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1-18记得有学者曾经说过,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之为科技黑箱的时代,虽然每个人用着最牛的科技,但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了解科技的原理。就好像每一个人都会用电话,但并不是每个人知道电话的原理。同样的,对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我们非常熟悉,但还真不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来的。例如,平时我们去购物的时候经常说口头禅,去买东西。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去购物的时候一定要说买东西呢?为什么不能说南北呢?一个小小的疑问足以难倒一大部分人,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过去朱熹先生就拿这个问过自己的学生,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呢?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购物的经历,而且每一个人把购物都说成买东西,这绝对是全国统一的,唯一不同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中文都是博大精深,但又能够清晰表达的。正如曾仕强老师所说,当西方的自行车传进来的时候,我们立刻能够组织语言,曰脚踏车。简简单单三个字,直接具体明了的讲述了此物的用法和含义。但比较诡异的是,购物的时候无法具体描绘到底要买什么,结果我们的文字里面居然以买东西来形容包罗一切。东西是两个方位,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天地之间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何购物的时候只需要购买一半呢?所以,一个简简单单的东西背后包含了很多内容,相信很多现代人都不能弄清楚。其实,不仅仅现代人搞不明白,就连古代人甚至是大哲学家朱熹也百思不得其解,而且...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8
浏览次数:9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2-04-08“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城以北的邙山,聚集着自东周到明清历代无数王侯将相、才士名流的陵墓,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称。粤东的桑浦山,位于揭阳、潮州、汕头三市市区交界处,夹在榕江和韩江之间,扼守交通要道,被誉为“潮汕第一名山”。桑浦山之于潮汕,恰如北邙山之于洛阳,这里自古被潮汕人视为风水宝地,分布着从唐代至清代的众多潮汕名人墓葬。清明时节,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与揭阳文史学者探寻了其中的代表性古墓,为您揭开揭阳“北邙山”的神秘面纱,解密不为人知的千年文脉故事。2018年首播的古装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其还原了宋代时期的服饰、家具、建筑、街景而受到好评。剧中,女主角的父亲、扬州通判盛紘曾表达过自己的仕途理想:“将来混个银青光禄大夫,能三品荣休那就很体面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在地处桑浦山南麓的揭阳空港区地都镇南陇村,恰恰就有一位宋代银青光禄大夫的墓葬。在揭阳知名文史学者陈作宏和彭妙艳的指引下,记者前往探访。南陇村有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山溪,潮汕人称山溪为“坑”,这条溪流被村民称为“大王坑”。驱车沿着大王坑向上游探寻,行驶至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时,一座小石桥出现在溪流之上。记者下车,走到石桥上向下查看,惊讶地发现这段河床并不是天然的,湍急的溪流下,竟然隐藏着一块块整齐铺嵌的石板。“这座桥叫‘蒙亨桥’,...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4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4-12在宋朝的文人中,苏轼大概是朋友圈最大,结交朋友最多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从皇帝百官,到贩夫走卒,他都一视同仁,倾心待之。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有他待之为友,和待他为友的人。但是“相遇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很多至交好友,随着人世变迁,一点点在他的生命中隐形,终至消失。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终究难敌岁月消磨。人生总无常,无论是谁,都只能陪你一程。01 际遇不同,不必相伴鲁迅曾写过一篇小说《故乡》,记录自己小时候的玩伴闰土。两个人年纪相仿,闰土管他叫“迅哥儿”,带他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三十年后,再次重逢。鲁迅本以为可以重温旧日美好,可闰土却张口叫了一句“老爷”。一层厚厚的障壁隔在两人之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友谊。岁月在变迁,我们都在变化。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友情,也会一点点模糊掉。曾经的“拖家带口来相见”,慢慢就变成“渐行渐远渐无书”。苏轼和沈括也是这样。两人本来是翰林院的同事,平时一起上班,谈论诗文,在青年时期有着很不错的感情。可是后来苏轼外放地方,沈括在京城跟随王安石变法。两人的生活轨迹南辕北辙。沈括在京城,深受王安石器重,每天想的是如何把新法落实,富国强兵。苏轼在地方目睹民生艰难,到处讲新法的弊端。沈括去杭州巡查,看望苏轼。