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新闻》 2022-04-29
最近关于马斯克440亿美元是收购推特的事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马斯克提出这次收购之前,马斯克已经悄然的购买了推特超过9%的股份,已经是对推特影响举足轻重的大股东。马斯克这次为了收购推特,一共筹集了465亿美元的资金,这主要来自于两部分资金。
最近关于马斯克440亿美元是收购推特的事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关于马斯克收购推特目的,可谓是众说纷纭。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当事人是怎么说的。
在4月16日,马斯克提议收购推特的时候,曾经接受采访在谈到收购目的时称“文明”面临风险。
马斯克当时还威胁,如果收购被推特拒绝,他可能会出售持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马斯克提出这次收购之前,马斯克已经悄然的购买了推特超过9%的股份,已经是对推特影响举足轻重的大股东。
其实我这里更关注的是,马斯克提到的这个“文明”面临风险。
我找了下马斯克当时的原文是说,“拥有一个最大限度信任和广泛包容的公共平台,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极为重要。“马斯克说他收购推特根本不关心经济问题。
首先,马斯克作为有名的狂人,讲话一直都比较不着边际,有很夸张的风格,一向是半真半假。
所以对于马斯克说的话,听听就好。
马斯克肯定不可能真的完全不关心经济问题,至少马斯克背后的资本集团还是会关心的。
但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不能仅仅只从经济层面去看待马斯克收购推特。
马斯克这次为了收购推特,一共筹集了465亿美元的资金,这主要来自于两部分资金。
255亿美元是来自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和巴克莱的债务融资,其中包括把特斯拉的股票拿来质押贷款。
210亿美元是来自马斯克资金的个人股权融资。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杠杆收购。
但因为马斯克背后有摩根士丹利这样国际顶级财团撑腰,这场豪华收购才成为可能。
所以,马斯克从来也不是自己一个人,他的背后也是有很多资本集团运作的痕迹。
马斯克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他即是科技狂人,虽然经常口出狂言,很多话也没有实现,但马斯克也是一个实干家,有些狂言倒也能执著的去实现。
我很多年前,倒还是比较喜欢马斯克这种实干精神,佩服他的眼光。
但自从马斯克去年疯狂给虚拟货币站台,动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言论,利用社交媒体让虚拟货币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有收割韭菜的嫌疑,我就开始有点不太喜欢马斯克。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有两次迫近我们的空间站。
这让我对马斯克更加反感。
不过客观来说,马斯克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你很难用好与坏去形容这个人。
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马斯克在当前国际博弈里“左右逢源”的现象。
首先,马斯克跟美国军方有极其密切的合作,比如说,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有非常多跟美国军方合作。
而且马斯克的SpaceX,基本就是美国NASA一手扶持起来的,要不然SpaceX早就破产了。
所以,马斯克跟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关系,一向是比较紧密。
另外一方面,2019年,特斯拉陷入濒临破产困境,当时特斯拉陷入产能地狱,由于来不及供货,导致特斯拉现金流一度极其紧张。
后来马斯克承认,当时特斯拉距离破产只剩下1个月时间。
不过关键时刻,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以光速建了起来,我们还给特斯拉提供了上百亿元的贷款。
这给当时现金流极其紧张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并且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一下子解决了特斯拉的产能地狱,让特斯拉起死回生。
特斯拉的股价从2019年差点破产的35美元,在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就一路飙涨到去年最高的1243美元,成为世界市值最高的车企。
也因为上海超级工厂的存在,马斯克一向被视为对我们态度比较友好的美国新兴资本的代表。
马斯克也在很多场合,不吝啬的对我们进行各种夸赞。
