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马关条约》:中国吞下甲午惨败苦果

日期: 2014-08-09
浏览次数: 1558

转载于《参考消息》2014.08.08

文/马勇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一个半月(9月15日)后,平壤战役爆发。可惜的是,这场战役仅仅打了一天,清军不支,趁着雨夜弃城溃逃。中国最后一个藩邦朝鲜就这样与宗主国挥别了。

  又过了两天(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大东沟遭遇。这场被命名为“黄海大战”的战斗,从中午12点打到下午5点,双方各有胜负。此后,北洋海军避居旅顺、威海港湾,中国失去了制海权。翌年2月,困守威海港湾的北洋舰队眼见援军无望,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等高阶层指挥官相继自裁,杀身成仁。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并不意味着中国彻底失败。中国如有打持久战的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坚持下去,最后结局未必不变。不过,从当时情形看,中国在不得不开战后并没有必胜的信心,也没有必胜的举措。黄海大战后十天,翁同龢、李鸿章建议起用赋闲10年之久的恭亲王。恭亲王是清廷有名的主和人物,30年前以三寸不烂之舌“智退”英法联军,10年前的中法越南危机中,恭亲王也是主和派重要人物。在这个时候启用恭亲王,用意明显,所以此后局势发展,已日趋明朗。

  清廷多次派员乞和

  9月底,翁同龢受慈禧太后、光绪帝以及恭亲王密令,潜往天津密会李鸿章,面嘱李鸿章利用外国人进行斡旋,尽早结束战争,但又不失体面。根据这个方针,李鸿章、恭亲王等在京津两地展开频繁而秘密的外交斡旋,俄英等国外交官也受命与日方进行接触。11月13日,李鸿章建议委派洋员德璀琳径赴日本,探日本口风,成则顺势化解危局,败亦容易推托,不致使政府尴尬。

  11月26日,德璀琳一行抵达日本神户。但日方因德璀琳洋员身份,不愿与之会晤。29日,德璀琳扫兴而归。

  德璀琳斡旋失败并没有让中方丧失求和的信心。翌年1月28日,清政府派出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前往日本,但日方仍以各种理由拒绝谈判。日方用意非常简单——根据张荫桓随员伍廷芳观察,日方期待与恭亲王、李鸿章这样的重臣谈判。中方明白日方心迹后,迅即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李鸿章赴日前,就相关问题与慈禧太后、光绪帝、恭亲王以及军机处、总理衙门的官员进行了缜密研究,就各种可能情况预设了对应方案。李鸿章还在那段时间与各国公使密集接触,希望各国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日本政府也清楚,战争不可能永远打下去,拒绝德璀琳、张荫桓,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满足日方要求。

  2月16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中国除应支付战争中军事赔偿金,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还必须向日本割让土地。日方还认为,为了将来中日两国交际有所准绳,两国在议和时应缔结确切条约。次日,日本政府通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将这些条款转致中方,概括起来就是四点,即朝鲜独立、割地、赔款和最惠国待遇。

  获悉这些条件后,光绪帝主持会议进行多次讨论。朝鲜独立无需再议;赔款是近代战争必然会发生的结果,战败国家总会向战胜国支付一定数额补偿金。关于赔款,朝廷给李鸿章的指示,就是最大限度为朝廷减少负担,能少一分是一分。

  最难的议题是割地。朝廷内部经过争论,最终达成共识,承认此次议和,日本最关注的问题是割地。如中国始终拒绝这个要求,那么日本就始终不同意开议,日军也就不愿意停止进攻。以现在情势论,宗社为重,边徼为轻,利害相悬。至于如何割,割哪里,还要李鸿章获得日本详细条款后再仔细商量。

  至于最惠国待遇,这项规定一定会在媾和条款达成后专门谈判,朝廷对此并没有过多讨论。

  一颗子弹换来停战

  3月19日,李鸿章在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以及日文翻译卢永铭等陪同下,抵达日本山口县的马关。次日,中日双方在春帆楼举行第一次谈判。

