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岭东文化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7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攻打南宋。中原百姓不堪金人压榨,自发加入起义军,与朝廷军队共御外敌。次年,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不得已向北撤退。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支起义军的首领耿京却被部下出卖,惨遭杀害,失去了主帅的起义军溃散颓然,士气大减。而叛徒张安国却踏着主帅的鲜血,向金人投诚。这时,一个籍籍无名的青年,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他率领五十余位骑兵,直入驻扎着几万金军的敌营,将张安国生擒,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个青年就是辛弃疾,这一年,他二十二岁。经此一役,辛弃疾名声大噪,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监判,从此开启了政治生涯。这要放在小说里,辛弃疾妥妥拿的是少年将军的剧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惜,生活不是剧本,他也没有主角光环。他的性格太过刚直,注定无法在官场中虚与委蛇,而懦弱求和的南宋朝廷,也磨灭了他的斗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贬官,开始了闲居带湖的生活。宦海沉浮二十载,梦想也被雨打风吹去。闲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经典词作,而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这首《鹧鸪天》:《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鹧鸪天”为词牌名,而“代人赋”则是说,这首词并不是他为自己写的,而...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8
浏览次数:6
来源:《潮州日报》 2022-07-24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万代瞻仰坊,在道巷口,为惠潮兵备道谢琏建。”  谢琏(1585-1632),字君实,号韶石,湖北监利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福建泉州、河南汝宁知府,江西按察副使。天启七年(1627),转广东布政右参政。崇祯元年(1628),任广东副使、惠潮海防分巡道。三年,升江西布政使,改山东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五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  明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战役以后,后金政权在东北迅速崛起,到崇祯年间,已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并伺机入关,山东半岛成为明朝防御后金渡海南下的前线。为了防御其渡海入侵,设立登莱巡抚,驻登州,并置水师。登、莱州遂成为明末北方的军事重镇。崇祯四年(1631),登莱巡抚孙元化命令驻扎于莱州沿海的孔有德、李九成等部3000人渡海(渤海海峡)增援辽东军队。在渡海的过程中,遇到大风而折返。孙元化又让孔有德率部火速由陆路赴辽东,引起了该部不满。于是年闰十一月廿八日,行至河北吴桥时发生兵变,叛军兵戈回指,攻城拔寨,连陷山东诸县,最终攻克山东重镇登州并包围莱州数月,在山东半岛肆虐十八个月。直到崇祯六年正月,在明朝从辽东、四川等地调集大军征讨下,方逃出登州,从海上逃亡,遭到明朝海上驻军和朝鲜援军的截击。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等降于后金,为后金带来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所以...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1
浏览次数:6
来源:《潮州日报》 2022-07-27金山坐落于潮州古城北面,濒临韩江,自古便是登临胜地。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初一,元军铁骑攻陷潮州城,摧锋寨正将、摄军州事马发举家于金山子城壮烈殉节,将军之忠义令潮人垂泪追思。钟灵毓秀的金山(一名金城山),隋唐宋元时期,一直是州、郡、路之治所。北宋大中祥符间,知州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遂成一方登览胜境。千年以来,金山既回荡着英雄悲歌,又绵延着鼎盛文脉。北宋至和间,知州郑伸修筑金山子城;南宋庆元间,通判廖德明修建周敦颐祠;明天顺间,知府陈瑄修建玉华、北山书院;清光绪间,总兵方耀创建金山书院……明代梁国树《金城山诗》有“几度登临未忍还”之叹。时至今日,徜徉金山麓俯仰皆风华,摩崖石刻蔚为大观,潮州八景独占其二,恰如梁诗所云。忠烈埋骨 苍松映翠金山之巅,至今矗立着一座茔墓,墓主正是南宋潮州摧锋寨正将、摄军州事马发。碑石现已残缺,《潮州志补编》录其碑文为:“宋安抚使、摧锋寨正将、知潮州事马公暨阖门全节之墓。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光复本郡之二月后,粤省第四军司令部副长孙丹崖重修。”金山上的马发墓马发墓民国拓片(资料图片)历代方志对马发墓之记述较为简略。清乾隆《潮州府志·古迹》载:“摧锋寨正将马发墓,合家死难,同葬金山,有碑。”《潮州志补编》引清代谢鍊《红蕉吟诗钞》云:“同治丁卯重立墓碑。”而前人诗作中的只言片语,反映出马发墓更多信息。...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1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7-3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柳宗元的《江雪》我猜一定有人说,提起伤感的古诗词,就知道会有柳宗元的《江雪》,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柳宗元因何这么伤感。