没有哪一座,哪怕是福州,在我看来,都比不上潮州府城的宏伟和漂亮。”——拉斯·科尔特斯(Adriano de las Cortes)《中国纪行(Viaje de la China)》1629年400年前,一艘从马尼拉前往澳门的船遭遇恶劣天气,在潮州府一处海滩搁浅,船上有97个不同国籍的人。这艘船上有个名叫拉斯·科尔特斯的西班牙人,后来写了一本名为《中国纪行》的书,记述了他在潮州府一年时间的经历和见闻,书中还附有插画。插图的细节把握比同时期的其他西方游记更为精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西方人的视角去看潮州,对研究晚明的潮州府和中国社会文化有着极高的价值。此书已经翻译成中文,待出版。1625年,中国明朝天启五年的1月25日,那天,27岁就从西班牙到菲律宾生活的47岁神父科尔斯特,因为被选派去和澳门当局洽商一件要事,他乘坐划桨双桅帆船“引领圣母号”,从菲律宾马尼拉港起程。这艘船有十六至二十条桨和两支桅杆,足够容纳九十七个不同国籍的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印度人、日本人等等。如果是在正常条件下,航程不会超过五天,但这次气候条件却不利于航行。不得不绕道航行,22天后的2月16日,黎明破晓前两小时,船撞到了中国广东省潮州府(Chauchufu)的海岸边。官老爷及其仪仗队于是,科尔斯特就被囚禁在潮州府里,直到澳门方面争取到他获释为止,这已...
发布时间: 2021 - 06 - 25
浏览次数:11
116页次11/20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