  春帆楼位于马关红石山脚下一个小丘上,旁边是安德天皇的祠堂。春帆楼原本是座寺庙,大约在1862年由医生藤野玄洋在寺庙废墟上重建了一家诊所。藤野去世后,其家人将诊所改造成了旅馆,由于其自然环境幽静开阔,因而生意还算不错。

  第一次会议议程为交验文书。事毕,李鸿章发布了一个“自选动作”,请求日方同意于媾和条约谈判开始时,宣布两国陆海军立即一律休战,以为商议和约创造条件。

  李鸿章的请求出乎日方预料,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答应在第二次会议上答复。

  21日下午,第二次会议仍在春帆楼举行。日方就中方停战请求作如下答复:根据现在形势,并考虑到因停战所发生的后果,日本声明应附这样的条件,即允许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及在该处城堡;在上述各处清军,须将一切武器、军备等移交给日军;天津、山海关间的铁路,由日军支配管理;中方还须承担休战期间日军全部费用等。

  这些条件在李鸿章看来根本不能接受,于是请求宽限几天,以求北京指示。

  23日,朝廷电示李鸿章,称停战条件无法接受,还是回到议和主题,索要日方议和条款。

  24日,中日议和谈判恢复,举行第三次会议。李鸿章说明了中方决定,希望日方尽早提交议和条件。日方对此没有准备,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闲聊后就结束了当天的谈判。

  闷闷不乐的李鸿章此后离开春帆楼返回住地,就在即将抵达住地引接寺时,突遭日本刺客小山丰太郎枪击。小山觉得日本不能遂愿吞并朝鲜,踏上大陆,都是因为有了李鸿章。现在,李鸿章又来日本议和,企图凭三寸不烂之舌阻止日本进攻。为激励日本军人,小山决心行刺李鸿章。

  当然,小山的行动并没有达到目的。相反,正如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当时就指出的那样,这真是大清举国之大幸。日本朝野对小山的鲁莽行为非常愤怒,普遍担心李鸿章借故回国,一走了之;或对日本痛加指责、非难,巧诱欧美各国再度斡旋。基于这样的考量,日方放弃先前苛刻条件,于28日答应无条件休战,从而使和谈得以继续进行。

  “天朝上国”走到绝境

  李鸿章经与朝廷多次协商,又与日方多次交涉,中日双方于4月15日达成初步协议,并约定17日上午10点举行签字仪式。这个条约因在日本马关签署,史称《马关条约》,或称《中日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以及“另约”三款、“议定专条”三款、“停战展期专条”两款等几个附件。这是这场战争的全部结果。

  《马关条约》正约十一条,大概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朝鲜。

  正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为朝鲜前途开打。因而,当中国不敌日本时,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自然消失,所以中国在条约第一部分“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的“宗藩体制”至此基本解体。

  朝鲜脱离中国,对中国的势力范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宗藩解体,意味着数百年的“天朝上国”走到了绝境,传统的“国防外围”不复存在。

  第二,割地。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最大伤害为割地。条约第二款、第三款对此有详细规定。第二款规定中国将以下各地“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这些地点集中在这样三个区域:一、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二、澎湖列岛,三、辽东半岛。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土地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非农业文明无法理解的。中国的疆域、领土,是列祖列宗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丢失土地从来都被视为辱没祖先的最大不孝不敬。

  辽东半岛后因国际干预返还给中国。理论上说,这对中国是好事,毕竟祖宗留下的祖业能保住多少是多少,割地能少一分是一分。但是,如果从大的历史时段说,辽东半岛的归来则给中国带来至今无法愈合的情感创伤——至今不见减弱的“台独情结”,实事求是地说,其源头就是辽东半岛重回中国。

