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4年10月10日
文/邱立本
香港新一代的理想引擎,须找回历史的燃料,追寻中国民主梦,实现神州大地的民主、法治与人权。
香港的占中运动,会是怎样的结局?它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从政制的改革,到要求梁振英下台、全港市民罢工罢市,都无法实现,变成了空洞的政治要求。但一些支持者认为,那些在街头播下的民主种子,总会有一天开花结果,改变香港的命运。
但越来越多香港人忧虑,这些在街头播下的民主种子,最后会结成“港独”的果实。民主的美意,却收获了分离主义的恶果,让香港这个和平的城市,从此陷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
尽管这次香港的占中运动,从启动那一刻开始,主办者就很留意港独政治符号的敏感性,一改近年香港示威游行的习惯,不再被一些高举港英旗帜和龙狮旗的团体绑架了整个运动,但是,当运动陷进了“持久战”,在各大占领区内,总会看到一些港独标语,例如“Hong Kongis my country”,而香港大学的学生报《学苑》也再次推出“香港民族论”。分离主义的论调,又再次在香港抗争的天空飘荡。
对13亿中国人来说,香港的民主化,本来是中国民主化的先锋,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带来重要的示范作用,也带来法治和宪政的灵感。但当香港的民主化过程沾染了分离主义的色彩,就会出现一种螺旋型下坠的恶性循环,陷入自我毁灭的陷阱。
陷阱其实就从那些狭义的本土化论述开始。说香港人不是中国人,将中国人与香港人对立起来,将中国大陆的一切和香港对立起来,就会进入一个坐井观天的怪异世界。反共变成了反华,不仅和全球的中国人走向对立面,也等于切断了自己的历史脐带,与自己的祖辈割裂。
香港人曾经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史上,肩负了重大的角色。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对抗帝国主义强权的镇压,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1941年间,当日本军队兵临城下、围攻香港之际,香港不少中学生与大学生都参与香港保卫战,当时在港大念书的“内地生”张爱玲还参加医疗站的工作,香港人并没有因为她的广东话不标准而排斥她,说她是“蝗虫”,而是大家紧密合作,不分省籍,为抗日而努力。
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学运,都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保钓运动和中文合法化运动,都影响深远。而1989年的六四事件,香港学生与媒体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展示港人要为中国命运承担的气势。
但如今香港新一代将自己的世界退缩,只谈本土,不再关注神州大地。他们心中的中国就是黑暗贪腐与血腥,而看不到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中国,亟需全球的炎黄子孙投身改革的洪流。香港青年不能跟随着台独的步伐,在本土化的名义下,陷进“去中国化”的逆流。
因而香港新一代的理想引擎,必须找回历史的燃料,发现香港在现代中国的重要角色,了解孙中山、杨衢云、梁启超、蔡元培、许地山、萧红等人在这个城市所留下的足迹和智慧。香港人必须与中国大陆的新一代结合起来,不仅追寻香港的民主梦,也要追寻13亿人的中国民主梦――实现神州大地的民主、法治与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