但因为星链计划的存在,以及马斯克跟美国军方的紧密关系,也让马斯克跟我们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马斯克是一个很善于“左右”逢源的人。
这种“左右”逢源,不但体现在两大国的博弈里。
也体现在美国内部的“左右”逢源。
美国的资本势力简单划分成两大派系。
一个是共和党背后的美国本土资本,是右翼,保守主义。
一个是民主党背后的全球资本,是左翼,自由主义。
这里面,共和党背后的宗教色彩会比较浓,主要是美国新教,以福音派为主。
这个也是特朗普最铁杆的支持群体,堪称特朗普的信仰粉。
民主党背后的全球资本,就没有那么浓烈的美国新教色彩,但民主党很善于塑造新时代的这套普世价值观,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听烂的这种民主价值观,基本就是民主党背后的全球资本鼓捣出来的。
包括很多比较有争议的这类偏激化“环保”、性别、种族等西方“绝对正确”的塑造,包括我们经常听到的“白左”模式,基本也是出自美国全球资本的手笔。
从某个角度看,这类政治正确的塑造,也有很强的宗教特征,充满不容置疑的排他性。
美国当前内部之所以会如此撕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的“左”和“右”,已经形成非常浓烈的排他性。
这种严重的对立,已经让美国左翼人士和右翼人士,几乎所有观点都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并且双方对世界的认知,基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你如果同时混进去美国左翼和右翼的讨论群,你会感觉像处于两个平行世界,明明是同一件事情,双方都会有截然相反的认知态度。
而马斯克在美国内部,也是一个善于“左右”逢源的人。
马斯克是美国新能源的领军人物,而新能源和环保,是美国全球资本主打的一张牌。
所以,美国左翼资本是需要马斯克。
但同时,马斯克又能某种程度代表美国的本土制造业,跟特朗普背后支持者的红脖子群体,有很强的利益纽带。
再比如,特斯拉之前的超级工厂是在加州,这是民主党最重要票仓。
但是呢,特斯拉这两年新建的超级工厂是选择在德州,而这是共和党最重要的票仓。
所以,马斯克是一个很善于“左右逢源”的人,很多人只看到马斯克狂人的一面,认为他口无遮拦,是一个典型“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但我认为,马斯克的情商同样很高,因为一个情商低的人,是做不到这样“左右逢源”。
马斯克虽然狂,但他的狂是有底气的,这个底气一方面他有技术,有执行力,另外一方面他可以做到,让不同势力都需要他,这才使得马斯克虽然狂,却又能做到左右逢源。
美国的左翼,要发展新能源,需要马斯克。
美国的右翼,要发展本土制造业,也需要马斯克。
这也使得,马斯克隐约成为美国新兴产业资本的领军人物,成为美国传统“左右”资本之外的第三方资本。
但是,这里就又会迎来一个新的矛盾。
美国这块大蛋糕,过去这100多年,一直是由左翼全球资本,和右翼本土资本互相把持分配蛋糕的权利。
这里,全球资本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华尔街、全球产业链、硅谷高科技公司。
而美国本土资本,虽然因为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最近这20多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但美国本土资本依然有油气资本、军工资本撑着。
现在美国试图搞战略收缩,在全球化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进行所谓制造业回流。
这一方面,首先会影响美国全球资本的利益,增强美国本土资本的话语权。
同时,美国想搞制造业回流,就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资本这个新群体。
而马斯克就是新兴产业资本的领军人物。
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这个“左右逢源”不是简单的选择左右去站队,而是马斯克想要做一个第三方崛起。
但是作为第三方崛起,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重新分配蛋糕的问题。
那么肯定会有人利益受损,那么利益受损方,肯定就不太喜欢马斯克。
所以,现在反而是主打新能源派的美国左翼,不喜欢马斯克更多一些。
本来马斯克的狂人设定,一直不怎么讨美国精英阶层的喜欢。
我从马斯克过去这两三年的各种行为,仔细思考背后的博弈和资本脉络,我越发感觉马斯克的野心很大。
马斯克有可能想更进一步,改变当前美国严重的“左右对立”局面。
这使得,马斯克首先需要有能影响,甚至控制美国舆论的能力。
而控制舆论、媒体,在过去这一百年,一直是掌控在美国左翼资本手里。
去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可以说是美国“左右对立”的第一次公开化、撕裂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这使得美国左翼资本,不惜掀牌,把特朗普所有社交媒体集体封杀,这也展露了美国舆论的控制权是在美国左翼资本手里。
所以马斯克这次收购推特,打出去的名义就是维护“言论自由”,实际上就是在针对去年国会山骚乱后,美国左翼资本对言论自由的控制。
