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9年28期
港独示威者
香港政局的和解,要破除政坛心结,警惕泛民被极端派绑架,或是自甘情愿搭上仇警与港独的列车。只有全民奋起,对法治的破坏者说不,对港独说不,香港才可以衝破迷雾,浴火重生。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七月九日宣布修订「逃犯条例」的议案已经「寿终正寝」,指出港府的修例工作「完全失败」,因而「The bill is dead」。她期望近期的政治风暴可以平息,并且对学生伸出了橄榄枝,说可以和他们公开对话,了解他们的诉求。
但这样的低姿态却没有获得反对派的正面回应,反而对她继续严厉批判,大学学生会也拒绝与她会面。政局的纷争与动乱,似乎看不到黑暗隧道的尽头,而美国的强力介入,也导致中美关係增加了新的变数。但在纷乱中寻找大和解,需要超越政治的分歧与愤怒,找到香港和平稳定发展的底线与共识。
香港政治风暴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对暴力的崇拜、对警察的仇视、对基本法治的漠视、对港独的公然宣扬、对文明社会的基本底线的践踏。这不但带来香港长远的统治危机,也将腐蚀香港社会的基本价值。
香港基本价值就是法治。长期以来,虽然香港没有全民选举,但由于有独立的法治、高效的行政体系,因而拥有一个国际称羡的法治社会,而香港的警队,更以高破案率而让香港成为亚洲治安最佳城市之一。但这次政治风暴中,反对派就是以妖魔化警察作为宣传的主旋律,透过社交媒体的「二次创作」,将香港警察的形象丑化为恶魔。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仇警的做法在现实上与民众的观感出现落差。尤其是七月一日攻打立法会一役,示威者的粗暴蛮横与警察的温和退让,恰成强烈的对比,也在全球电视转播中让民众看清了真相。
但香港泛民主派的一些精英却被极端势力绑架,或是自我甘愿地搭上了暴力与仇警的列车。香港考评局通识科目委员会主席、通识教育老师联会主席赖得鍾就公然地在脸书发布「黑警死全家」的图片,后来在群情汹涌下被迫辞职道歉。曾在前特首曾荫权时代任职中央政策组顾问的刘细良不但没有谴责攻击立法会的示威者,反而倒果为因,说「根源是警察滥用暴力」,引起争议。这都是香港一些反对派的特色,他们支持仇警,破坏法治,但却说反对运动是为了维持法治,自我矛盾。
支持这次群众运动的西方媒体,也开始警惕反对派目无法纪的街头运动带来负面效应。英国《金融时报》七月八日就报道,商界对于街头乱象都戒慎恐惧,深恐对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带来影响,而旅游业最是敏感,港府估计已经有百分之五的业务受到衝击;业者都恐怕香港这个「动感之都」会沦落为「动乱之都」。
当然,香港的另一个重要底线就是要和港独划清界线。争取民主、自由与法治,都是港人支持的普世价值,但却不能藉此宣扬港独。香港泛民与反对派的主流力量越来越对港独採取暧昧的态度,不会与这极端、不负责任的言论切割。这都使反对派在大部分市民心中带来迷雾重重的疑虑。很多市民都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全力支持,但绝对不能支持港独,也当然不会支持那些高举英国米字旗的示威者。
泛民势力的歷史,从司徒华到张文光到何俊仁,本来就强调爱国、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承担,即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强烈的批判,但他们心中都有一把尺,就是不能支持国家分裂。司徒华时代的不少社会运动者都会认为自己是「亲中不亲共、反共不反华」,也绝对反对港独、台独、疆独等分裂主义。但如今一些新一代的反对派,从黄之锋到周庭等,都是港独支持者,而在攻打立法会的晚上,那位在撤退前拿下面罩、发表演说的梁继平,就是二零一四年港大学生会报《学苑》总编辑,他刊登「香港民族论」的港独论述,扭曲香港的歷史。
港独言论不但与香港绝大部分民意相违背,也被中国十四亿人民所谴责。因而香港的反对派在推动普选之际,就必须在港独的问题上表态清楚,否则以目前泛民的内部氛围,就是不断的「玩暧昧」,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但实质上就是以民主自由之名,行推动港独之实。
这也让北京高度警惕,因而不可能放鬆政治改革,远离原来所提出的「八三一框架」,也就是在一千二百人的提名委员会选出二至三名候选人,由三百八十万香港选民投票选出特首。因为北京必须要确保候选人都是反对港独,否则就是引狼入室,祸起萧墙了。
但这也肯定会引起泛民与港独势力的阻扰。因而香港政局的大和解,还要破除政坛的「心有千千结」。没有法治,没有斩钉截铁的反港独,就不可能有大和解。香港政局纷乱,在法治缺席、港独言论猖獗情况下,也许就成为一种新常态。这是香港的悲哀,也势将是香港走向衰败的开始。只有全民奋起,对法治的破坏者说不,对港独说不,香港才可以衝破迷雾,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