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香港在中国荫下的成长路——历史回顾

日期: 2012-02-23
浏览次数: 1093

出自 《信报》 2012年2月22日 星期四

 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

  香港自有居民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一向取决于与内地的联系。随着两地联系的变迁,南北之间的「跨境」往来时松时紧。过去这两千多年,尤其是战后这几十年,这个基本因素不仅界定了香港发展的条件,更直接提供发展的动力,决定了港人在政经社各方面的选择。只有追本溯源,才能了解英国人对香港正负两面的贡献,进而面对今后将陆续浮现的政策争议。

  香港在历史上隶属内地新安县,也就是今天的深圳。成为政治法律实体,与县里其他地区有别,是1841年英国人抵埗后的事。香港和深圳以至广东的联系源远流长,不以此来看待问题,只会落入香港史常见的两大陷阱:若非把过去这个半世纪的发展当作「荒岛点石成金」的英国伟大发明,就是反过来遭五千年文明的奇耻大辱压垮,无法面对今天的现实。

  我们对香港早期的社会所知不多。但以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看,香港四周的水陆环境浑然天成,自古是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汇点,是中国的「南大门」。早在四世纪,「屯门地区」(包括今大屿山、屯门到深圳市南头)就是商船从南海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港口。

  历代变迁 左右发展

  珠江口地区古代盛产盐,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东岸深圳的黄田、南头到大屿山大澳以至九龙的九龙塘和蓝田一带。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公元111年征服「南越」(今广东)后,在今番禺设盐专卖。

  及至中国古代对外最开放的唐朝(公元618—907年),现在的广州垄断了外贸,外商云集,据说为数不止十万。到了宋朝(公元960-1279年),盐专卖迁到今之九龙城,名为「官富场」。

  前后有几百年时间,屯门有若广州的外港。作为制盐中心,朝廷驻有水师(海军),公元736年起设屯门镇。由于外商进出,屯门也是区内的宗教中心,佛教僧侣和伊斯兰学者进出频繁。今之屯门和大屿山宗教兴盛绝非偶然。屯门山的别名「杯渡山」就是印度高僧的汉名,英人入主后方改称「青山」。

  及至元朝(1260-1368年),屯门作为南宋遗民的抗元基地,遭到打压;海关北移到珠江口临近广州的黄埔,屯门退居为船只停靠点。

  接着的明朝(1368-1644年)转为内向,长年海禁,外贸上仅维持邻近小邦进贡式的往来。锁国激发了粤闽沿海的不法活动,走私、倭寇、葡萄牙人和日本人等对沿海的武装骚扰应运而生。由于倭寇禁无可禁,明朝最终不得不恢复外贸,但屯门、官富不复当年之勇。

  到了清朝(1644-1911年)就更不堪言。由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以台湾为基地袭击大陆沿海,清廷遂于1622年颁迁界令,离岸不足二十五公里的沿海地区坚壁清野:居民内迁,拆除建筑,运走粮草。今之香港和邻近地区一落千丈。

  迁界令于1669年废除。但又过了十四年,沿海才允许定居,当时迁入的多属客家。本来沿岸有几个城市恢复了外贸,但后来清廷局限外贸于广州和澳门的葡萄牙人定居点。屯门和官富失却广州外港的地位后,沦为海盗巢穴,危及往来的商船。

  有证据显示,1810年,清朝水师得葡人舰艇相助,在今之赤鱲角剿灭以郑一嫂及其夫张保为首的海盗后,香港恢复外贸。 1830年代中期,水域常见英国鸦片输华的船只。

  英治之前的香港史料虽然有限,但仍清晰可见,过去这千多二千年,这个「荒岛」的命运取决于与大陆的联系。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则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和水深,香港自古是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的大门、讯息进出的集散地,香港的历史基本上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则香港的盛衰很视乎中国对外开放还是闭关:最繁盛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唐、宋两朝,最冷清的是中国对外封闭的元、明、清初。中国在清末的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英国后遭强行开放,香港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

