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漸/文 转载自信报2013年1月2日 时事评论前周叁(12月19日)说及熊彼得分析过资本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后,无可奈何地推断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个推断虽然并未成真,但大师开创了创 造性毁灭论(creative destruction)和选举竞争论(electoral competition),贡献良多。熊彼得认為资本主义终将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引擎虽然挟创造性毁灭的威力,造成经济替换和混乱,破旧立新,但在民主社会里形成政治反弹,令社会主义看似好过资本主义;他深信社会主义最后必胜,而社会主义可以与民主兼容。不过,佛利民二十年后出版的经典《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在「社会主义可以与民主兼容」这一观点上与熊彼得背道而驰。佛利民以大量实例说明,民主与社会主义无法共存;但同意熊彼得说,民主在某 些情形下会动摇资本主义的根基,但只有在经济上坚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民主才可以相辅相成。外滙管制 影响自由对佛利民来说,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代表经济自由,而开放的选举竞争代表政治自由,两种自由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繫;他认為熊彼得所说「社会主义令经济自由消失后仍然可以有政治自由」是一种误解。佛利民所举的第一个实例是外滙管制。二战后初期,英国管制外滙,以致本土公民无法到美国度假;美国则在麦卡锡当权时,由於这位参议员强烈反共,公民不得到苏联度假。英国...
发布时间:
2013
-
01
-
05
浏览次数:2510
编者按:承蒙肖玉华教授赠送博士论文专著《江南士风——中国当代散文的一种文化选择》。今早虽只翻看了“引言”与“后记”,马上感觉到是一本好书。文学有流派,文化也难免有地域的印记。江南多才子,水方多柔情。本来,人不分群,地不分域,文质彬彬之便是雅文,吾师张文勋先生诗云:“红颜象外存真韵,绿叶丛中忆故知。”但,由于百年动荡,中国留不住闲情;只有慷慨悲歌亮血性。近年,随伪反智,读者不相信灵性,到处假戏真唱逞风流。真是差点儿把“荷塘月色”忘却,把《故乡的野菜》与汪曾祺一起丢弃。当代文学研究目前甚是零落寂寞,肖教授的研究成果既清新,又沉稳。师出各门,学风甚正,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新气息。值得推荐,请参看《彦山学堂》好书好文章栏目,《江南士风——中国当代散文的一种文化选择》《引言》全文。二零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目录引言第一章 江南文化与江南士风第一节 江南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一、“江南”的概念二、地理环境对江南文化形成的作用三、江南文化的形成与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四、江南文化的特征第二节 江南士风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一、&...
发布时间:
2012
-
04
-
01
浏览次数:1624
作者信息黄永玉 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7月9日出生。受过小学至初中二年的教育。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民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美术学院教授。写过诗、杂文、小说、剧本。出版过画册、诗集、杂文集、木刻画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开过个人画展。 1、北向之痛2、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3、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4、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5、离梦踯躅——悼念风眠先生黄永玉6、这些忧郁的碎屑(上)这些忧郁的碎屑(中) 这些忧郁的碎屑(下)7、白头偕老之歌
发布时间:
2012
-
02
-
10
浏览次数:1437
亚洲周刊 15/1/2012 章海陵二零一一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揭晓,从历史到写实,从官场到商场,从侦探到武侠,哈金、章诒和、黄晓阳、格非、闻人悦阅、严歌苓、英培安、纪蔚然、金光裕和利瓦伊怡都在创作中描写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不约而同在担忧孤独祸害的无限可能。但全球华人多元化经验的分享,成为抵挡灾难的有效武器。在中国大陆五十至八十年代,曾经很多青年都做文学梦,不知写作之艰苦为何物。随着时序流转,众多文学爱好者梦醒,「文学人口」大为减少,很多人被博客、微博等碎片化写作所吸引。但只有在文学的长篇中,才能找到生命的悸动和有厚度的思考。其实,只要生活没有中止,小说薪火就不会熄灭,创作的种籽、灵感的花瓣也会飘散到其它领域,带给全球华人社会的文学惊艳,格外牵动心魄。而这正是二零一一年全球中文小说创作的独特现象。非小说家出身的作者推出自己最初的小说作品,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中国大陆纪实作家章诒和,而台湾的金石建筑师金光裕,则写出另具一格的武侠小说,确实令人兴奋。女作家闻人悦阅虽不算写作新手,但留美学历却是电机学士和金融硕士,也算是中文小说园地的「闯入者」。 作家章诒和推出中篇小说《刘氏女》时,强调只写一个不幸女人的遭遇,既不涉及政治,也无关制度。可是,优秀小说让读者热泪盈眶或夜不成眠,不就因为作品具有拷问政治、追究制度、挞伐不义的力度吗?而《刘氏女》也正是这样的作品。在小说家哈金的《南京安魂曲》中,故...
发布时间:
2012
-
01
-
20
浏览次数:1220
亚洲周刊22/1/2012 章海陵二零一一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非小说)揭晓,既有从史学家角度借古讽今,也有从治国经验揭开国家发展真相,更有从完整生命角度提出创意教育观点,岳南、唐宝林、朱镕基、熊培云、周德伟、司徒华、张鸣、罗海雷、尉天骢和严长寿都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以及不断「向上的力量」。挥别二零一一年,中国大陆的外汇存底已达三万二千亿美元。在不少华人心间,这天文数字般的巨大财富引起的不是由衷的赞美,而是沉重的叹息:与之匹配的文化财富的积累在哪儿?当代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又在哪儿?一个国家的崛起毕竟不能仅只是为了送走人穷志短的自卑,也更不能只为一展财大粗气的「豪迈」而得意忘形。令人欣慰的是,在全球华人社会依然有无数「向上的力量」在运行。这就是全球华人知识分子和网民孜孜不倦的书写﹑思考与阅读;这就是台北敦化南路诚品书店﹑深圳书城似乎任何时候都挤满读者的「求知景观」。当然,华人世界「向上的力量」也包括近年中文好书的不断涌现。二零一一年吸引读者眼球的中文好书,首推对复杂的现代史进行精心梳理﹑三大卷同时出版的《南渡北归》。两岸读书界对这套大书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选的史诗巨著」。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也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值得注意的是,洋洋洒洒「史诗」的作者岳南并非见证左祸浩劫﹑饱经沧桑的「过来人」,而是生于一九六二...
发布时间:
2012
-
01
-
20
浏览次数:1056
开篇的话:认同来自何方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张旭东访谈: 在新的矛盾统一体中确立价值认同认识自我与重构认同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日本新年的“初梦”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