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11月29日
文/雄学琛
清华学者、道义现实主义领袖阎学通香港演讲,指出中国已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追求王道而非霸道,世界中心转到东亚,网络成主战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转变为美国独霸全球的局面,美国作为二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长期主导着国际政治秩序的发展和演变。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二零零八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和已发展国家的相对衰落,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今年对国际政治秩序的主导能力相对下降;中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对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天大研究院举办的天大论坛以中美关系发展趋势为主题,邀请到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教授作主题演讲,并由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主持讨论会。与会人士以南海局势为切入点,发散到国际格局的新形态、中国外交战略等等话题。
阎学通属于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学者,在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有关实力、权力和国家利益假定的理论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哲学养分,建立自成一家之言的道义现实主义(moral realism)。他说:“现实主义不认为道义是国家行为的最根本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认为道义制高点不是国家利益;相反,现实主义者认为道义制高点也是国家利益,因此需要争夺。只有当道义与重大安全利益发生冲突时,道义的利益要服从于安全利益需要。”
他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道义的有无与水平高低对国家战略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而且主张中国以“公平”、“正义”、“文明”的价值观指导建立国际新秩序,在二零一四年四月份,阎学通在“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第二期上发表了“From Keeping a Low Profile to Striving for Achievement”一文,认为中国的外交战略已经实现了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的转变。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都是在西方哲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阎则尝试把中国古代哲学融入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结果中国儒家王道思想成为了他思想的泉源。孟子将政治分为“王道”与“霸道”两种,他说“以力假仁者霸”和“以德行仁者王”。孟子认为,君主实行王道称为王者,与霸主相对;与同时期法家韩非主张“霸道”形成对比。
阎学通一直强调中国追求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王道追求的是权威(authority)而不是权力(power)。那权威和权力有什么分别呢?他把“警察”比喻为“权力”,“医生”比喻为“权威” 。被问到该如何提高中国的权威(authority),成为“医生”?他说中国首先要搞好自己内部建设,为其他国家作榜样,自然就有威望。
阎学通认为现今世界格局再度呈两极化(bipolar),中国周边各国被迫选边,要不支持中国,要不就支持美国。就在十一月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中,各国因未能就南海议题达成共识,没有发布联合宣言,反映出东盟各国已无奈地成为中美博弈的棋子。他指出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下,周边国家出现双轨制的行为模式,即经济上靠拢中国,军事上依赖美国。但和美苏冷战不同的是,中美现在的矛盾非意识形态所引起的;加上全球化的统合力量,中美之间不存在冷战的必要条件。而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阎认为东亚将在二零二三年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中美三大核心矛盾
他指出,中美核心矛盾主要在网络、南海、人权三个领域;中国将南海对美国国家利益影响远不如网络,因此美国最看重网络。他称核武器已经没有以前重要,反而王林在未来世界的发展处中枢地位,该领域目前还处于“蛮荒时代”,没有国际规范,所以谁能成为规矩的制定者至关重要。
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首要任务是保持军事同盟关系体系,当有美国盟友开始军事上中立化,美国就会失去霸主地位;而中国已开始和美国竞争战略伙伴,例如韩国最近开始探索和中国建立准军事同盟关系,尽管现阶段这可能性很低。阎学通又提到中美在南海时刻都在发生冲突,但是不会演变成战争。美国派舰艇进入中方的人工岛的十二海里范围,只是为了摆出政治姿态,安抚盟友。因为中美都拥有核武,所以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须输出仁义礼价值
当被问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涵是什么,阎回应指是中国要获得和美国般的国际地位和相应的尊重,而且能为他国提供保护。阎认为中国要建立和输出价值体系,并向全球提供公共性产品。相对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体系,主张中国相对应的仁、义、礼。他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增派八千人的维和部队到非洲的举动,就是中国向全球提供公共性产品的开始。
天大研究院于二零零五年由天大集团创始人方文权在香港创立,是公益性战略研究智库,依托香港国际化优势,构建独特的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