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09-17民国时期,文人、学者在开放化的文学环境中茁壮成长,构成一股“百花齐放”的文学力量,驱散陈旧制度给文学带来的阴霾,使得文学领域迈向复兴,在启蒙下显露新面目。嬉笑怒骂的鲁迅、文采斐然的林语堂、浪漫细腻的徐志摩.....他们在各自作品中展现个性,为民国文学增添风采众多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借助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立的新时代精神,在艰苦环境中笔耕不辍,留下诸多佳作,直到现在细细品味,仍能体会到他们的才气和民国时代的独有特质。但并非所有被后人仰望的才子都名副其实,一些人凭借进步主张在民国这个特殊环境中觅得良机,收获本不属于他的辉煌,胡适就是其一。提倡白话文民国时期受自由思想的冲击,传统文体文言文成为很多文人反对的对象,在开创新文体、提倡白话文的道路上,胡适可谓先锋。他在诗歌、小说等方面展开“文学革命”,利用自己的进步主张传播新文化思想,推动了“文学革命”的进程。留美期间西方短篇小说的阅读与翻译,给了胡适启迪,在他看来,西方小说的确有可取之处,应该“以西方之结构”“补吾之不足”。另外胡适也创作现代化风格的作品,展现白话文的魅力,《尝试集》就是胡适在白话诗上的尝试。和古体诗歌相比,胡适的这本诗集在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现代诗歌点明方向,留下了现代诗歌的模板。与此同时,胡适还注重意象与思想、结构等方面的关系,拥有了进步思想的他,将意象中加入不同于旧制的...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3-15前言:正德十六年三月,王阳明以当初平江西“宁王之乱”获封新建伯,子孙世袭,岁禄千石。其父,致仕南京礼部尚书王华,在高兴之余,却发出了“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幸,又以为俱也”这等忧惧之语。数年以后,王家之事果然被他所言中。王阳明像,图侵删一代大师,阳明先生病逝嘉靖七年十一月,南征两广的王阳明此前数次上奏请求告老还乡,都被当朝权臣桂萼驳回。被病痛折磨不堪的王阳明,不等朝廷回复自行离任返回浙江老家。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暂停江西南安府修养。当日,病情危重,王门弟子南安府推官周积随侍在旁。王阳明自知大限将至,淡淡地对周积说:“吾去矣!”周积涕泪纵横地忙问恩师临终遗言,王阳明只留下了名垂史册的那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却未丝毫提及家事。此前周积曾询问王阳明,家中后世如何安排,王阳明也只能叹息地回到:“何须及此!”想来圣人王阳明也有自己的无奈,子孙后世之事,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或许真如其父王华所说,“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果然,在王阳明死后不久。朝中权臣视“心学”邪门歪道,说他诋毁先圣朱熹,抨击儒家学说,对王阳明进行弹劾。王阳明被明世宗剥夺一切荣誉、官职。在王阳明尸骨未寒之际,家族内部又发生了萧墙之祸,族人、妻妾争产。此时的王家已是支离破碎,对于其两岁的幼子王正亿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守仁放言自肆,抵毁先儒...所封伯爵本当...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2
来源:《凤凰新闻网》2021-04-24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有一个江西人在浙江当官,任满回乡的途中路过杭州,写下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七言诗。在这首诗中,这位29岁的官员踌躇满志、万丈豪情。用诗歌讲述了一个人生哲学,并体现出青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三十四年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有一个四川人,也跑到江西去,也写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诗歌。这首诗用一个中年人的智慧,同样讲述了一段人生哲学。既像是在对前者的致敬,又像是在发表自己的感悟,意味深长。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曾经是政敌,老来相逢一笑泯恩仇。前者叫王安石,后者叫苏轼。一、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也就是苏轼出生的那一年,16岁的王安石,跟着他的父亲进了京城,并结识了他后来的好友曾巩。曾巩把王安石的文章,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欧阳修对王安石的文章大加赞赏。大概又过了五年,王安石考中了进士,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被调到淮南当节度判官。王安石任满以后进京述职,欧阳修和当时很多文人都很看好他,准备推荐他留京任职。可是没有想到,王安石却以家中有母亲要奉养,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又把王安石调到浙江鄞县去当地方官,就是七品的知县。一晃又是四年过去,王安石任...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2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3-24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是近500年来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一生“立言、立德、立功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他身后的很多时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明代哲学家 -王阳明的精彩人生~'500多年前,一艘小船停靠在江西南安的小湖上。船的主人,正是“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此刻,他油尽灯枯,静静躺在床榻上。