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微信视频号》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9
浏览次数:13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20-09-10詹安泰先生(1902-1967)近来,我常写些有关唐诗的文字,往往想起了教我学习诗词的詹安泰教授。而不想则已,一想起来,却又五味杂陈。我从小喜欢诵诗词,但孤陋寡闻,只知道词学大家陈洵曾在中山大学任教。等到考进了中大中文系,才知道该学科由詹安泰教授主持。能接手陈老先生教席的,岂是等闲之辈。我赶紧查阅资料,知道了詹老师也是一位词学权威。早在1949年之前,詹老师就出版过《词学研究》,对词的创作体裁,从声韵、音律、调谱、起源、章句、修辞、意境、寄托等方面,作出理论性的分析。这与当时许多词家只着重注嵬集、注释的做法,大不一样。加上他经常发表高质量的词作,在学术界中,詹老师和夏承焘、唐圭璋、龙沐勋,有“四大词家”之誉,“北夏南詹”,成为词坛许多人的共识。这一来,我早就渴望着能见到詹老师,能听到他的讲授了。那时,中大中文系的一年级上学期,便安排《中国文学史》的课程,任课老师正是詹安泰教授。上课时,詹老师多是穿着一套灰色的中山装,整洁朴素。他面容癯瘦,可是声音洪亮。一口带着潮州口音的普通话,说得抑扬顿挫。他讲解《诗经》时,引经据典,条分缕析,让同学们听得入迷。一些艰深难懂的诗句,经过他的讲解,便豁然开朗。更绝的是,他的板书,写得秀逸遒劲。下课时,我们往往不忍抹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书法作品。詹老师一开始讲《诗经》,便把我们镇住了。当时的学界,流...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9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1-05北宋诗人黄庭坚,青年时代曾经游学于苏轼的门下,后来在诗歌创作上“宗杜学韩”,广纳百家,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后世文人多有学习黄庭坚创作风格者,于是逐渐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一个诗流派,叫做“江西诗派”。黄庭坚因此被奉为此派的宗主,得到了“诗中达摩”的称号。不过黄庭坚得到“诗中达摩”的称号,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于“江西诗派”有开创之功,而在于他喜欢在诗中讲一些禅理。有人说黄庭坚喜欢借诗说禅,是受到了苏轼的影响。不过事实上他在幼年时代,已经受到了禅学思想的影响,这一点从他七岁时所作的《牧童》诗就看得出来。一、《牧童》赏析《牧童》——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诗歌描写的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经过村落的画面。第一联交代了具体的事件,第二联抒发的是黄庭坚自己的感想。远远地,黄庭坚看到一名牧童骑着牛从村前经过。牧童手中拿着一根短笛正在吹奏着,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轻松感觉。于是黄庭坚点评道:有多少人整日里往来于长安那种大城市,为了争名逐利机关算尽,他们过的日子却不如你(牧童)逍遥啊。很显然,黄庭坚的这种思想正是出于“禅学”的思想。禅宗反对人们为了欲望而奋斗,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禅学家们认为人生在世,只不过是“一刹那”的光阴,荣辱得失都只是眨眼之间的存在,所以他们主动“动静无为”。即《...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8
浏览次数:5
来源:《今日头条》 2023-01-10首先,我表明我的立场和观点:客家人、闽人和粤人、北方官话,都是汉族的一部分,都由古代汉人融合南方、北方土著少数民族而形成的, 客家话、闽语和粤语、北方官话都是古汉语的分支,都融合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没有谁正宗、不正宗的区别。转发下文,仅供学术参考。 学术归学术,民俗信仰归民俗信仰,就如同:上帝的归上帝,魔鬼的归魔鬼。 以学术干涉民俗信仰,攻击其它汉族群体,不是傻子,就是网特。==============================================================本文转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9期)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模式――“石壁现象”和“固始现象”透视谢重光一、客家先民与福佬先民中的少数民族成分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是汉族在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支系。客家民系形成于南宋,1以讲客家方言为最显著特征,集中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包括江西的赣州各县,福建龙岩市的大部分和三明市的一部分,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各县和潮州、揭阳、汕尾等地市的部分县份。福佬民系的形成时间略早于客家民系,以讲闽南话和作为闽南方言次方言的潮汕话为最显著特征,集中分布在福建东南沿海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全部,龙岩小部分,广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的大部分。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都是由历史上陆续迁...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5
浏览次数:7
来源:《今日头条》 2022-12-23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志士。这些人不仅自己知识渊博,对于后代的教育也是各显神通。有一个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家族,因12条家训,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军和55位尚书。这个家族就是山西运城裴柏村中的裴氏家族。自东汉开始这个家族经历百余代以后,成功跻身名门望族,更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出了17位宰相。让裴氏整个家族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了如此庞大繁荣的家族得益于裴氏的家训。家训融合了几代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是家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的精神内核。裴氏家训一共有12条,大概分四个方面即“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第一条,敬奉祖先。第二条,孝顺父母。这两条家训放在首要位置,代表了家族的开端需要对祖先的恭敬,对父母的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这种基本的品德都做不到,那更谈不上心怀民生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常常自己用野菜做饭,却背着大米从百里之外回家孝敬父母。这足以看出对父母的孝敬,是人们修身修心的基础,像仲由这样的贤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普通人了。第三条,友爱兄弟。第四条,协和宗族。第五条,敦睦邻里。这三条意思相近,是嘱托后人要以和为贵,对待兄弟、宗族和邻居都要亲和,不可与之争吵。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例如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出自司马迁撰写的的《史记&...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5
浏览次数:6
来源:《诗词文化》2023-01-21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民族生活了几千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状态,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图画和诗词都是民俗的记录者,下面100幅民俗图,配上诗词,美极了!01、燃爆竹(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02、教坊自乐(宋)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和凝《宫词百首》03、拜年送名片(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04、饰梅花妆(唐)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唐·牛峤《红蔷薇》05、走月亮(清)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06、赐银幡(宋)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07、鞭春牛(明)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唐·元稹《生春》08、放灯(唐)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09、蚕卜(宋)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10、走百病上城头(明)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
发布时间: 2023 - 01 - 23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