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143年前的今天,“日本号”邮轮沉没

日期: 2017-12-20
浏览次数: 901

391名旅美返乡华工在距广东汕头64公里海域丧生

来源:《南方日报》2017年12月18日

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孙嘉琳 龚春辉 

实习生:王颖 

发自中山、美国旧金山

 

       2017年11月14日,家住旧金山的台山籍华侨陈李眷慈又一次来到中山。次日,她便赶赴江门五邑大学,向该校近代华工史研究领域的教授展示自己在《申报》上找到的“日本号”邮轮报道。

 

       143年前,美国太平洋邮轮航运公司的“日本号”邮轮驶离旧金山,船上搭载有近400名旅美华工。他们抬着象征财富的金山箱,欣喜地踏上了重返故土的34天旅途,却不知一场灾难正在临近。

 

       “海难发生在那一年的12月18日晚上11时半,距离汕头只有64公里,船舱中部起火,391名返乡华工没能活下来。”陈李眷慈说,华工携带着多年血汗劳动换来的积蓄,落水时却将他们拽入海底溺水致死,“既心酸又悲哀,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今年,她带着首份关于海难的中文资料重返广东,希望找寻海难幸存者后人,去完成她一直以来的愿望:“用华工的口吻,讲述143年前的海难故事。”

       起航

       宫殿般完美的大船

       又黑又闷的“浮动地狱”

       1868年7月3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旧金山码头亲眼见证了入埠的“日本号”,这个在当时属世界第二大的侧轮蒸汽动力木质船让他感到震撼。他给母亲写信道:“1868年7月3日:这如同宫殿般完美的大船,我真想乘坐其航行出海。”

       第二天,正当马克·吐温乘坐“蒙大拿号”从旧金山出发前往纽约,途经金门海峡时,“日本号”从旧金山起航,开启了历史上首个美、日、中三国间月度直达航线。

       然而,这个在马克·吐温眼中“宫殿般完美”的大船,对于无数仅能勉强支付统舱船票的赴美华工而言,却是又黑又闷的“浮动地狱”。

       “早期许多华侨出国是被当作‘卖猪仔’出去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史》主编张应龙指出,当时在运载华工的船只上,华工的死亡率高达30%至50%。

        在19世纪,煤火为远洋航行主要动力,存在火灾隐患;海上大风巨浪如影随形,也是对航行安全的严重威胁。

        “由于通信技术落后,航线来往船只少,途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很难搜救。”张应龙说。

       根据史料记载,在“日本号”横渡太平洋的6年时间里,先后已有5艘侧轮蒸汽木质船因火灾造成海难。其中,1872年,作为“日本号”的姊妹船“美国号”,就在日本横滨海域因煤火引发火灾,造成52名中国乘客遇难。

        起火

        湿煤不断氧化

        大火分隔开甲板

       1874年11月14日,“日本号”从旧金山起航,向横滨驶去。起初,船上搭载有537名乘客,975吨货物,168箱价值超过36万美元的财物,以及21袋邮件。驾驶“日本号”的是有着34年船龄、20年船长经历的爱德华·华沙,这是他第25次驾驶“日本号”往返跨太平洋航线。

       按照多年来既定航线,“日本号”沿着太平洋大圆航线,以每天321公里速度驶向横滨,并于第26天抵达。在当地,又有不少中国乘客登上“日本号”甲板。

      12月11日,搭载有667名船员与乘客的“日本号”启程向最后的终点香港驶去,其中中国乘客就有426人。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于7天后抵达香港。

       12月的横滨天气潮湿,在锅炉舱里刚刚补充上船的湿煤不断氧化,积累着温度,危险潜伏在前方未知的海域。

       17日晚11时25分,完成例行检查的华沙船长突然听到甲板上乘客的尖叫声。1分钟后,不安的船长听清了乘客的呼喊声——“船失火了!”

       事后,华沙船长回忆,火灾发生在位于船体中部的动力室和锅炉舱,并迅速向四周蔓延。轮机长科斯格罗夫迅速打开了灭火设备,但喷向大火的20根水柱无济于事。

        “去告诉大副准备好所有救生艇!”作出弃船决定的华沙冲出船长室开始疏散乘客,但他惊恐地发现大火已经把整条甲板分成了两半。

        8艘救生艇全部位于船舷后方,大火彻底切断了甲板前端聚集的近400名乘客的逃生路线。

       “金山”梦

        约翰·中国佬

       富裕的阿新和阿吴

       被大火切断逃生路线的近400名乘客,全部都是即将回家的旅美华工。

       “华工阿新、阿吴来到美国,当地人统一叫他们:约翰·中国佬。踏上回家的轮船,他们彼此唤起原本的名字,只不过如今已是富裕的阿新和阿吴。”美国历史学家、作家罗伯特·威里斯(Robert Walls)在他的《发自南海底部的声音——从未披露的赴美中国移民最大灾难故事》一书(以下简称《南海》)中,描绘出140多年前数十万赴美劳工共同的一个梦。

