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9月16日文/郭志英 曾代表深圳特区形象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体育馆,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面临「被拆除」窘境。建筑规划界疾呼「铲下留馆」,与网上支持拆馆的声音掀起激辩,拷问这城市重视保留城市记忆,还是不断贪新忘旧? 曾经代表深圳特区形象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体育馆,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却面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不得不「被拆除」的窘境。 在建筑规划界大咖疾呼「铲下留馆」之际,网络上支持拆馆的声音并不示弱,支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拷问这城市到底是否重视保留城市记忆,还是不断贪新忘旧? 一九九二年,建筑评论家朱涛从当时供职的西南设计院上海分院偷偷溜到深圳「考察」,结果为特区的勃勃生机深深打动,回去就开了张假病假条从西南院「跑」了。投奔深圳的朱涛开始在汤桦、杨文炎主持的华渝事务所工作。 「那时办公室就在笋岗路边,经常到深圳体育馆一带玩,体育馆连同对面的长城大厦,在我心目中是深圳最美好的城市空间之一,至今都是。」这位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回忆说﹕「今天即使体育馆设施陈旧了,只要能改善,就不要轻易拆毁。特区的城市记忆已所剩无几,请决策者务必慎重。一个城市没有了集体记忆的地标,没有了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留下,就没了灵魂。」 比朱涛更早从上海南下...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2
浏览次数:628
来源: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发表时间:2018年12月6日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则坏消息:张首晟教授逝世,年仅55岁。 张首晟教授是一个大科学家,这一点毋庸置疑:1995年,他32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2007年,张首晟发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2017年7月21日,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科学》杂志宣布: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 同时,张首晟教授又是一个思维的艺术家,你看,他用E=mc²这样一个公式就能描绘宇宙的美妙。 2016年4月9日张首晟教授在混沌研习社,分享了《第一性原理与创业》。在这节课上,张首晟教授以一个问题开始:假设世界末日到了,诺亚方舟上只能够携带一对动物和一个信封,信封背面,你可以总结所有人类知识,那你们会写下什么? 今天,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让我们登上张首晟教授的诺亚方舟,再来看看教授留给我们的珍贵话语,这也许是对他最大的缅怀与尊敬。 授课老师| 张首晟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 2018 - 12 - 08
浏览次数:81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9月16日文/林剑寒 深圳佳士工运被清场后,声援团青年仍未放弃,大部分学生被分流遣送,但声援团代表沉梦雨、岳昕仍然下落不明,另两名代表郑永明、徐忠良则被当地国保监视。他们见证社会公义缺失,难以理解为何被打压。 深圳工运清场已结束近两周,全国高校亦陆续开学,但工运声援团青年仍未放弃抗争。八月二十四日抓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被分流遣送,于家里被监视居留,但深圳工运声援团主要代表沉梦雨、岳昕依然下落不明,另外两名代表郑永明、徐忠良则被当地国保监视居留。曾参加声援团的北京某高校学生刘岳(化名)则说,公安向郑永明家属出示了刑事拘留通知,有可能被控告,一同于惠州被捕的声援工人胡平平、吴海宇则被刑事拘留于深圳第二看守所;八月二十四日于北京被捕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左翼网站「时代先锋」编辑顾佳悦、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杨少强亦传出于深圳增城被监视居留的消息,而声援工人唐向伟、尚杨雪则下落不明。总体来说,当局对学生和工人作出区别对待,对学生未有过于强硬,新华社于八月二十四日的文章亦未有批评声援团学生。 人大学生绝食声援 声援团青年仍在网上继续散播讯息,继续抗争。北京大学学生张圣业就在被释放后,九月二日发表公开抗议信,亲述清场过程及被暴力对待的情况,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陈可欣、严梓豪、杨舒涵号召更多人联署声援被捕学生、工人,但旋即...
发布时间: 2018 - 11 - 30
浏览次数:199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19日文/陈华文 人是历史的人,也是现实的人,每一个人都处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无论你认同不认同、喜欢不喜欢,所有人的精神中都打上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胎记,想抹也抹不掉。近年来,阐释中国文化精神、特征、本质等诸多方面的著作层出不穷,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就如同巨大的万花筒精彩纷呈、绚丽多姿。著名小说家梁晓声这些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一头扎进中国文化研究的厚土里,探讨中国文化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中国文化的性格》作为他最新出版的文化求索随笔集,读来令人深思。 梁晓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在“知青文学”领域努力创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等,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他逐步从小说家向学者的身份转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中国文化的性格》这本书,就是他近年来针对中国文化的再思考。 《中国文化的性格》涵括了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主线。梁晓声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1
浏览次数:1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19日文/柳莺 2015年,当时年仅27岁的贵州导演毕赣,带着自己的处女作长片《路边野餐》横空出世,从洛迦诺最佳导演到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再到台湾金马奖一众殊荣,影片造成的文化轰动效应,在大规模公映前便持续发酵,引发了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艺术片创作的最强期待。一时间“诗意”、“深邃”、“魔幻”等形容词纷至沓来,被影评人们用来形容其不同于主流院线大片与传统独立电影的迥异气质。而自这部现象级的处女作之后,经过3年的筹备,备受瞩目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终于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年末又作为开幕片奏响金马影展的序曲,引发了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热烈讨论。2D加3D影像的结合不仅挑战人们惯常的观影习惯,更加精致化的长镜头,亦让人惊呼一种毕赣式美学正在诞生。 毕赣自往昔岁月中掘取吉光片羽,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侯孝贤、努里·比格·锡兰等中外大师的影像中汲得创作经验,并依照黔东南独特的气候、语言、文化,对电影的结构与形式进行精妙的在地化、本土化尝试。从创作脉络上来看,《路边野餐》是2012年...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1
浏览次数:124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9月16日文/江迅、袁玮婧 中国大力扫黑,中南海派出扫黑除恶督导组分赴河北、山西、辽宁、福建等地,开展扫黑除恶督导工作。从「打黑」到「扫黑」,是习近平所改定拍板,专项工作为期三年,体现中共新思维的转变,反映了中南海的最新部署,显示对黑恶势力的定义拓展延伸,不只是以往的点式打击,而是大的小的都扫,更致力于打掉「保护伞」,扫黑结合反腐,清除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 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狂飙正席卷中国。有黑必扫,除恶务尽。中南海日前派出九个扫黑除恶督导组分赴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九省、市,开展扫黑除恶督导工作。加上此前作试点的河北督导组,至此,中共此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部署,十个中央督导组已全部出动。从当年的「打黑」,变为今日的「扫黑」,揭开当代中国庞杂、神秘的黑恶势力的冰山一角。亚洲周刊从北京获悉,从「打」到「扫」这一字之变,正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改定拍板的,据悉这一专项工作将为时三年。这一字之差,体现中共社会综合治理新思维的转变,显示对黑恶势力的定义拓展延伸,不只是以往的点式打击,而是大的小的都扫,更致力于打掉「保护伞」,扫黑结合反腐,清除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虽一字之变,却概括了中南海「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的最新部署。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习近平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为贯彻整治...
发布时间: 2018 - 11 - 14
浏览次数:70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