“我要走了。”良久,清瘦老人徐徐睁开眼睛。站立床侧的弟子周积躬下身体,泣不成声。“恩师,您有何遗言?”老人轻轻微笑,一字一顿说完人生中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500多年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体认之学,成为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源头活水。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历尽坎坷。他左手执剑、破十万反叛大军,力挽大明江山于狂澜;右手抚卷,继孟子之后,将儒家心法发扬光大。“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无论男女老幼、还是鸿儒白丁,人人皆可为圣贤。成为圣贤的方法很简单:立足当下,感受身边的小事,让与生俱来的良知照亮人生的道路,勇敢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年少时,王阳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他偷偷从私塾中跑出来,与小伙伴们做游戏。他制作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伙伴们举着围成一圈,他做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他的父亲龙山公,是当朝的状元,听说这件事后怒斥他:“我们家是靠读书传家,你天天玩儿打仗有什么出息!”王阳明问:“父亲考中了状元,子孙也是...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4-06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许小年在首届《思想中国论坛》上的讲话2015年9月12日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中我感觉到,目前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也不缺数据,缺的是常识;政策制定部门也不缺建议和谋士,缺的同样是常识。学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缺少哪些常识呢?我想列出这样几项。常识一:中央银行印钞票不能创造价值。印钞票仅仅转移价值,仅仅是价值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转移,仅仅是价值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转移。如果印钞票能解决经济问题,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经济问题,因为印钞票是最简单的、成本几乎等于零的一项政策措施。常识二:财政部门不创造价值。财政的收入来自于企业和个人,财税政策仅仅是财富的重新分配,是财富在父辈和子孙之间的重新分配,是财富在国有和民营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如果财政靠借债增加支出,这就是典型的财富的代际转移支付,而债务积累的后果,我们都知道,很可能是希腊那样的财务和金融危机。如果财政支出的增加是靠税收,那么就是当代人之间的转移支付,对宏观总需求的数量没有影响。常识三:中央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这里讲的中央计划包括各式各样的规划。尽管市场不完美,尽管市场配置资源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中央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也不可能比市场高。如果中央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比市场高,我们就没有必要在1978年启动经济改革。中央计划之所以配置资源的效率没有市场高,因为政府官...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2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12-26“六王毕,四海一”经历过春秋战国的大乱世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终于进入了大统一王朝的时代,这一次是由秦始皇嬴政建立的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朝的建立离不开商鞅的变法,离不开王翦等大将进行的六国灭亡战争。关于秦朝的建立以及后来统一六国的故事,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做了详细的记载,这部倾注了司马迁14年心血的巨著,展现了3000多年间恢弘壮丽的历史变迁。秦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科学的认识,但是在《史记》中反复提到了一个真实到可怕的预言,这个预言说道:“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焉。”在《史记》中,该预言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在《周本纪》、《秦本纪》、《史记·封禅书》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之所以多次提起这个预言,正是因为它揭示了秦朝统一六国之谜。护送周王晋封诸侯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秦始皇的赢姓是当初舜给的赐姓,到了周穆王的时候,造父因为平定徐国之乱的功劳,受封于赵城,因此“赵”也是秦的代名词。在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带领秦人帮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成为了周的附庸国,都城就在秦邑。秦国的建立和周王朝有着紧密的联系,此时的秦国与周王朝之间正好就是太史公所谓“合而别”的状态。到了西周末年...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0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