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勋来源:《美,从身体的解严开始》(节选) 长久以来我一直关注岛屿美学中关于「身体」的困境,有三本书做这一方面的探讨——《此生:肉身觉醒》《肉身供养》和《身体美学》。 岛屿的身体原来有原住民在亚热带海洋、高山上发展出的源流,如同岛屿的生态,丰富、旺盛、色彩浓艳、气味强烈,充满生命力量。 但是,汉族移民在最近的四百年,明显主导着岛屿身体美学主流,原住民的身体受到限制、压抑和扭曲。 图1:台湾原住民旧照 汉族移民文化影响下的「身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体」? 我比较过几个古文明,埃及、希腊、印度,其中最缺乏人体表现的,正是汉文明。汉民族,从上古开始,很少表现人的身体,像希腊一样赤裸裸的身体更难见到。汉民族的文明回避了身体的各种可能,艺术史上一直是肉身缺席。 少部分表现身体的艺术,也常常不是赤裸肉身,而是被衣服层层包裹的身体,被礼教拘束压抑的身体。 中国最重要的「身体」作品是「秦俑」,数量极大,每件都有真人大小,非常写实。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秦俑是地下墓葬的陪葬品,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 「俑」是漫长历史里在阴暗的地下供主人驱遣奴役的身体,它们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它们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不应该被看见,它们是阴郁帝国的幽灵,没有身...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381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阔别小说创作三十五年,李陀出版了长篇小说《无名指》,引起文化界的讨论。他早先写小说,后来又写电影剧本,再后来又从事文学和电影的批评,到八十年代中期中断了小说写作。去年,《无名指》发表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夏卷),前不久推出单行本,李陀再次回到小说创作中。 李陀,1939年生人,小说家、电影编剧、文学批评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文学圈的重要人物,曾任《北京文学》副主编,推出汪曾祺、余华等人的重要作品。其文学批评在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起过争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陀中断小说写作,八十年代末作为访问学者去到美国。时隔35年后,李陀凭《无名指》再次回到小说创作。 李陀说,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曹雪芹和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把塑造人物重新放在写作的中心,而且‘写一个,活一个’,让一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个生动的人物画廊。”于是,《无名指》确定了以人物为主的书写方式。 那么主要写哪群人呢?李陀选的是中国城市...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356
来源:微信公众号:乾元国学文/王博 ——2017年8月13-14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启动仪式暨“学以成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大学哲学系及学术机构的著名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本文为王博教授在会议上的演讲。 今天的主题会把我们直接带到一个关于“人”本身的思考,到底什么是“人”,到底什么是一个由人组成的世界。其实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的人,比如我们今天前面四位主题演讲人,比如张世英先生,我可以称呼他为“老寿星”、“老神仙”或者“哲学长老”,我也可以称呼他为一位致力于中西哲学沟通的这样一位长者;杜维明先生,我可以称呼杜先生为一名儒者,也可以加一点描述,“开放和包容的儒者”;孙正聿老师是“马克思主义者”;俞敏洪先生则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富豪的精神世界。(笑)其实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精神世界,在前几年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的一个活动中,我发言时曾经说过,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家承担...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5
浏览次数:240
来源:微信公众号:乾元国学 哲学—科学理论的目标是为世界提供理性的整体解释。亚里士多德体系是哲学—科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典范。然而,这样的理论并不能掌握纯客观世界运行的机制,而这项任务恰恰是近代科学的目标。 由于目标的转变,那些本来处在边缘的现象,如今被移到了理论注意力的中心。通过仪器和实验,科学发现日新月异,近代成为一个事实爆炸的时代。哪个哲学家能把这事实的海洋收入眼中? 如今,在学问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那么多专门的知识和定理,仅此一点,就注定了没我们人人共有的理解而具有普遍性。而所谓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区别,则无非是自然概念的区别罢了。 以往的哲学—科学分而成为今天的哲学和科学。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哲学—科学理论包含着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一是以概念考察为核心对经验进行反思,一是以经验反思为核心建立整体解释理论。 要说这一区别在黑格尔时代还有点儿朦胧,今天它早已变得一清二楚。 近代科学继承了哲学—科学为世界提供统一理论的雄心,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提供整体理论的方式。 哲学继承了哲学—科学的经验反思本性,但它不再为解释世界提供统一理论。各分得一半遗产,那么,为什么&ld...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5
浏览次数:261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书评周刊 导语: 整整200年前的今天,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她是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呼啸山庄》的作者……但抛开这些名号很大的标签,她的面目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仍然显得模糊不清。 大多数读者仍将《呼啸山庄》看作一本爱情小说来阅读,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爱情的描绘。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作家、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代表作《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近200首诗歌。 如今,我们常常忧虑阶层的分化与撕裂,揪心于贫富的不均与差异,早在19世纪,工业刚刚起飞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就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融汇进了笔端。在这样一个底层人爱上大小姐的爱情故事里,它的根源与暗线却是对贫穷的焦虑、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对尊严的执着以及对人性的重新发现——而这每一条,无独有偶,是我们今天的世界仍然在频繁上演着的故事。文 /宗城她记录了一个&...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1
浏览次数:382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导语: 近几年,以色列青年历史怪才尤瓦尔·赫拉利先后以《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两本现象级畅销书 “火”遍了世界。在《人类简史》中,他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讲述人类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而在《未来简史》中,他描述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如何塑造未来甚至改变人类本身生命形式。 他宏阔的史观和“大历史”架构能力,涉及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艺术……等等的丰富知识储备,对历史和未来的大胆判断,让他的叙述触动了亿万读者的神经。在畅销和轰动的同时,对尤瓦尔·赫拉利的质疑和批评声也并不鲜见,不少人认为他武断、潦草,缺乏真正的深度,对未来的讲述就像“科幻大片”。 但全球范围内的受捧至少证明,《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成功地呼应了当下人们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虑。最近,尤瓦尔·赫拉利的第三本书《今日简史》中文版问世,在这本新书中,他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接面对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那些重大议题,比如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大挑战的情况下,我们的...
发布时间:
2018
-
08
-
08
浏览次数: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