苏轼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昔年好友,与他无话不说,无话不...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6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2-04-11如果你来到距离上海市中心50多公里的青浦区练塘镇,那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农业基地。这个基地总面积有800多亩,走近一看,你能见到一幅奇特的场景:这里的菜不是普通种在土里,而是种在鹅卵石当中,但棵棵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这里的鱼也不养在池子里,而是养在大棚内一个个巨型圆桶中,但条条鱼儿皮肤油亮、膘肥体壮。最神奇的是,这里的鱼和菜成为了亲密的搭档,互帮互助,因此鱼儿从来不需要换水,蔬菜也从来不需要施肥。这样绿色健康的“鱼菜共生”模式,让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一年卖了3600万,那这位开创“鱼菜共生”的奇人是谁呢?他就是时代新农人——刘永军。01、跳出舒适圈,创新思想萌芽刘永军,山西吕梁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踏实肯干,一直努力学习,后面考上了山西省吕梁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怀着对未来和大城市的向往,2004年,他带着借来的800元钱和同学一起来到上海闯荡,最开始,他不敢奢望在上海能够出人头地。“能找到一份工作,最起码让自己不冻着、不饿着。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可以住。”淳朴的刘永军最开始只抱有简单的想法。但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生活的人,拼搏三年后,他和朋友合伙成立了园林绿化公司。随着事业步步高升,渐渐地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娃,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但在2012年,他却跟朋友和妻子说,他要在上海郊区种菜。“你疯了吗?...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08-01在传统绘画中,习惯将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同时亦将松、竹、梅全称岁寒三友。因此,它们在文人画以及中国民间绘画中出现率很高,是中国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的对象。梅、兰、竹、菊、松在白石老人笔下也一再出现,并被赋予了新意。白石老人画梅,60岁以前的作品画面取景较阔,花枝繁茂,树干虬曲,前后空间关系有所交代,比较写实。60岁以后的作品则发生了变化,画面简练了许多,取折枝式,或将梅枝插入瓶中,或在大面积空白处题写跋文。大多数作品中的梅花不再以线勾画,而以色点花瓣,画面更加率意散淡,此时已减弱了写实的成分。白石老人画梅前后风格的转变与他绘画总体风格的转变是一致的。从白石老人前期所画的梅来看,好像受过金农的影响,但比金农严谨,不若金农放松;后阶段点瓣梅花则与吴昌硕有相近处,不过,白石画梅的个人风格是十分显著的。更多齐白石画梅作品欣赏白石画竹,不倚傍前人,自出机杼。他画的竹叶呈“个”字和“介”字形,大小近似,画风竹时,则使其总体方向趋一,从而造成画面的统一和单纯感。墨色基本是浓淡两个层次,既保持了一定的单纯性,又增加了一种厚度,画幅多取竖立长条,画中为两三竿立竹。从一个角度来看,竹叶和枝干也是一种表现符号,画家对这些符号进行充分的摆布,以求得最佳构成样式。更多齐白石画竹作品欣赏相较之下,白石在画菊时,当是投入了更多的情感。他在菊花旁经常有篱笆或支架,这些菊...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08-09吴启瑞是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教员,丈夫早逝,膝下8个儿女已经长大,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没有成家的也到外地求学了,她在1956年退休之后,就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清心寡欲,深居简出,罕与人交往。话说,1960年6月21日晚饭过后,就在夕阳西下,将隐未隐之际,天穹仿佛被扯上了两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快速地把天地遮隔开。两块幕布尚未遮严,好歹还漏一丝光,那光突然似人眨眼,眨了两眨,原来是一道闪电,跟着雷声大作,噼呖啪啦下起雨来。吴老师坐在窗台前,透过玻璃窗去看那雨,耳朵听屋外人们的嘈杂声和雨声,呆半了近一个钟头。等得雨声渐歇,已是晚上八点多钟。退休后,吴老师通常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睡觉了。吴老师木然起身,找口盅、牙刷漱口。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还伴随着一个陌生的声音:“吴老师在家吗?”会是谁敲门呢?对一向与外界几乎没有交往的吴老师来说,有人会在这个时间点来敲她的门,太奇怪了。她放下手里的口盅、牙刷,疑惑地去打开门,目光紧盯来客,嘴里说:“找我吗?有什么事呢?”来客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自称是无锡市委统战部部长,专程来转达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的电话:“请吴老师明天去上海,毛主席找。”“毛主席找?”吴老师震惊住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这些年来她天天感念着毛主席的好,天天都祝福毛主席健康长寿,她还珍藏有一封毛主席写给她的信,她会时不时拿出来瞧上一两眼,却...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3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