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3月8日
文/谭卫儿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副总编辑
当“占”亦无法令北京让步时,香港泛民主派若继续口号式地指责北京无理及强硬,其实于事无补。
那天,看着香港电台节目《城市论坛》上,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前副总编辑王俊杰冲口而出“(中央)政权随时会倒台”,不禁哑言;也不禁想到近日政圈许多人的一个大问号:为什么英、美政府愿意接受香港政改“袋往先”(先接受)——即按全国人大去年八月三十一日的决定实行二零一七年普选,否则只能按现时方法,意味香港民主发展裹足不前。美、英外交官近期跟积极游说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不要否决特区政府的政改方案,只是另一边厢泛民议员人人大义凛然表明决不改变立场,以致一众负责政改的政府高官大打悲情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日前便直言:从目前情况看,政改方案于这个夏天能在立法会通过的机会是零!
有人笑说,这不正好说明北京多虑了,泛民哪有这么容易就被外国势力操控得了?如今可见这“外国势力”根本无法令泛民就范。这话不无道理,但为何英美会做出如此令不少人、特别是泛民阵营始料不及的决定?如今特区政府一副“死马当活马医”的架势,泛民则开天杀价提出要政府保证二零二零年取消立法会全部的功能组别议席,才会“考虑”支持政府的方案,但这些要求亦被政府即时拒绝了,政改前景还有可能柳暗花明吗?
这很大程度上端赖泛民及北京之间,在“占中”后能否有真正的互动与沟通。而要促成双方重启对话,便须深入了解北京领导层的治港新思维。俗话说:知己知彼,无往而不利。香港回归十七年,可惜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包括泛民主派阵营,能认真系统地对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进行深入分析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政改一役中,当“占中”亦无法令北京让步时,泛民若继续口号式地指责北京无理及强硬,其实于事无补,不如反思及检讨自身对国情及北京领导层有多深入的认识,以调整下一步策略。
“占中”毫无疑问令北京对港政策趋于强硬,但这是否意味着北京会一硬到底?从近日的一些发展来看,在“后占中”时期的未来几个月,亦即政改方案在六月提交立法会审议之前,北京应会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二月初,特区政府主管政改的律政司长袁国强表示,二零一七年整改方案日后可以继续完善,中央官员很希望见到政改方案通过。袁国强还表示,二零一七年方案并非“终极方案”的这一信息,今后会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加强传递。
“二零一七年方案并非终极”并非甚么惊天动地的新信息,但在“占中”发生后以及如今政改陷入“死局”,泛民对特区政府全面不合作,并与北京接触亦告中段的今天,北京重提此调绝非偶然。李飞这次与袁国强及谭志源的会面,距离三月人大、政协两会不到一个月,自然能为中央领导层提供香港最新政情以便做出下一步部署。因为每年两会都是北京对香港政情的最新判断,透过接见港区人大及政协代表等机会,透露最新思路的时机。此“二零一七年方案可继续完善”之调,是继“占中”期间的“硬”之后,北京展现的一个较软的身段,相信两会之后北京找机会与泛民展开新一轮对话并非不可能,毕竟现实地说,政改方案要在立法会通过,泛民主派的票必不可少,而政治就是不断地试探对方底线。那么,泛民做好了新的准备没有?又如何从香港民主发展的战略大方向出发,拟定与北京沟通的策略?
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在内政、外交,以及港、澳、台政策都有新思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听过一则小故事:过去十一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京举行期间,香港“占中”正如火如荼,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先头部队到京为习、奥峰会作准备,获得中方一个强烈口信:若奥巴马在京期间明示或暗示支持“占中”,习近平在和奥巴马见面时“一定会毫不客气”。结果,奥巴马在京期间绝口不提“占中”,习、奥二人数度见面累计超过十小时,触及中美双边及地区安全等多项重要战略议题,香港问题只是一个小小枝节,奥巴马向习近平表明,美方不会插手香港事务。
美国认同香港民主发展可以“袋往先”,不等于站在了北京一边。出于理念及制度的迥异,美、英支持香港民主有更快的发展很自然。但在美国利益的大局中,香港看来排不上太高的位置,相信英国亦然。这即是现实的考量,亦因为他们不会以为北京政权会“随时倒台”,相反奥巴马早前直指,习近平比他想象中更快地巩固了权力。白宫日前宣布,奥巴马已邀请习近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一些亚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今年稍后访美。这既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一著,却也显示中国在亚太事务中的重要性。
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放下与中国政府在民主等议题上的分歧,务实与中国领导人打交道,乐见香港二零一七年民主走出一小步,不难理解。但香港社会,包括泛民,特别是泛民中的温和派要明白一个现实:口号喊得再响不可能奏效;否决了二零一七年普选,亦不会为香港带来更多的民主;更解决不了一个更长远的策略性问题:喜欢与否,香港的泛民主派今后还要不要与北京沟通?又该如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