  内地人口 不断涌至

  英治使香港得免内地长达百年的动荡和干扰,得以充分利用地利和历史优势拓展外贸。这与英国利用香港作为商港的利益不谋而合,香港既以外贸为生命,获英国列为自由港也就理所当然。虽然初期主要靠进口鸦片,但与内地相关的转口贸易扩大,其他商品的交易也日增。

  清末的外贸有一个特点:海关颟顸,外商难以打进内地市场。外贸由朝廷特许的买办垄断,外商在华的事务均须经买办传话,连鸦片进口都免不了;后者不仅是贸易中间人,甚至为外交传话,富甲一方。

  香港经济日渐扩展,内地人也随之涌到。 1842至1949年这一百多年,除了战乱封关,香港与内地居民来往两地不受限制,南下者绝大多数是为了谋生。香港已知最早的人口记录是1845年,全港有23817人,其中男19201人、女2862人,其余1754人是儿童。很久以后才有较多家庭南移,令性别失衡得以纾缓。但期间内,南北之间一直有大量人口往来,而且并非单向,一年内有10-20%人离港北返是等闲事,有些年份甚至高达35%。

  由战前香港和内地边界进出自由、人口上落频繁可知,两地当时生活水准相差不远。香港从事外贸的华人虽富甲一方,但靠打工发达的不多。当时上海已贵为中国的工商业中心,生活方式远较香港多姿多彩。

  香港当时的人口虽然以新近南来的占多数,但主要靠善堂和教会提供社会支援,很少求助于政府。公共服务负担很轻,社经政策只须「轻手」(light-handed)就足以应付;公共收支简单不过,有相当一段时期,鸦片专卖就已提供了大部分库房收入。当时惟新界原居民有组织,对政府构成压力,原居民维权的能力至今很强。

  三大外因 改变香港

  二十世纪下半叶,内地的三个历史里程碑令香港的发展急转弯。先是1949年中共夺得大陆政权后,关闭深圳河的边界,严防国人涌出境。紧接着是1950年,中共出兵朝鲜首次与美军交火,遭联合国实施经济封锁,香港失却历史上作为中国进出口主要口岸的优势。与此同时,1945至50年期间,难民因为国共内战而蜂拥南下,香港的人口由六十万激增到二百一十万,并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以支持战后的经济奇迹。由于这三大外因,两千多年来,香港首次在经济上与大陆脱钩。

  新抵港者除了工农大众,还有不少上海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上海当时相当于亚洲的纽约。南来精英的管理、技术和市场专长带动了贸易、制造、零售、银行、电影、航运和各种专业,香港经济由原先专攻贸易转向多样化。

  出口取向的制造业取代简单的进出口贸易,成为香港新的相对优势。厂商获本地银行提供生产信贷,与英资洋行携手,先后打开了英联邦和北美市场。

  当时可能因为人口以新移民为主,政府很少遭到利益团体「游说」,因而得免干预商业活动。有人指当时的港府短视,又或者保守,在经济上不思进取,只求不成为伦敦的负累。短视也好,保守也好,这两种看法其实是一致的。港英政府认识到能否顺利治港,说到底视乎中国是否愿意和港人是否接受。这项认知决定了「轻手」管治的思维。市场不受约束,令商界得以充分施展。依我看,这份自由,人人共享,是战后在港成长的几代人最珍惜的价值。

  公共政策坚持「轻手」,被视为英国人对港的贡献。但同期英国本土的政策则刚好相反,倾向于福利主义。不少人相信,香港战后屡创经济奇迹,放任的制度居功至伟。但当局坚持放任,很可能是不得不如此,加上做起来方便,也出于某种信念。香港与内地在政治上关系错综复杂,「轻手」管治才是明智之举。

  港星发展 方式不同

  港府于处理美国长时期借多纤维协议(MFA)限制纺织品进口所用的方法就是「轻手」管治的最佳实例。一般政府会严密监控输美限额,只有港府按各厂商的出口往绩将配额转送出去,分文不取,更允许持有配额的厂商按市价买卖配额,从中牟利。香港的纺织成衣业因而迅速成长,几乎主导了全球市场,后来更到海外设厂,利用当地用不完的配额来拓展对美出口。配额有价有市,港府免费送出,可以避免像其他配额地区那样引发贪污。

