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7年12月17日
文/本田善彦
日本出版社业绩长期低迷,在庞大商业压力下,决定出版“仇恨书”求生,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为主题,拥有固定读者群,成为少数赚钱商品,反映日本社会的焦虑和忧心,但也面对批评,国会推出法案消除仇恨言论。
《韩国人像呼吸般说谎》(左起)、《败给日本后,被全世界国家排挤的中国》、《为何中国在全球被这么厌恶?》
几年前,我跟东京老牌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老友聊到日本出版业所面临的严峻环境,他说,最近公司业务同仁建议,研究出版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为主题的书。仇视特定国家或民族,使用极难听的言词来辱骂或诅咒的这一类书,叫做“ヘイト本(Hate书/仇恨书)”。他感叹,有良知的出版人不想出这种可耻商品,编辑部同仁们的意愿和兴趣也不高,但出版界的业绩长期低迷,多数出版社都在庞大的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下紧紧地被困住,几家书商为求生存,决定出版“仇恨书”求生。因为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内容的书有固定读者群,成为少数有赚头的商品。据他说,他们老板还是有老出版人的矜持,一向都不愿意出这种书,但在公司业务部门的强力督促下,不得不考虑市场现实。
若有机会踏进日本的书店,不难发现在最醒目的专柜上,堆如山高的“仇恨书”。这些书之中,试着随机挑几本看,书名都是《为何中国在全球被这么厌恶?》、《败给日本后,被全世界国家排挤的中国》、《中国为何没有连1%的未来?》、《没有生为韩国人真好》、《大嫌韩时代》、《韩国人像呼吸般说谎》、《全世界讨厌中国和韩国、感谢日本》等等。有些书标题打得劲爆,其内容不见得那么露骨,但光看这些书的标题和内容方向,就清楚地了解到支配当今日本社会某一层的氛围。情绪性的诅咒背后,往往隐藏着其实他们深知所诅咒的对象短期不会没落,自己只得顺从局面的无奈和无力感。
大骂中韩、嘲笑朝鲜
这些书多半是破口大骂中国或韩国,讥讽嘲笑朝鲜,同时大剌剌地称颂日本。早期,有些“仇恨书”作者还标榜“为了纠正战后日本的左倾史观(或“自虐史观”),提出另一个观点”等说法。假如其内容为批评中共和朝鲜的人权问题、集权专制,或对韩国的对日思维提出质疑和批判等,以建设性批评为基调的话,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是,“仇恨书”里看到的多半是非常情绪化,又严重缺乏根据的谩骂,或者使用“不如禽兽”、“跟蟑螂没差”等毫无格调的词汇攻击心目中的敌人。这些仇恨心态不只扭曲摄取知识的视野,甚至连判断价值的标准也会受损,真正面对竞争对手时,反而造成不利自己的条件。
另有高度称赞日本的书,整篇充满“全世界都在羡慕着日本”、“日本(人)多受欢迎和尊敬”、“日本文明领导全球”,或者“因为日本人太善良,所以被坏邻邦看扁”等夸张到极点的赞美词。“仇恨书”作者的经历、专业、国籍等背景蛮多元,但侮辱中韩两国、赞美日本的“自我安慰”论调却有高度一致性。
据市场分析,这些书的读者以中年以上的男性为主,他们多半有稳定收入,也有看实体书的习惯,如此就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多数出版人回顾,“仇恨书”开始暴增是二零一二年之后的事。当时,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为整个社会带来严重呆滞感,前世纪曾享受空前繁荣的日本人也渐渐地丧失信心。不能否认,明治维新成功后,多数日本人以高人一等的心态来对待亚洲邻邦,但战败后,混合着战败的苦痛屈辱和重建成功所带来的自信等心理,这些心态基本上是被压抑的,反而站在优势者的立场对睦邻展现同情。然而,随着对周边国家的相对优势逐渐消失时,尤其是中国崛起和扩张造成很大压力,与中国之间史观和领土的纠纷不断,同时又意识到中国对日本存在强烈不满的舆论。还有,日韩之间的竞争趋激烈化,历史和领土问题上也有种种不愉快。这种跟邻邦失和的状态带给日本莫大不安,国家开始弥漫着强烈的失落感和受害者心态。
结果,相对多数的日本人比以前更明显地向美国邀宠,同时以鄙视亚洲邻邦的心态来弥补受挫的心。日本百姓对只会谈空话、治国毫无方的民主党(下野后,改称为民进党)彻底失望,开始对具有国家主义色彩的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等人产生期待。与此同时,热烈支持安倍的一股死忠群众里,有一群被称为“网络右翼”的群体,他们平时活跃在匿名网络社群里,大力吹捧安倍的好,同时还用难听的用词诅咒他们心目中的敌人。这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安倍重返权力,与“仇恨书”开始暴增的时间点几乎是同时,值得留意。
据市场分析,“仇恨书”的第一次高峰期是二零一四年,到了二零一六年,日本国内舆论对这种仇恨言论也开始批判和质疑,该年五月国会通过“消除仇恨言论”的法案,风靡一时的“仇恨书”曾一度式微,但今年又重新增加,可以说迎来了第二次高峰。这显示当今的日本民心不平、社会脆弱,不管真假,只要是悦耳的言论就好。
前阵子回国之际,重逢编辑老友。他说,上面也许还有紧急煞车的态度,他们公司后来没出版“仇恨书”,还苦笑地称,虽业绩每况愈下,但因为没喝 “毒”(“仇恨书”)解渴,还保得住身心健康,至少对得起社会。他同时告诉我最近观察到的几个现象﹕一,面对中国持续发展的现实,诅咒中国、预测崩溃的书开始受到质疑,恐得面临调整包装;二,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邻邦没什么好感或兴趣,但老一辈原有的优越感也相对减弱,或许会有新观察论点;三,辱骂邻邦的书已趋饱和,将来有可能增加恶意攻击国内反对派、少数或弱势群体的书,例如这几年偶见到赤裸地歧视反对美军基地、对东京中央有意见的冲绳居民等言论。
内部矛盾走向激烈化,恐怕产生社会深层的分歧和仇恨。彼此轻蔑的恶性循环、缺乏包容的精神状态,将严重伤害社会的底气。
社会将为反智付出代价
透过言论来攻击心目中敌人,或侮辱心中瞧不起的群体,以这种方式来获得一时的快感和虚假的优越感,是个廉价又劣质的低级娱乐,绝不能以言论自由等借口来脱罪。其实,日本国内对这些“仇恨书”提出批判的人也不少,据报道,日本大型出版社讲谈社的工会透过工会报,介绍公司里也有对讲谈社出“仇恨书”的失望和批评声音。但如果让“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出版心态继续得逞,将来还继续纵容“仇恨书”所代表的精神堕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社会迟早得付出反智的严重代价。图书商品的出版趋势和销售量跟社会的氛围关系密切,“仇恨书”也不例外,它忠实地反映着当今日本社会的深刻焦虑、忧心和正常时根本都不敢启口说出的欲望。我们未来或许能重建应有的自信,届时回头看今天“仇恨书”群出的情况时,肯定会觉得羞愧脸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