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22/1/2012 章海陵二零一一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非小说)揭晓,既有从史学家角度借古讽今,也有从治国经验揭开国家发展真相,更有从完整生命角度提出创意教育观点,岳南、唐宝林、朱镕基、熊培云、周德伟、司徒华、张鸣、罗海雷、尉天骢和严长寿都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以及不断「向上的力量」。挥别二零一一年,中国大陆的外汇存底已达三万二千亿美元。在不少华人心间,这天文数字般的巨大财富引起的不是由衷的赞美,而是沉重的叹息:与之匹配的文化财富的积累在哪儿?当代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又在哪儿?一个国家的崛起毕竟不能仅只是为了送走人穷志短的自卑,也更不能只为一展财大粗气的「豪迈」而得意忘形。令人欣慰的是,在全球华人社会依然有无数「向上的力量」在运行。这就是全球华人知识分子和网民孜孜不倦的书写﹑思考与阅读;这就是台北敦化南路诚品书店﹑深圳书城似乎任何时候都挤满读者的「求知景观」。当然,华人世界「向上的力量」也包括近年中文好书的不断涌现。二零一一年吸引读者眼球的中文好书,首推对复杂的现代史进行精心梳理﹑三大卷同时出版的《南渡北归》。两岸读书界对这套大书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选的史诗巨著」。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也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值得注意的是,洋洋洒洒「史诗」的作者岳南并非见证左祸浩劫﹑饱经沧桑的「过来人」,而是生于一九六二...
发布时间:
2012
-
01
-
20
浏览次数:1056
开篇的话:认同来自何方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张旭东访谈: 在新的矛盾统一体中确立价值认同认识自我与重构认同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日本新年的“初梦”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1077
日本研究相关著作《世纪末的选择》——中日关系丛书之(三)《中日百年恩仇》——中日关系丛书之(二)《清算日本》——中日关系丛书之(一)中日关系丛书总序
发布时间:
2011
-
12
-
16
浏览次数:808
作者:张承志 发表于:乌有之乡,2005.3.430年前牺牲在美洲贫瘠山林的切·格瓦拉,由于被认为是唯一没有异化的革命者,也因其浪漫行径与英俊相貌,受到多方面的注目,甚至血统都被人们留意。他生前对此做过有趣的回答。一次是回答一位住在卡萨布兰卡的格瓦拉夫人,一次是写给自己的孩子。对那位与他同姓的夫人,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实说,我完全不知道我的祖先曾经藏在哪个角落。他们早就一贫如洗地离开了原籍,来到了这里。我不认为你和我是近亲。但是有一个血统的记号:每逢世界上横行不义的时候,你若是愤慨得发抖,那么你就是我的亲戚。…… 在给孩子们的遗书中他又重复过这些话。那么这就不是随意闲谈,而是他刻意留下的思想。不知为什么,读着王小强新著《文明冲突的背后》一书,脑海里总是浮起这些话。当我想为这部书写点什么的时候,开了头便感到话已说尽。因为事情是那么明白,其实不用添足解释。 检讨苏联东欧解体以来、由伊斯兰世界担当的抗击帝国主义扩张的现象,是一种警世的分析。同时,平等地面对长期被误解的、被漫画为一群乘驼之徒的穆斯林体系;分析出其中丰富的文明因素和社会主义倾向的工作,也许是当代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批判思潮中、进步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没有喧嚣,一个趋势正悄悄形成。一切不愿放弃初衷的人,包括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资本秩序全球化的批判者、被...
发布时间:
2011
-
11
-
21
浏览次数:921
作者:崔卫平 来源:崔卫平博客 第一次见潘鸣啸先生,是在秦晖先生家,一个儒雅的法国学者,高个儿,神态睿智、宁静。他很快就让我觉得很生气。第一,他将汉语说得那么好,“儿”音那么准确;第二,他的神情各方面都像中国人,他的谦和,他的内向,他带一些无奈的微笑,仿佛已经探到了我们民族的根基,并从中生长了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我对他的民族失掉神秘感,而且让我对自己的本民族失掉神秘感。在同时失掉了对于两个民族的神秘感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对于老潘本人的神秘感,尤其是对于这本书的神秘感——《失落的一代——中国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该书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于今年1月份出版之后,很快加印了第二版。老潘告诉我,听说该书已经在盗版市场上出现。我回答他,有盗版,您应该感到荣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荣誉。一个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采访无数人和阅毕无数书籍、文件、卷宗之后,写出了有关这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移运动的研究专著——它的前因后果、各个阶段的不同特色,宏观叙事穿插着丰富的具体细节,是研究当代中国的一份硕果。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画鬼容易画人难”。这...
发布时间:
2011
-
11
-
21
浏览次数:850
作者:郭松民,发表于:乌有之乡,2011.10.26由于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刘仰自然也被中国的西化媒体做了一番妖魔化处理,似乎他是一个只会喊打喊杀的愤青,要么就是一个靠忽悠民族主义卖钱的市侩——这样的形象当然和他本人的真实面貌相去甚远。 事实上,在我熟悉的朋友当中,刘仰是属于那种最有精英的派头的一类。比如他的头发从来都是被梳理得一丝不苟,在穿着上也会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品味也是布尔乔亚式的——这大概和他的“海派”背景有关——这也使他在以“糙”为美的北方学者中显得比较另类。此外,刘仰尽管并非是江湖上那种“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之类的“水浒”式的豪杰,但也绝不是为钱写作的人,这本《超越利益集团》就是证明。因为如果他想要钱,完全可以像那位不知该叫他什么玩意的作者那样,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再加一点俏皮话”,写一本《宋朝是什么玩意》,一不留神就赚了大钱也未可知,但他不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面八方,艰苦辛劳,...
发布时间:
2011
-
11
-
21
浏览次数: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