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罗祥国:评香港回归以来的产业政策 ——以六大产业为范例

日期: 2015-08-08
浏览次数: 1397

来源:《灼见名家》2015年8月4日

 

  编按:罗博士前文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历任港府于制订新产业政策时,其决策程序用的究竟是自上而下方式,还是自下而上方式?本文罗博士以曾、梁两届特首的新产业政策方针为引,进一步解释决策程序如何举足轻重,从而剖析香港新产业政策的弊病,点出未来发展路向。 

整理:施浩挥

(接上文有关前特首董建华的产业政策评论)

 

  读者简介

         罗祥国,香港著名经济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香港浸会大学客席讲师。1972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曾任职港府经济研究部。第一届中大学生会会长,曾任民协副主席。

 

 

为应对2008年金融海啸,曾萨权推出“六大产业”,望能藉此振兴经济。 (亚新社图片)

 

  曾荫权的“六大产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曾荫权马上成立经济机遇委员会(the Task Force on Economic Challenges),于极短时间内收集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只消大约半年便推出了“六大产业”,而我编写此书的调查则用了差不多两年,可见委员会的效率相当高。

  值得留意的是,“六大产业”的名称更正了两次,第一次更名成“六大优势产业”,第二次更名成“六项产业”沿用至今,这名称与其英文 “the Six Industries” 较为相符,没有再强调产业的规模。那么这六项产业的规模究竟属大属小?我们先看看2013年的资料,检测和认证服务,以及环保产业都只佔 GDP 比重0.3%,能算大吗?再看创新科技产业,亦只佔0.7%,当然称不上大。

  在此,我个人希望能以“六大产业”为例,探讨出香港应以怎样的分析架构,以制订完善的产业政策。

        香港难与内地争电影、测检、环保市场

  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占比最大,而且这些年来的确有所进展,从4.5%扩大至5.1%,这是由于中港签订 CEPA,让本港多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活动得以打进国内市场,甚或成立中港合作的联营公司(joint venture)。2013年,中港市场共有80出合拍电影,其中七出成为年度十大票房电影。不过在此补充一下,与内地合作拍电影有着相当多的限制,很多前期和后期的制作工作都要在国内完成,当中包括拍摄电影的临时演员及摄影队,所以香港电影业的后勤人员很多都是失业的。

  检测及认证产业则更难搞,它的 GDP 占比一直是0.3%,如要突破这个数字,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话,必需依赖中国政府,要求开放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the 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e),让港资测检验证企业能于这体制内占一席位。换句话说,这绝对是一项以政策驱动的发展,香港没有任何企业或至商会层面的能力去争取开放市场,必需靠港府争取。但亦需注意,于国内这行业必然存在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它们亦会向北京反映,不希望中央政府开放渠道予港资公司参一把脚。

  环保产业亦只佔 GPD 0.3%。众所周知,香港的回收率也高,不论是铝鑵、废铁、玻璃,种种可循环再造物的回收率都是很高的。但回收率高绝不等于香港能够发展回收业,因为只要跨过罗湖边界,无论土地还是薪资都比香港要低很多,一直的做法是,在香港回收不同废弃物,再运至内地由那边的工人再生产。依我看来,即使港府愿意免费拿出地皮供环保产业兴建工厂,亦难挽回劣势,所以若说要在香港发展以生产为主轴的环保业,可谓相当困难。

香港深圳只有一河之隔,一跨过罗湖边界,无论土地还是薪资都比香港要低很多。(亚新社图片)

 

        教育、医疗政策未能持续实行 

  教育产业,留意这并不包括公营的教育机构,因为我们要从产业的角度看待教育业,而私营的教育产业占 GPD 比重相当稳定,一直处于1%左右。事实上,这方面的数据有含糊的地方,我举个例子,大学的自资课程,它是属于公营还是私营呢?于我翻查过的文献当中亦未见清楚界定。再举多个例子,恒生管理学院是自资但非牟利的机构,究竟政府视它为公营机构还是私营办学团体呢?这相当值得深入研究,因为自资课程的总规模十分庞大,对于教育产业的 GDP 占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再来是医疗产业,自从曾荫权将医疗产业定位为六大产业,很多私营医院都向政府申请扩建,政府亦审批了相当多的数量,曾批出四块地皮用以兴建私营医院,不过结果都不太顺利,尤其梁振英要求私营医院暂停双非孕妇配额后,政府甚至将其中一块土地转为用作增建楼宇。

  而值得一提的是,梁振英首份施政报告便已推翻“六大产业”的医疗及教育部分,指未来港府将不再以经济及产业角度看待这两个行业。简单总结一下,我认为这是由于“六大产业”作为新的产业政策,于推出之先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讨论及认同,问题在于建立这个产业政策时,用了自上而下方式,而非自下而上方式,很可能只由数位决策者决定是否推行某项政策,自然难以凝聚社会共识。这导致当曾荫权任期完结,梁振英上任之时便马上终结其中两项产业政策。曾梁二人同为行政长官,为何对于同一项产业的看法南辕北辙呢?不管答案如何,这已说明香港新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存疑。

梁振英接替曾荫权担任行政长官后,首份施政报告便已推翻“六大产业” 的医疗及教育部分。可见两位特首对新产业政策的观点南辕北辙。 (亚新社图片)

 

        创新项目屡屡管理不善 

  最后是创新科技产业,虽然其 GDP 佔比一直徘徊在0.7%,但这些年内数届政府都大力发展有关产业,除了香港科学园外,亦成立了很多基金,透过拨款支援大大小小企业作研发工作,更开设不同机构,专门从事研究及开发。说到这里,不得不提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ASTRI),这是2000年成立的旗舰级机构,每年由政府资助研究工作。

