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维》2019年7月4日
文/郑瑞、辛立
虽然日本大阪习特会后,美方决定将不再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新关税,但美国已经向中国加征三轮、共计25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几乎占到中美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不少企业已经纷纷叫苦。
2018年销售额达5144亿美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 WalMart)率先承认:关税将抬高其商品售价,让美国消费者花更多钱。美国另一家零售巨头梅西百货(Macy's)也发出警告,称关税将使其全年销售额和利润目标受到威胁。高盛(Goldman Sachs)日前也指出,关税成本将完全转嫁到美国企业和家庭头上。
“从头到脚”的涨价
尽管特朗普声称,美方施加关税压力,付出代价的知识中国,但是就连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都反驳,特朗普的做法将会使美国公司增加税收负担,这些税收通常都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加征关税使美消费者和进口商2018年每月损失44亿美元。已经有美国媒体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消费者是贸易战的炮灰。美联储(Fed)经济学家阿米蒂(Mary Amiti)等人的研究发现,贸易战造成2018年美国国民实际收入每月减少14亿美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RBNY)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家庭在贸易战中将每年损失831美元,而这知识在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的情况下。
世界贸易伙伴公司(LLC)在2019年2月曾发表了题为《关税对美国经济和就业机会评估》的研究报告显示,对2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934000个就业岗位,以及家庭(按照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剩下的3200亿美元对美出口商品一并征25%的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210万个就业岗位,家庭支出每年增加2000美元。
而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对关税的消化能力大致在10%左右,超过10%的关税增加额度必然体现在最终消费者的支出环节,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制造业企业。
当然这个压力有一个传导的过程,根据美国零售业联盟(NRF)分管供应链和消费者政策副主席乔纳森。戈尔德(Jonathan Gold)的评估,如果关税水平持续维持在25%的水平,那么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就会在美国真实地出现。
尽管特朗普教美国人以“从无关税福偶家采购或者从美国国内购买”的方式躲避关税,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美国零售商在其供应链中严重依赖中国。
按联合国BEC分类,2018年6月美国对华两份共计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均以资本品和中间品为主,其占比分别为94.4%和97.6%。这轮关税由于消费品比重少之又少,总体对市面上的商品价格影响并不大。
而后来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之中,中间产品占48.1%,消费品比重则攀升到23%。如果说2018年开始征收10%的关税,还能由于企业的消化和汇率的波动而美元完全传导到消费者,那么当2019年5月这一税率升至25%,同时开启对其他3250亿美元商品的开启加征关税的听证进程,这之后消费者的钱包就难以幸免了。(见图1)
2000亿美元清单中,受关税上升打击最大的消费品包括电话、电脑、家具、椅子、灯具、旅行包和农业及产品。如果受威胁的3250亿美元商品25%的关税全部实施,其中包括432亿美元的智能手机、375亿美元的笔记本电脑、400亿美元以上的纺织品,中美贸易中的所有商品都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美国市场上约41%的服装、72%的鞋类和84%的旅游产品都在其列。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从尿布到垃圾袋,一篮子家庭产品的价格上涨了2.5%,是前一年价格涨幅的两倍以上。食品和饮料价格涨幅较小,为2%,高于前一年1.4%的涨幅。“从头到脚、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产品因贸易战而涨价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推测,而可能成为现实。
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等173家鞋履服饰企业在5月联名致信特朗普,反对向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并且警告:“(追加关税)对消费者、企业和美国整体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美国鞋类经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表示,美国如果加征新一轮关税,那么美国市场上的跑鞋价格将从150美元涨到178.74美元,帆布鞋将从49.99美元涨到65.57美元。一个美国人每年买鞋可能需要多花70美元。
如果关税进一步升高,那么苹果手机(iPhone)也不得不涨价。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师估计,苹果需要将iPhone手机的价格提高14%,才能抵消新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这意味着最新款iPhone XS的价格将从1000美元升至1142美元。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估计,如果苹果决定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iPhone的价格将上涨20%
另外需要注意一个信号。美国零售数据4月意外下滑,环比下降0.2%,该数据远低于预期的上升0.2%。零售销售数据是反映消费者消费需求及能力的主要指标,基本能代表美国居民的消费变化。美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靠消费拉动的,零售销售数据是反映美国居民的消费增减变化,因而,该数据对判断美国经济现状和前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见图2)
支出对美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未来几个月关税传导效应开始出现,这对零售商来说,恐怕又是一击。投资者和分析师预计,在债务,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美国2019年的消费支出将会放缓。
好在墨西哥关税虚晃一枪!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第一枪是针对全球的无差别钢铝关税,如今已经一年有余。特朗普期间曾多次炫耀称美国钢铝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但这背后是美国消费者付出的代价。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钢铝关税导致2018年钢铁产品价格上升近9%,令钢铁用户的成本增加56亿美元。据最新的统计,每一个增加的钢铝工人岗位背后,企业和消费者为此付出90多万美元的代价。
