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2014年9月18日《环球时报》
泛民即将于9月22日发动大学生罢课,还酝酿26日发动中学生罢课。这样的行动将给香港政改带来什么,对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学生产生哪些影响,不能不引起各界的警惕。15日,《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简称教联会)会长黄均瑜,他直言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罢课后的走向。
罢课会破坏香港法治
环球时报:您之前谈到,一些团体教唆学生罢课就像黑社会。您能具体谈谈他们是如何鼓动学生罢课的吗?
黄均瑜:香港每个地区都有“灭罪委员会”,成员有警察、社工和老师,我也参与一些工作。我发现,犯罪分子拉中学生下水都是选择年轻人集中的地方比如球场,告诉学生“只是一起运动”,以此接近。罢课组织者的手法相似,也是淡化罢课影响,称只是挂挂黄丝带,“第一步做什么不重要”。而且他们已经开始用暗语,就更像黑社会了。
我觉得,关键问题是罢课组织者最终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去,他们下一步肯定是“占领中环”。有人认为,罢课只有一天,影响不大。说得对。但这是关键的第一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罢课之后的走向。
环球时报:反对派称有88所学校参与中学生罢课,您对此怎么看?
黄均瑜:不是88所推动罢课,而是罢课招来的学生来自88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学生去,这所学校就算在内,就公布名字。罢课组织者本来希望每个学校都有关注组,现在看来做不到,所以就用了“中学生政改关注组”这个名堂。
关注没问题,但是学民思潮这个组织的政治性很强。的确,罢课不犯法,就像打球也不犯法一样。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担心。“占中”是他们的一个方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把学生带到跟中央对抗的路子上去。这样遗害就大了,对学生有长远影响。罢课很快就过去,“占中”也总会过去,但如果把学生带到跟中央抗争的路上去,恐怕就是一条不归路,将影响整整一代年轻人。
环球时报:据您了解,香港教师对学生罢课是怎样的态度?
黄均瑜:办学团体和校长都担心,罢课冲击我们辛苦建立的校园规则,所以大家都同意学校里只有旷课、没有罢课,要么你就请假。也有些老师及家长对中央政改方案不满意,觉得学生表达意见就要尊重,用不大的代价去表示他们的不满,所以一些老师的态度是:只要家长同意,你就去吧。在香港老师中,这么想的不会是少数。单看罢课,这可以理解,但是我看到的不光是罢课,而是此后学生往何处去。想到这个问题,思考就不一样了。
另外也有老师会尽量反对罢课,不希望学生去。还有些老师觉得,你不冲击我们的规则,罢课不罢课无所谓。对学生而言,因罢课而旷课一两天,处罚不会太严重。但是,我们珍惜的法治社会是怎么来的?不光是执法、立法、司法人员建立起来的,很重要的是老师要求学生从小守规矩。守规矩的学生,进入社会就是一个守法市民。如果现在有学生说,我们有一个更伟大的目标,原来的规矩可以破坏。我就有理由担心,香港的法治社会是否还能坚守下去。
中央不会因罢课而让步
环球时报:学生一旦罢课,安全谁负责?
黄均瑜:这是家长要清楚的,也是我担忧的。学民思潮最初是让学生拿着罢课书交给校长,逼迫校长同意,否则就要给出解释,但是办学团体和校长都不退让。于是他们改变策略,让家长签同意书。在香港,校园外的活动,学校都要征求家长同意,所以家长每周都要签同意书,都习惯了。即使签了这个同意书,学校仍然有责任保护学生安全。政府对此有指引,比如在香港境内活动,要求一个老师最多带30个学生;境外活动,一个老师最多带10个学生。老师如果有疏忽,要负法律责任,家长可以追究。这其实是一个委托书,即同意委托学校照顾学生。但是,学民思潮搞的这个同意书,跟普通的同意书是两码事,其本质上是一个免责书。家长签了这个同意书,只有家长自己承受,学民思潮一点责任都没有。
环球时报:一些“占中”推手本身是教师,他们的孩子参与罢课吗?
黄均瑜:“占中”推手公开说了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他们表面说,不支持未成年学生参加“占中”,但从来没有拒绝,这是伪善的。自己的孩子不让去,别人的孩子,口里说不要来,但是你来了我也不拒绝。
罢课根本不会使中央退让,别说罢课一周,一年都没用。罢课的诉求,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稍有思考能力的人就知道。四项诉求“公民提名”、梁振英辞职、人大常委会道歉以及重启政改,哪一项中央可能退步?他们现在的说法是“政治一天太长,内地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即寄希望于内地“变天”。
应增加年轻人对祖国的感觉
环球时报:据您了解,香港学生对政改和香港历史的了解程度如何?
黄均瑜:我跟学联负责人周永康谈过,能理解这批年轻人的想法。他们每天在香港接触周边的人,对香港有感觉,对国家却感觉很远、很虚。我们讲国家安全,他们感受不到重要性;但是他们一旦感觉人的自由不够多,反应就很大。我觉得有一些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历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缺失。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都是回归后出生的,对殖民地时代不了解,他们为什么对国家感觉远?因为在香港,我们不用纳税,不用服兵役,什么都不用做,国家象征就只有国旗、国歌。如果学校不升国旗、不唱国歌,年轻人对国家什么观念都没有。我觉得这方面要思考,怎么增加年轻人对祖国的感觉,先别说感情。不怕没感情,就怕没感觉,甚至我觉得没感觉比感觉不好更可怕。
环球时报:之前国民教育的缺失对香港学生影响有多大?
黄均瑜:我了解过,其实反对国民教育的人不多,家长也不反对学生认识自己的国家,但现在已经把国民教育污名化了。香港年长一点的人、在英国政府统治下生活过的人,对国家概念反而更强,因为英国统治者不会把你当成英国人。那时候,中国人的感觉更强烈。但是回归后,香港人的感觉比较强,他们看到的都是香港政府,看不到国家。家长当时反对国教,担心的是把内地推动政治教育那一套拿到香港来用。现在这个课程没有了,但是原来做的还在继续做,只是比较低调,怕惹麻烦。(环球时报记者 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