  面对辽东半岛的归来,让台湾官绅甚至清廷体制内许多高级官员充满新的希望,一个必然的追问是:既然辽东半岛可以赎回,那么台湾、澎湖列岛也应该可以通过同样的办法重新回来。台湾官绅不愿做亡国奴,不愿成为日本皇民。但是,清廷出于所谓“全局利益”的考量,最后还是拒绝了各种挽回方案,既不同意想法赎回,也不同意台湾民众的抗争。1895年5月20日,清廷电令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开缺来京;所有台湾大小文武官员即令陆续内渡;令李经方迅速前往台湾办理交接。台湾前途在清廷那里画上了一个句号,任何可能不再讨论,唯一的结果就是将这个岛屿“和平地”交给日本,以换取大陆的安宁,战争不再。

  1895年没有一个人想到半个世纪之后的历史情形。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成为战胜国,日本成为战败国。时移世易,被日本殖民半个世纪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原本是中华民族最值得庆幸的大事,然而在后来却不幸激活了“台湾独立”的思潮。这个思潮能够追溯到的起点,就是清廷1895年那个决绝的决定。

  第三,赔款。

  通过艰难谈判,日本在最后和约上从最初的三亿两减为二亿两。这是李鸿章马关谈判最成功的地方。此外,还有赎辽费三千万两;中国还必须支付未付清全部赔款前日军在威海的驻军费用;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就是全部偿清之前百分之五的累加利息。这些数字累积起来,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第四,关于最惠国待遇。

  根据《马关条约》,两国间此前所定所有约章均作废,两国将尽快重新谈判新的通商行船条约、陆路通商章程;日本人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需交纳所定进口税;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得派领事于各口。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

  两个甲子过去了,甲午战争以及由此引发的《马关条约》早已成为历史记忆。120年后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清楚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颠覆了许多既定认知。

  第一,这场战争不像此前两场鸦片战争,中国不是被动挨打;打中国的,也不再是西方列强。

  第二,这场战争无法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战前没有几个人看衰中国,中国的军力、综合实力也不比日本弱。

  第三,马关讲和证明弱国更需要外交,需要智慧。

  第四,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逆转,先前几十年洋务新政渐渐形成的那点自信,因这场战争丧失殆尽,此后的中国乱了方寸,革命、改良、立宪、共和,中国在激进道路上越走越远。20世纪中国的全部问题,都可以从这场战争中找到其内在逻辑。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2024 - 08 - 26
来源:《亚洲周刊》2024年6月24日文/禤骏远Ian Huen,企业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香港中文大学比较及公共史学文学硕士。着有《The Rising Sons: China's Imperial Succession & The Art of War》及《What Bruce Lee Didn't Know About Kung Fu and Other Revelations About China》;新作《你说的是从前——清末与今日中国》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电邮:icyh1661@gmail.com老牌殖民帝国法国在非洲势力缩减,俄罗斯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唯非洲法语区民众将会遭殃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到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一啖千金的Romanee Conti和只有它才能彰显妳是阔太的Birkin。但在这个文明的背后隐藏的,是还在进行中的血腥与掠夺。...
2024 - 07 - 29
来源:腾讯网 2024年7月28日美国对福耀玻璃下手了,这是要学印度卸磨杀驴吗?最新的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多个执法机构突袭了俄亥俄州福耀玻璃代顿工厂等28个地点,据说是调查金融犯罪、洗钱、劳工剥削和潜在的人口走私违法行为。根据国土安全部探员的说法,他们无意逮捕工厂内的任何人,只需要他们配合调查就行。但国外的媒体报道说,这次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突击搜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而且有工作人员被戴上了头套和手铐带走。这几项罪名是最容易被定罪的,说你洗钱了就洗钱了,你看前华人首富赵长鹏,一个洗钱指控,让他乖乖的吐出了几百亿。劳工剥削也是个麻烦事情,之前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就发生过劳资纠纷,代顿工厂前副总经理就起诉过福耀玻璃欺诈、违约、诽谤和歧视。另外,还有其它员工指责过福耀玻璃工作环境不安全,遭到报复等等,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还对福耀玻璃罚款。美国国土安全部门正努力找到受害者,说白了就是罗织罪名。所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