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挺 转载自2013年12年28/29日 A17版《信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天(26 日)上午参拜靖国神社。有关各国,包括美国、俄罗斯等在内,均表示强烈抗议和担忧,中日之间可以说已经形成冷战局面。
此间媒体注意到,参拜之日正好是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一周年。一年前,自民党在大选中大胜,自民公明夺回政权,安倍重做首相;当时他就表明,于2006 年首次任首相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是“极为沉痛的“,暗示渲次当政后一定要寻机参拜。
春风得意整一年
不过,今年前半年,因为参院还是由在野党控制,所以安倍表面上把施政重点放在改善经济方面,向右转的步伐还是有所抑制的;实际上,在领土争端、加强军备、建立日本版“NSC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以及改宪等方面,安倍还是做出很多铺垫的。比如,当他发现民意对直接修改宪法“非战九条”有很强烈的反感,便转向先着手改燮有关修宪条件的宪法“96 条”等等。
等到7月份参院改选,自民公明两党再次大胜,也就为安倍长期执政铺好道路;这样,安倍就急不及待地开始做他本来要做的事情了。
10 月份召开的临时国会,安倍名目上提出要把日本经济“成长具体化”作为主要议题,但是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得以成立俊,却马上把主要精力转向成立“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并于最近决定新的“防卫大纲”,把矛头明确指向中国。这些都被认为是促使日本再次走上法西斯化道路的重要步伐;同时,前几天, 以“紧急、人道”为理由,向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南韩军队提供一万发子弹,创出打破日本武器输出三原则的先例。
美国表示强烈不安
外交方面,一年来,安倍也是内内外外、密锣紧鼓地开展活动,最近还把东盟首脑叫到东京来开会,大洒金钱,以图强化他所想象的“对华包围圈”。
不管是企图包围中国,还是加快法西斯化的步伐,其实最为关注的是美国。美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日本这个宿敌的警惕性。
这次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最出人意外的是美国政府明确声明表示反封,白宫指出:封日本首脑人物所采取的行动,使已经处于紧张状态的邻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对此表示失望;并表明要对“(安倍)首相在决心反省历史和日本的和平方面再确认的表现,寄予关注”。此间媒体惊呼:这是美国(对日本)非常罕见的强硬表态。
其实,安倍当政以来,美国已曾几次敲打他。今年5 月1 日,美国国会调查局的报告就指出,安倍是众所周知的强硬国家主羲者,其言行有可能破坏与近邻地区(各国)的关系,从而损害美国的利益;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以及(是否)参拜靖国神社,会引起美国和近邻各国的关注。
美国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黑格尔10 月初访日时,专门到千鸟之渊战亡者墓苑献花。这在美国访日的高层中,是极为罕见的。但当时的日本解释为,到离靖国神社不远的千鸟之渊,是暗中表明,美国支持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那是大错特错了。克里是暗示:要想参拜就到千鸟之渊来。在中国划定防空识别区的问题上,美团副总统拜登访日访华,也没有给安倍留下面子。
当然,日本右翼都是反美的,美国明白,安倍也清楚。所以,此次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有很大成分是做给美国看的。美国大不高兴,也不一定是出安倍的意表。
冷战需另类智慧
安倍这次参拜靖国神社,已经超出了买好日本国民、争取支持率的范畴,而是在向中国以及有关国家挑衅的同畴,表明以中国和日本为两大对立方的东亚新一轮冷战态势已经形成。
如果说,日本还是要再走战前军国主羲的老路,可能会有人首肯,但说日本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中国,也是美国的括,可能就很少有人会赞同了。不过,了解日本人性格的话,说日本真正服帖了美国,不想报那“两弹(袭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之仇,才是不可思议的。右翼所主张的改宪,矛头就是直指美国,因为战后的宪法就是美国替日本起草的;而美国,也一直没有轻视这个唯一直接攻擎过自己领土的国家。这也是美国至今陈重兵于日本的最大理由。
如果说,日美两国的国力之差,使得日本不可能有这种妄想,但不要忘记,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两国国力之差,不会比现在小,而日本竟然也会铤而走险。当时美国正是蒸蒸日上,而现在至少是已经过了顶峰。安倍「重开」冷战,虽然目前还只把目标对准中国,还局限于东亚,但也是对以美国为主形成的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种挑战。
考虑到这些,美国政府不顾所谓“盟友”的面子,明确表态,站到“反参拜”一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回顾二战后的冷战,我们可以吟味到,那其实是一个时时都处于热战的边缘,但又相当精细、科学地保持了某种程度和平的过程。虽然区域性战争没有停过,但毕竟没有打大战,没有打核战争。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同是冷战,但这一轮与二战结束后的那一轮有所不同。
上一轮冷战,是以美苏为主要封立面,中国还只是被遮挡在影子裹(所以当时毛泽东有提倡“第三世界”之举)。但这一轮冷战,中国则要首当其冲,而美国则会躲在背后(表面上是作为一个仲裁人),并且很可能时时当当骑墙派,甚至为日本撑撑腰。
从某种意羲上讲,热战好打,冷战却是需要另一个层次的智能的。北京今后应该在这个层次上,主动引导、把握中日之间关系的走向。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系讲师、中国厦门大学新闻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