  回想当初,香港赛马会也颇支持 ASTRI。2001年,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成立,作为 ASTRI 的附属机构,由赛马会捐助5亿元成立,主力协助中药科研相关工作,及提供战略支援。不过由于种种异常以及管理不善,此机构仅运作十年便已解散;祸不单行,2007年,香港审计署强烈批评 ASTRI 的表现,指其行政开支极其高昂,达总开支45%,亦即真正用以研究开发的资金只有55%。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亦指出管理层豪花18万聘请风水顾问,这笔资金亦是出自公帑,想当然亦是纳入“行政开支”之中。

 

香港应用科技园(ASTRI)是香港创新科技旗舰级机构,可惜屡有管理不善、监管不足、行政开支过大等问题。 (网上图片)

 

  审计署署长报告书亦指出,监管不足是ASTRI(2007)、环保园(2010)、创新及科技基金(2013)、创意智优计划(2014)等与创新科技相关项目的一大弊病。除此之外,“成本效益不相称”亦是以上各个项目均有的问题:例如于 ASTRI 芸芸研发工作,当中六成只得0.5%或以下回报,可谓亏损甚巨;相比之下,美国 R&D 的平均回报率达350%,即每投放一元,将来可赚回三元五毛;日本和欧盟比美国低,但也有250%;亚洲,包括南韩在内应该能拉高一点吧,却只得70%,换句话说,只论实际价值收益的话,“不做好过做”。 

        港府应着力拓展支柱产业

  那么到底香港经济出路如何?我在此总结一下,再提出一点有关政策建议的意见。总体来说,港府制订新产业政策的背后思维就是,要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要继续“食老本”,不过依我看来,“食老本”仍是香港应发展的主要方向。四大支柱产业总体占香港 GDP 60%(编按:分别为贸易及物流业(23.9%)、旅游业(5%)、金融业(16.5%)、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服务(12.4%),资料取自香港贸发局2015年7月28日公布的“香港经贸概况”),若我们不着力搞好这些产业,反倒去搞些只占 0.3%、0.7% GDP的,简直是浪费心力。另一方面,比较有趣的是,建筑及地产于香港起码要占 10% GDP,论政府税收的话更达40%,但港府从不把它当成支柱产业看待,反而处处打击它,我认为是相当有问题的。

 

罗博士认为,香港应把高端服务市场伸延与泛珠各地区,为各产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图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2014年10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致辞。 (亚新社图片)

 

  当然,我并不是说香港不能发展新的产业,但如上所述,产业政策必须有个时间范围,让市民大众知道何时能见到成效。有人说,我们不能看短期的效果,因为开拓一项新的产业十分困难,短期内大多都会亏本,但长远来看或有大赚特赚的潜能。我十分同意,而且认为政府应该公布她的预测,让我们了解她的愿景。比如政府预计发展某项产业的首个十年是入不敷出的,但认为第11年会初见成效,之后在某一年更会因此有庞大税收,这些预测都要做好,并向市民公布。

  有关政策可持续性的问题亦可解决。必须留意的是,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由于政府制订产业政策时,决策程序是用了由上而下的方式,以致推行的政策都未能得到广大民意支持,所以曾荫权推出“六大产业”时,未见市民热烈讨论;梁振英宣布结束教育、医疗两大产业时,大众又似乎毫无异议。若是制订政策时,以由下而上方式实行,则各项政策必有既定民意支撑,即使政府换了班子,亦不敢贸然煞停上任决策,如此一来,政策可持续性自有保证。

  最后说说香港与珠三角的关系。我全力支持港府和珠三角联合发展。若然香港的高端服务市场,将来能够伸延至珠三角的7 000万人口,我们的产业才有出路。箇中商机包括医疗、保险、教育等等,当然这牵涉到敏感的政治议题,但请看看伦敦,她也不只是服务本地国民,她服务的对象是一整片欧洲大陆的居民。所以港府要做的是,于发展珠三角市场的同时,让本地市民心里舒服,制订出有效、有序的产业政策。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2024 - 08 - 26
来源:《亚洲周刊》2024年6月24日文/禤骏远Ian Huen,企业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香港中文大学比较及公共史学文学硕士。着有《The Rising Sons: China's Imperial Succession & The Art of War》及《What Bruce Lee Didn't Know About Kung Fu and Other Revelations About China》;新作《你说的是从前——清末与今日中国》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电邮:icyh1661@gmail.com老牌殖民帝国法国在非洲势力缩减,俄罗斯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唯非洲法语区民众将会遭殃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到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一啖千金的Romanee Conti和只有它才能彰显妳是阔太的Birkin。但在这个文明的背后隐藏的,是还在进行中的血腥与掠夺。...
2024 - 07 - 29
来源:腾讯网 2024年7月28日美国对福耀玻璃下手了,这是要学印度卸磨杀驴吗?最新的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多个执法机构突袭了俄亥俄州福耀玻璃代顿工厂等28个地点,据说是调查金融犯罪、洗钱、劳工剥削和潜在的人口走私违法行为。根据国土安全部探员的说法,他们无意逮捕工厂内的任何人,只需要他们配合调查就行。但国外的媒体报道说,这次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突击搜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而且有工作人员被戴上了头套和手铐带走。这几项罪名是最容易被定罪的,说你洗钱了就洗钱了,你看前华人首富赵长鹏,一个洗钱指控,让他乖乖的吐出了几百亿。劳工剥削也是个麻烦事情,之前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就发生过劳资纠纷,代顿工厂前副总经理就起诉过福耀玻璃欺诈、违约、诽谤和歧视。另外,还有其它员工指责过福耀玻璃工作环境不安全,遭到报复等等,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还对福耀玻璃罚款。美国国土安全部门正努力找到受害者,说白了就是罗织罪名。所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