        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介绍,随着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的签订,每年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从广东四邑和南番顺的村庄里走出来,登上前往大洋彼岸加利福尼亚的邮轮,驶向他们口耳相传的“金山”,幻想着异国他乡的打拼能让他们脱胎换骨。

       “每100名赴美华工中,最后只有不到3人留在番地,其他人都期盼着衣锦还乡。”王明惠指出,自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至19世纪70年代,赴美华工总人数增长到20余万,他们多从事金矿开采、铁路建设、农业生产等行业。

       但“金山致富”终究只是大多数华工的梦。1873年,美国经济发生衰退,致使就业形势严峻,加州等华人聚集地陆续出现排华运动,迫使不少华工踏上返乡之路。陈李眷慈说,这些人怀揣着多年用血汗打拼的积蓄,怀揣一张价值45美元的船票登上“日本号”,“众人皆知海上航行危险四伏,但在家门口遇难却是谁也想不到的。”

       结局

       391名华工遇难

       美国船长“寻宝”

       18日0时45分,彻底失控的大火让整整搜救1个半小时的华沙船长被迫宣告撤离。8艘救生艇搭载150余名幸存者,撤离出已被大火吞没的“日本号”,其中仅有百余名中国船员及乘客幸免于难。

        “18日的清晨,海面上漂浮着大量华工乘客遗体,只有极少数人获救。”陈李眷慈长叹了一口气:“看着本来要一起衣锦还乡的同伴,一瞬间就沉入了冰冷的大海,想必生还者也因此受到刺激,让不少人日后选择了沉默。”

       在《南海》的记载里,共有391名华工死于火灾和溺水。直到19日4时,8艘救生艇中首批获救者才抵达香港,并带去了沉船消息。

       “船上满载的金银财宝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关注。”陈李眷慈讲述了1876—1877年间,一名美国船长约翰·罗伯特在事故海域先后打捞起近30万美元贵重物品的故事。这场“寻宝”最终在1877年12月30日结束,从此“日本号”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没有留下任何一名华工乘客的具体姓名与记载。”陈李眷慈说,“相反,几乎所有美国船员和乘客的姓名全部都保留了下来。”没有任何中文资料记载,更没有找到任何一名幸存者或知情者的后人,这种空白让陈李眷慈既感到难以置信,又充满着无限想象。

        “这是我近20年来研究历史过程中,遇到的最有挑战的故事。”陈李眷慈说。

       追寻

       无名的旅美华工

       不该陌生的故事

       聆听着陈李眷慈讲述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沉船故事,在惊叹她对众多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之余,很难想象她是一名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更难想象的是,她的执着纯粹源自其对美国华侨史和中美海交史的痴迷。

       作为一位台山籍的美籍华人,20世纪50年代初,陈李眷慈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从中国和缅甸前往美国发展,全家一直居住在旧金山。

       2004年,陈李眷慈从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太平洋天然气和电气公司退休,在此之前她便已经参与各类中美两国民间交流活动,挖掘近代美国华侨史是她最大的兴趣。

       “2015年10月17日我听了罗伯特·威里斯的讲座。”陈李眷慈一下子被这个近代中国版“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深深吸引。

        她随后见到了威里斯:“他告诉我,自己之所以用五年时间挖掘这个既扣人心弦,却又从未被人讲述的故事,是因为‘日本号’将近代中美两国关系、美国内战后泛太平洋贸易以及近代中国移民史紧密编织在一起。”在此之后,知名旅美作家刘荒田、旧金山资深媒体人刘艺霖等台山籍华裔也先后加入到这个搜寻团队。

        陈李眷慈说,1906年4月18日里氏7.8级的大地震重创旧金山,彻底摧毁了美国太平洋邮轮航运公司以及全部有关“日本号”的官方记录。这让搜寻团队意识到,找寻获救的幸存者后人,是揭开这段故事最后面纱的唯一办法。

       当然,这种情况在多年接触近代华侨史研究的王明惠看来,找寻向“日本号”乘客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或许是一个潜在的突破点。在他看来,考虑到美国乘客的姓名均可查,证明当时购票需要登记个人信息;而海难在火轮时代时有发生,部分带着积蓄回乡置地建房的华工在上船前会购买保险。

       “过去华工要买船票回国,还要请所在地的会馆出具‘旋唐票’,证明其没有负债才能放行。但是,100多年前的会馆记录保存下来的已寥寥无几。”张应龙坦言,受条件所限,广东关于此次海难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旧金山的华人会馆可能会留有一些记录。

       新史料

       4名幸存者姓名

      《申报》的报道

       对于自幼成长在旧金山,看不懂中文且只会讲简单粤语的陈李眷慈来说,语言无疑是找寻海难幸存者后人过程中一个不小的挑战。

        “Ngsing(姓吴)、Chawsing(姓赵或曹)、Leongsing(姓梁)和Wongloi(姓王或黄或汪),这是仅知的4名幸存者姓名。”陈李眷慈说,目前所有的资料都只来源于碎片化的英文材料,即便是对已知姓名发音的4名幸存者,她和威里斯也不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