在铝制品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全球铝价大幅下滑,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 Wilbur Ross)敢于拿着大众食品金宝汤罐头在电视节目上说,罐头食品并没涨价。但是,美国的铝价和全球相比下降的最少,约9%,消费者实际为铝制品支付的溢价已经较2017年翻了一倍。
同时,钢铝关税对住房成本也有所增加,特別是叠加2017年特朗普对加拿大实施的木材关税,导致美国单户住宅成本约增加9000美元住宅建造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上涨,房贷成本的提高,让消费者的住房支付能力在2018年第二季度创十年新低。截至2019年4月,成屋销售在6个月来第5次还比下降恐怕也与此有关。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让美国人的钱包被“洗劫”,那么对墨西哥的关税威胁会让美国更添一把“火”。
要知道,美国95%的进口草莓来自墨西哥,90%的鳄梨来自墨西哥,80%的西红柿来自墨西哥,食品零售商每年从墨西哥进口超过120亿美元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占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量的54%。这些产品涨价之后,都直接影响美国人的饭桌,又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些恐怕都不如汽车涨价的痛感直接。特朗普的钢铝关税已经使得美国汽车组装成本增加了数十亿美元,而对中国产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也令成本升高。当前,美国汽车的平均售价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国消费者欠下的汽车货款达到创记录的127万亿美元,其中拖欠还款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美国汽车消费在贸易战以来已经出现疲软。
据行业咨询公司J.D. Power和英国调查公司 LMC Automotive预计,美国2019年5月份汽车销量将较2018年同期下降2.1%,新车零售额预计将下降3.1%,原因是价格上涨抑制了消费者购车意愿。此前4月份汽车销量触及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墨产业链在汽车行业上尤其累紧密。美方数据显示,美国和墨西哥的汽车制造商拥有高度整合的供应链,每年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车辆跨越两国边境。所有进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中,有37%来自墨西哥。美国每年从墨西哥进口价值594亿美元的零部件,并向在墨西哥运营的装配厂出口价值325亿美元的零部件。
LMC Automotive表示,若对墨西哥的关税达到25%并持续徵收一段时间,就可能对汽车业带来毁灭性影响,使得美国新车销售每年最多少150万辆。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汽车分析师埃马纽埃尔,罗斯纳( Emmanuel Rosner)则表示,25%的全面关税将让美国销售的汽车价格平均上涨约1300美元。
6月9日,美墨急踩刹车——最后关头表示“对墨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计划无限期暂停”。
特朗普“误会”了什么
也许特朗普对于上述情况都不管不顾,俨然一副“我赢了”的模样。仅以中美贸易战来说,在特朗普看来不仅“巨额税款将直接交给美国财政部”,还认为已经直接打击了中国经济实体,因为已经有大量企业“逃离”中国。在此轮美方施压消息传来之后,确实有部分企业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区域,这被论述成“產菜正在被挤出中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有几点必须厘清。首先,在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之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就已经在进行之中。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如今对美国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不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是在进入全球产业链之后,持续不断地从低端向中高端移动。
第三,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趋势的分析,不能始终机械地局限在以工资衡量的人力成本领域,而需要结合相关产业的整体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与其说现在出现的“部分企业外移”,是所谓美方贸易战压力下的“产业链挤出”,不如说是加速了中国本来就在进行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进程。(见图3)
另外就是按照特朗普做出的判断,那就是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当成了十九世纪。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美国的收益绝对增加,而中国的收益绝对受损,这一说法是将十九世纪重商主义的逻辑套用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
特朗普推特描述的场景是这样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全部是由中企业生产的,与美国企业或者投资无关;美国征收的关税全部由中国商品的制造商,以及出口商承担,完全不会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全部是终端产品,基本不涉及中间件;即使有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相关中间件进行加工,这些企业几乎能够不受损失地重新布局供应链。
(黄色大字:中国两国的经贸竞争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级别的相互嵌套和依存 这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性竞争 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
但实际上呢?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竞争,早就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性竞争,不是由单一环节的局部特征所决定的。从冷战结束至今,中美两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级别的相互嵌套和依存,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覆盖创新、产品、制造以及市场等诸多环节的完整体系,是主要由市场逻辑驱动下客观形成的。
对理性的市场投资力量来说,美国创新,在中国加工制造,然后在全球进行销售,是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一种安排。如果说美国在创新端对中国形成了比较优势,那么中国在产品制造等环节对美国也形成了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美两国合则两利。一定要切断,要折腾,那么两伤,就是注定的。坚定地用单一环节的比较优势在论述美方全省,中方全输的结果,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被称为“人民币先生”的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活动上发言,意有所指:观察当前全球经济,有一些新上台的领导人,完全违背经济学理论与常识,在体制和政策选择上似乎主要依靠商业直觉。我相信这种不尊重科学和前人积累的理论和知识的做法,终将会碰壁。但这种做法一定会消耗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资源。这种做法终将会付出巨大无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