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和刘禹锡一同被贬,主脑人物王叔文被罢相,后赐死,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历史上被贬官的人无数,为何独独柳宗元有这么深的感慨?至少刘禹锡就活得很开阔,而且他比柳宗元贬官的时间要长得多,难道是柳宗元心眼小?一定不是。柳宗元出身于“河东柳氏”,为名门望族,由于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泾原兵变”,所以很有治世之心。恰巧805年唐德宗崩逝,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由于王叔文是太子的伴读,所以得到了重用,很快就官至宰臣。王叔文很有政治抱负,善于笼络人心,由于政见相同,所以柳宗元和刘禹锡纷纷加入了这一阵营,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期待能有一番作为。有一个细节是,王叔文也曾拉拢过武元衡,但武元衡看不惯王叔文“结党营私”的做派,于是就拒绝了。然后王叔文和武元衡这一伙人就成为了死敌,其中包含后来的宰相裴度。由于触及到权贵和藩镇的利益,“永贞革新”仅仅维持了半年就彻底宣告失败了。与此同时,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了政变,逼迫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也就是唐宪宗,这件事史称“永贞内禅”。实际上,唐顺宗继位时,已经身患重疾,失语失聪,不能理朝政了,李纯的上位是大势所趋。然而柳...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1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7-25闲来与朋友谈论诗词,朋友说,宋词之后,就没有多少出彩的旋律和值得点赞的词境了。小话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宋词之后的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旋律和词境吗?“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一词,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这是一首经典的词作,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作。之所以说它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因为电视剧的片头主题曲就是这首《临江仙》。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原型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这首《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既然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为何这首词的作者却是杨慎呢?况且杨慎是罗贯中去世八十多年后才出生的。原来将《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始作俑者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家毛宗岗。毛宗岗父子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将这首《临江仙》放进了《三国演义》篇首,这看似无心插柳的行为,却造就“无缝链接”的艺术效果。其结果就是“柳成荫”。《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后,这种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被最大程度上被激发了出来,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组合体,成为契合度最高的艺术精品。换句话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这首开篇词,就缺少了一种提纲挈领的气势;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映衬,《临江...
发布时间: 2022 - 07 - 29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熙新闻网》 2022-07-27少年壮志出乡山开元十一年(723年),沧州渤海县城高家里高适正在一一拜别亲朋好友。“各位父老乡亲不要再劝了,我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腹有万卷诗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所以我长安去定了,大家等着我扬名天下的好消息。”高适的祖父曾经做过安东都护,死后陪葬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家族曾显赫一时,但毕竟是曾经,眼下高家到了高适这一代,家境败落,已是一贫如洗,快穷的揭不开锅了《全唐书》记载“少家贫,以求丐自给”,意思是高家穷到都要靠乞讨为生了。高适非常有志气,内心一直有个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的梦想,所以在他19岁那年,他就准备拜别父母离开家乡西入长安,去干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业。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在他们眼里,无论子女多大年龄都像是长不大的孩子,加上高适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从小就不爱学习,经常出入县城的灰色地带,比如赌场呀,青楼会所,这一去长安拿着全家省吃俭用的盘缠一顿霍霍怎么办,于是就有开头的那一幕了。好在高适虽然不爱学习但是成绩非常不错,尤其是诗写得很好,在当地也小有名气。看来从古至今的学霸都是一样,表面上是在玩,实际人家背后都在努力学习,很卷对不对。“各位,不出人头地我绝不回来,大家等着我的好消息。”于是高适揣着盘缠带着家人嘱托,满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好愿望来到长安。在别人眼里,长安是居不易,但是对刚...
发布时间: 2022 - 07 - 29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