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7年8月6日
文/李永峰
中国历史学者沈志华推出新着,指出当代中朝关系除了受朝鲜战争影响,也是中朝几千年来“天朝关系”的延续,即毛泽东时代采用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国领导小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方针。
神秘的朝鲜,经常能制造一些令人惊诧的新闻。比如最近半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金正男遇刺、被关押美国大学生获释后离奇死亡,以及洲际导弹试射等。作为与朝鲜关系最密切的国度,中国对朝鲜究竟有多大影响?以及中国对朝鲜内部状况究竟掌握多少?这也是外界所好奇的谜题。
中朝关系,在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过去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中国传奇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推出他的新着《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一九四五至一九七六)》,尝试就这一问题给出回答。
一九五零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与美国所领导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残酷战争,各方损失惨重。这场战争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命运的走向。奠基于战争期间的合作,中朝的同盟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当今中国政府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时的基本背景。但是,影响当代中朝关系的历史原因并不仅限于此。
沈志华研究发现,毛泽东时代的中朝关系既是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国领导小国的关系,也是中朝几千年来“天朝关系”的延续。在王朝时代,朝鲜作为藩属国,与中央有朝贡关系。而至少到毛泽东时代,“天朝”理念依然影响中国处理周边的态度。沈志华广泛应用多国档案,尝试为当前“冷暖无常、起伏不定”的中朝关系给出历史解释。近日沈志华在香港接受专访,以下是访问摘要:
您在书里讲,一九五六年“八月事件”中,金日成清洗延安派。最近几年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就是金正恩清洗张成泽这类亲中派。似乎朝鲜内部的亲中派每次被清洗时,中国这边都是被动接受。中国对朝鲜内部的亲中派,究竟是什么态度?
毛泽东时代,他对周边国家,包括朝鲜,是采取一种不干涉内政的方针。他自己也不主张苏联干涉东欧内政,所以他跟苏联对东欧的控制理念不一样。苏联的控制,就是第一是驻军;第二呢,就是培植代理人,即所谓亲苏派。它对东欧这些国家,它有这个权利,按照社会主义阵营的那种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毛泽东以“攻心”为上
五零年,中国出兵朝鲜的时候,其实是当时的延安派跟志愿军合作的最佳时机。谁与中国沟通出兵这个事儿?朴一瑀。朴一瑀是七大的代表,跟中共非常熟,所以金日成派他来。后来中朝联军司令部成立的时候,朴一瑀就是副政委,金雄就是副司令。金雄是谁啊?原来新四军的干部,也是延安派。加上当时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负责情报工作的徐辉,也是延安派的干部。再加上其他几个,像方虎山、武亭。这些人呢,金日成特别忌讳。这些人本来就掌握军权,再加上跟中国人的合作,他就采取了很多措施。后来调离的调离、撤职的撤职。但是当时毛泽东三令五申,就是一概不要过问朝鲜内部的事,只管打仗,其他国家内部的事,一概不要过问。其实,延安派在朝鲜战争期间,就基本失势了。
后来“八月事件”的时候,金日成就大开杀戒了。甚至在五六年底,毛泽东还动过心思,要撤换金日成。但这个有点例外,要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他的想法有这么一个矛盾的现象,就是说你不能干涉别国内政,但是要是谁要脱离社会主义阵营,那是不能允许的。五六年底,毛泽东也是认为金日成要成为东方的纳吉,要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他有这个想法。当然很快消失了,改变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管过朝鲜内部的事。为什么这样?这就是我这本书、这个题目,天朝观念。中央王朝对藩属国就是任命一个政府,其他你们内部的事你自己弄,我不管,给你充分的自主自治。对越南也是这样,有困难我帮你,但对你内部的事一概不管。毛泽东认为,这样处理跟周边国家的事反而能搞好。所以旧时代,他是希望用这种“攻心为上”,不是靠武力去控制、去掌控你,所以他对朝鲜内部所谓的亲华派,是不在意的。这个就是毛时代中国处理跟朝鲜关系一个基本的方针、基本的理念。
后来,我想是没有办法,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们对朝鲜内部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而且我们也不去动这个心思。这可能跟这个传统有关系,就是原来毛主席定的规则,谁也不敢动。生气呢,我想当然生气了。张成泽这个事,中国怎么不生气?
您讲中朝关系是“天朝”关系,这会不会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与国的关系相冲突?
不冲突,恰恰是吻合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它是个什么关系呢?其实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理念来看,工人讲工人无祖国,将来都是大同世界,没有什么国家。你现在分那么清管什么用?过两天都要合并嘛。这是一层。
第二层,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都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就是有资历的、有经验的、有资源的大党领导那些小党,这是从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一直到后来共产党情报局都采用这个原则。为什么它要一统天下?它就是一盘棋,社会主义阵营里头不允许有独立。你独立,像南斯拉夫,给你开除出去,你别参加了,国际共运就没你的份。所以国际共运也好,世界革命也好,它要一统天下,有一个中心、一个指挥部,原就是苏联。
后来毛泽东觉得苏联不革命,修正主义了,就想把这个中心弄到中国来。原来中国只管亚洲革命,后来波匈事件以后,毛泽东觉得苏联管欧洲都管不好,还是我来吧。所以在社会主义,处理党际关系的总体原则、理念,其实跟中国传统的“中央王朝”有很多重叠和相似的地方。我举个例子,处理边界、领土问题,毛泽东曾经三番五次跟金日成讲,说这东北就是你们的大后方,将来打起仗,东北我就交给你管理了,东北的一切都你指挥。所以金日成特上心这个事儿。他六三年还真来过一次东三省视察。邓小平当面跟他讲,说:“你可以下命令,他们都向你汇报工作,这儿的工作你统一安排。毛主席说了,你不但要熟悉这里的山川地形,还要熟悉这里的干部。”所以他就东三省挨个谈,东北干部轮流向他汇报工作。在别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想一想都匪夷所思。
社会主义阵营内,像苏联和中国,受到一定压力后,都用内部的改革来响应。朝鲜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似乎没有内部改革,而是变得越来越紧。为什么朝鲜的响应跟其他社会主义阵营不一样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改革,也试过。但我们搞不清楚朝鲜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金正日也尝试过搞特区,可“新义州特区”因为杨斌事件给搅黄了。后来金正日就把“改革开放”当成毒草了。我们搞不清楚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张成泽是朝鲜内部负责体制改革的官员,金正恩上台后,他来中国,肯定是要推动改革的。因为朝鲜现在这种经济没有出路,他们也明白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就是搞不起来?还有张成泽为什么被处决了?我们没有材料、没有档案,现在也说不清楚。
社会开放难维持独裁
还有一个原因呢,这就是个人的分析了,就是一个独裁的封闭社会,一旦经历开放,这个国家有了贸易往来、人员流动等等,包括文化各方面,那么它就很难再维持独裁。老百姓原来不知道世界什么样,中国就是个例子。文革的时候,都以为天下黑压压的,就中国光明幸福。一开放,比如说我们这些干部出去了,发现原来他们强多了。其实这个路子苏联也走过,二战前,苏联也是个封闭的社会。然后二战打到最后,一百多万军队到了欧洲,那军人一看原来外部世界这么美好,哪是都在水深火热当中?
所以朝鲜一旦开放,也是这个结局,那这个体制就很难再维持。另外,体制的改革、意识的转换,也需要几代人,脑子得慢慢换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