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3-31
3月29日,俄乌代表结束了在土耳其举行的谈判,乌克兰谈判代表会后表示,乌方在会谈中提出了建议,要以中立地位换取安全保障,承诺既不会加入军事联盟,也不会让外国军队进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7日也表示乌克兰准备谋求“安全保障、中立地位和无核地位”。
俄乌军事冲突何时能结束尚不可知,但乌克兰迟早要面对一个变化后的国际环境,并大幅调整其对外关系,尤其是与西方的关系,以适应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国家地位的变化。除非俄罗斯在这场军事冲突中彻底失败或国内政局发生超出外界预期的变动,乌克兰就不可避免要接受冲突结束后“国际中立”的地位——这符合俄罗斯的现有诉求,也大体能为西方所最终接受,除非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盟)愿意维持与俄罗斯持久且不可预知的冲突持续局面。乌克兰目前已提出接受战后“中立”地位。然而,如何确立“中立”地位,需要乌克兰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终止和退出与北约的合作关系
作为集体防御军事联盟,北约不可能吸纳政治上“中立”的国家加入,“中立”国也不应寻求加入北约。乌克兰目前的国家悲剧和冲突后“中立”地位也主要由它与北约关系来界定。因此,中立的首要问题在于处理好它与北约的关系。
如今,乌克兰尽管尚未加入北约,但和北约存在很深厚的联系。历史地看,乌克兰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当时这一北约附属论坛机构。1997年,乌克兰正式加入北约《独特伙伴关系宪章》,据此,北约设立了“北约-乌克兰委员会(NUC)”,以推进双方实质性安全合作。2008年,乌克兰正式申请加入北约。2019年2月,乌克兰修订宪法,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战略目标载入《基本法》。2020年,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增强机会伙伴互操作计划”。乌克兰在和北约的合作框架内,其军队可接受北约培训,并参与北约联合研讨、军演及在境外军事行动。
在中立条件下,上述乌克兰与北约日益紧密的双边关系需在冲突结束后全部冻结并终止,尽管可能无法一下子完全废除,需花费一段时间让乌克兰和北约双方逐步断离现有关系,但在可核查情况下,双方关系会逐步在国际社会可检验条件下降至为零。
二、调整与欧盟的关系
乌克兰于2008年开始与欧盟谈判,于2017年获得欧盟联系国法定地位。当前乌克兰与欧盟关系主要建立在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和“深度全面自由贸易区”(DCFTA)建设之上。前者是欧盟“邻邦政策(ENP)”的一部分,旨在促进与候选国之外、地理上临近欧盟的国家发展更深层次关系;后者旨在将尚未加入欧盟共同市场的经济体深度融入到欧盟市场。
在多层次合作框架内,乌克兰与欧盟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获得欧盟单方贸易优惠,免签进入申根区,甚至通过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DP)加强双方在军事、警务、移民等领域的合作。
根据最新第五轮俄乌谈判结果,俄罗斯方面谈判团团长梅津斯基表示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这就意味乌克兰可以维持当前欧盟“联系国”地位,并在欧盟支持下向“候选国”地位发展,乌克兰可以明正言顺地走“欧盟化”道路。不过鉴于欧盟设定了严格的入盟门槛“哥本哈根原则”(Copenhagen criteria),乌克兰在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和民主建构等方面,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入盟的目标。尽管俄罗斯目前答应“中立的”乌克兰可加入欧盟,但考虑到欧盟目前在强化自身“地缘政治”竞争能力,实施战略自主和打造独立“防务”力量(如“快速反应部队”),“中立”的乌克兰可能最终不会被俄罗斯允许加入这些方案,主要表现为不能加入欧盟全部或部分“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FP),包括不加入欧盟独立防务体系建设框架。
但历史地看,俄乌关系的急剧变化始于乌克兰和欧盟紧密关系的发展,俄罗斯是否真正最终允许乌克兰加入欧盟仍然存疑。如果一个“中立”的乌克兰最终不被允许加入欧盟,那么当前乌克兰与欧盟现有关系将需进行调整。只能利用目前欧盟的“邻邦政策”和双边经贸自由化方式来实现与欧盟在经贸和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并终止在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框架内的现有合作,并终止试图以最终加入欧盟的乌克兰“欧盟化”进程,而以“伙伴关系”作为替代。
三、处理好其他对外关系
作为中立国,乌克兰将可以广泛参与非安全和非敏感领域的国际多边机构,包括它不必退出早已加入的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和“欧安组织”,前者是致力于维护欧洲人权的国际机构,后者是商谈欧洲共同安全问题的国际论坛,两大机构都吸纳了芬兰、瑞士等中立国加入。为显示“中立”,乌克兰也可以尝试加入俄罗斯主导的地区经贸类组织,如“欧亚联盟”等,但不能卷入这些机构的安全合作。
当然,乌克兰也应宣布放弃任何寻求核安全力量的任何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