       “‘日本号’上绝大部分华工是江门五邑籍,我推测这4名幸存者最可能来自台山或者开平。”陈李眷慈说。2016年10月,她途经中山回到江门,希望在当地找到“日本号”幸存者的后人,以及任何有关的历史记载和线索,但却近乎一无所获。

       “我结识了五邑大学的张国雄、梅伟强、刘进等华侨领域研究专家,他们告诉我,类似‘日本号’的沉船事故在当地没有任何研究进展,关键就是缺少中文资料。”陈李眷慈说。

       既找不到人又找不到中文记载,寻找“日本号”沉船事故中的华工声音似乎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2016年11月,刚回美国不久的陈李眷慈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从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图书馆里找到一份难得的资料。

       “礼拜六,香港递来电音,谓曰美国大公司船名日本者,自横滨赴香港乃于本月十九日在汕头之南一百三十里地方失火,全船尽坏,其底细尚未悉知……”这份刊载在1874年12月21日《申报》,以及随后在1875年1月27日和2月24日的三则消息,简要地报道了“日本号”沉船事故,让陈李眷慈感到异常兴奋。

        “材料证明了当时国内有注意到此次沉船事故,可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中文材料‘说出的第一句话’。”陈李眷慈说。

        今年重返江门,陈李眷慈带来的新材料让五邑大学的教授惊叹不已:“你的研究成果太惊人了,实在不敢相信!”

        寻根

        唤醒尘封的记忆

        重建与故乡的联系

        “坏消息是,新材料仍然不能帮助我们找到人。”陈李眷慈苦笑着说,这次发现的新材料也仅能证明沉船事故的存在,《申报》从头到尾依然没有提到任何一名华工姓名,“受当时航海技术所限,人们对各类沉船事故已屡见不鲜,更何况船上没有知名人物,只有一群无名的返乡华工。”

        刚刚看到希望的研究,似乎一眨眼又陷入茫然,但这一次陈李眷慈却并没有灰心。

        当地时间12月15日晚上,回到旧金山的陈李眷慈在家中举行了一次台山籍华人聚会。在这个普通的朋友聚会上,大家也难免说起华工的遭遇和沉船故事的种种,大家都感叹历史的沧桑。

        尽管大家都觉得找到海难幸存者后代的机会渺茫,但他们还是想出一点主意。陈李眷慈尝试把目光投向船失事附近的汕头,期盼有当年获救者的后人生活在那里。她相信一定还有人听说过这个故事,希望唤醒那些早已尘封的记忆。

        张应龙为搜寻团队付出的努力点赞。在他看来,陈李眷慈等人不远万里返粤搜寻华工先辈史迹、寻找海难生还者后人和知情者,是一种文化寻根行为,体现了华侨华人对“根文化”的认同和追寻,有助于增强新生代华裔与祖籍地的文化联系。

       “尽管过去了那么长时间,又相隔着大洋,但这群人仍在努力重构祖先真实的身份和面貌,寻找、重建与故乡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联系,这体现了海外侨胞对祖籍地的执着,也反映出了中华文化的韧性与活力。”张应龙说。

        随着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的签订,每年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从广东的村庄里走出来,登上前往大洋彼岸加利福尼亚的邮轮,驶向他们口耳相传的“金山”。

        “金山致富”终究只是大多数华工的梦。排华运动迫使不少华工踏上返乡之路。“日本号”上绝大部分华工是江门五邑籍。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2024 - 08 - 26
来源:《亚洲周刊》2024年6月24日文/禤骏远Ian Huen,企业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香港中文大学比较及公共史学文学硕士。着有《The Rising Sons: China's Imperial Succession & The Art of War》及《What Bruce Lee Didn't Know About Kung Fu and Other Revelations About China》;新作《你说的是从前——清末与今日中国》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电邮:icyh1661@gmail.com老牌殖民帝国法国在非洲势力缩减,俄罗斯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唯非洲法语区民众将会遭殃一提起法国,人们都会想到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一啖千金的Romanee Conti和只有它才能彰显妳是阔太的Birkin。但在这个文明的背后隐藏的,是还在进行中的血腥与掠夺。...
2024 - 07 - 29
来源:腾讯网 2024年7月28日美国对福耀玻璃下手了,这是要学印度卸磨杀驴吗?最新的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多个执法机构突袭了俄亥俄州福耀玻璃代顿工厂等28个地点,据说是调查金融犯罪、洗钱、劳工剥削和潜在的人口走私违法行为。根据国土安全部探员的说法,他们无意逮捕工厂内的任何人,只需要他们配合调查就行。但国外的媒体报道说,这次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突击搜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而且有工作人员被戴上了头套和手铐带走。这几项罪名是最容易被定罪的,说你洗钱了就洗钱了,你看前华人首富赵长鹏,一个洗钱指控,让他乖乖的吐出了几百亿。劳工剥削也是个麻烦事情,之前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就发生过劳资纠纷,代顿工厂前副总经理就起诉过福耀玻璃欺诈、违约、诽谤和歧视。另外,还有其它员工指责过福耀玻璃工作环境不安全,遭到报复等等,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还对福耀玻璃罚款。美国国土安全部门正努力找到受害者,说白了就是罗织罪名。所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