  香港与新加坡的发展方式对比鲜明。新加坡传统上一如香港,优势在于转口贸易,并非生产出口物资。不同的是,新加坡独立后缺乏外来的精英襄助,但朝鲜战争后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施经济封锁,间接造就了新加坡的转口贸易,令其得以维持这方面的优势。由于缺乏企业精英,新加坡不得不靠外资来发展制造业,加上争取独立时以社会主义为号召,而立国日子短、强邻环抱,这都令新加坡走「由上而下、重手主导」的发展路线。

  新加坡为外资设厂提供诱因,制造业至今占国内产值(GDP)20至25%。当局用国民强制储蓄的中央公积金来支持官方选用的投资方案,国民缴纳的公积金一度占个人收入40%。但国民仍然支持政府,因为立国初期先将一部分私人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大建公营的「组屋」,津贴国民购置。现在全国八成人拥有自置的居所,而且可以自由转让。

  勇于冒险 港人灵活

  新加坡的创业才华主要见于政府和国营企业,民间力量薄弱,故重管理而不重创新,避免承担风险。香港刚好相反。

  港商的企业精神举世闻名,可能正因为是大都是移民。在内地的大变动中,一个人是走还是留属于「自我选择」的行为。这间接把人分成两大类:选择出走的通常较留下的敢于冒险创新。前者来港后,把握自由市场简单明确、直截了当、有规可循的游戏规则,敢于承担风险,从而致富。

  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珠三角的出口总值已超越泰国,晋升为「亚洲第五条小龙」。当时中国只开放了十二年多,有此成就,港商打从开放之初就北上设厂,功不可没。

  香港和新加坡各擅胜长,但要说明两地之别,这里不妨做一个假想。

  如果现在是三十年前,内地刚决定开放,而港、星地理位置互易——有两艘超大的趸船,一艘把香港拖到马六甲海峡南端,另一艘把新加坡拖到珠江河口— —珠三角会不会在十几年内由一穷二白跃升为亚洲小龙?我很怀疑。

  香港的企业和劳工能对中国开放作出迅速而敏捷的反应,实有赖于香港的自由市场环境孕育出供应的灵活性。


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系列·十之七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2024 - 08 - 26
来源:《亚洲周刊》2024年6月24日文/禤骏远Ian Huen,企业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香港中文大学比较及公共史学文学硕士。着有《The Rising Sons: China's Imperial Succession & The Art of War》及《What Bruce Lee Didn't Know About Kung Fu and Other Revelations About China》;新作《你说的是从前——清末与今日中国》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电邮:icyh1661@gmail.com老牌殖民帝国法国在非洲势力缩减,俄罗斯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唯非洲法语区民众将会遭殃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到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一啖千金的Romanee Conti和只有它才能彰显妳是阔太的Birkin。但在这个文明的背后隐藏的,是还在进行中的血腥与掠夺。...
2024 - 07 - 29
来源:腾讯网 2024年7月28日美国对福耀玻璃下手了,这是要学印度卸磨杀驴吗?最新的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多个执法机构突袭了俄亥俄州福耀玻璃代顿工厂等28个地点,据说是调查金融犯罪、洗钱、劳工剥削和潜在的人口走私违法行为。根据国土安全部探员的说法,他们无意逮捕工厂内的任何人,只需要他们配合调查就行。但国外的媒体报道说,这次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突击搜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而且有工作人员被戴上了头套和手铐带走。这几项罪名是最容易被定罪的,说你洗钱了就洗钱了,你看前华人首富赵长鹏,一个洗钱指控,让他乖乖的吐出了几百亿。劳工剥削也是个麻烦事情,之前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就发生过劳资纠纷,代顿工厂前副总经理就起诉过福耀玻璃欺诈、违约、诽谤和歧视。另外,还有其它员工指责过福耀玻璃工作环境不安全,遭到报复等等,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还对福耀玻璃罚款。美国国土安全部门正努力找到受害者,说白了就是罗织罪名。所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