马斯克称“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运行的基石,而推特正是一个数字化的城镇广场,人们在此辩论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事务。”
马斯克还表示希望将推特公司的算法进行公开,以透明化内容推荐和屏蔽的具体逻辑。
现在,美国左翼资本操控全球舆论话语权,通过塑造民主、人权、环保、性别、种族的“绝对正确”,掌握着“封杀”言论大权。
任何跟美国左翼价值观有冲突的言论和视频,很容易被美国社交媒体封杀限流。
所以,我认为马斯克收购推特,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美国左翼资本对“言论自由”的垄断。
也因此,美国西方主流媒体,对马斯克这次收购推特,都是各种阴阳怪气。比如纽约时报各种含沙射影的暗示马斯克收购推特是为了操控舆论。
但纽约时报似乎忘了,即使马斯克不收购推特,美国的舆论也是被左翼资本操控。
反正只是在谁手里操控的区别而已。
马斯克想要打破美国左翼资本对舆论的操控。
这样的行为,单单靠马斯克,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马斯克收购推特的背后财团,就包括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作为大摩和小摩,是历史上有名的摩根财团在1933年分家之后的两大顶级投行。
而摩根财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超级财团之一。
就连美联储的诞生,跟摩根财团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1929年大萧条爆发之前,摩根财团在美国堪称只手遮天。
但因为1929年大萧条爆发,面对如此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人开始反思这些银行家过于滔天的权势。
于是,阉割美国银行业,不让银行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罗斯福推了出来。
银行混业经营,就是指银行可以拿着储户的钱,直接去进行证券投资。
这在1929年之前,是美国银行业的常态,靠银行混业经营,美国银行业可以用极高的杠杆获取惊人的利润。
但也因此给1929年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所以,罗斯福为了解决大萧条,首先就是结束银行混业经营模式,规定一家银行要么从事存贷款的商业银行业务,要么只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银行业务。
也就是把银行和投行分开,只能二选一。
因此,对摩根财团进行“分家”。
于是,摩根财团原本的商业银行业务,就变成摩根大通,后来被称为小摩。
而其他投行相关的业务,就变成摩根士丹利,后来被称为大摩。
有意思的是,摩根大通是有名的“特斯拉黑粉”,因为2018年马斯克曾经发布一条宣布私有化的推特,导致特斯拉股价出现巨大波动。
后来证明马斯克只是在瞎说,这也导致马斯克惹上了一系列官司,当时摩根大通也起诉马斯克索赔1.62亿美元。
其实马斯克在2020年之前,跟华尔街资本的关系明面上一直很不好。
因为2019年,特斯拉濒临破产的时候,华尔街这些顶级投行是各种唱空特斯拉,隔三差五就说特斯拉要破产了。
不过,这次马斯克收购推特,背后竟然也能看到摩根士丹利。
这让我不由怀疑,2019年华尔街顶级投行这样集体唱空特斯拉,是不是一种“苦肉计”,这些顶级大投行明面上唱空,实际却在悄悄的不断捞筹码。
这种套路,在金融资本领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这是可以看到美国这些资本大财团一些值得琢磨的动向。
罗斯福1933年用来限制美国银行资本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最终是在1999年被废除,美国银行业又可以混业经营,这也给2008年次贷危机埋下祸根。
于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又装模作样的重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当时,奥巴马再次把沃尔克请出山,成为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克规则”再次禁止美国混业经营,给美国银行资本戴上了紧箍咒。
但是,在次贷危机过去12年后,美国又不长记性了。
在2020年6月,美国再次给银行资本松绑,允许美国银行混业经营。
结果,这才刚过去两年,美国隐约又有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
历史上每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都是最快的打破利益固化,重新分配蛋糕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太阳的底下无新鲜事,历史总在周期的螺旋循环中前进。
人类为什么总是不能从历史吸取教训,只是因为利益的贪婪,总会遮住人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