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2013年5月15日《信报》 阮纪宏/文台湾渔民惨遭菲律宾海洋巡逻队野蛮射杀,台湾要求道歉和赔偿,都是合理正当要求,但要求马上展开渔业协议谈判,则有点令人费解,在人家还没有承认错误之前,就要求跟一个被指野蛮的国家谈判,让人有药石乱投的感觉。台湾渔业协定十一日生效,台湾渔民到钓鱼岛渔场打渔将不会受到日方阻挠,台湾当局称这是为了渔民生计。渔民从中得到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由此而带来关于主权争议的尴尬则难以避免。 首先,台日渔业协定名义上是有台湾与日本的“民间”机构签订,不涉及主权问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签订协定的双方,都有两地的外交部和其他部门的官员参与其中。撇开协定的内容,客观上就是承认了日本对钓鱼岛渔场的管辖权,否则,中国人在自家的渔场打渔,为什么要跟日本签协议?况且,协议还让日本名正言顺的在有争议的水域巡航,而且还扩大了争议海域的范围,究竟这种渔民得到好处,却丧权辱国的协议,整个民族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台湾应该很清楚,跟日本就渔业协定谈了十六轮而一无所获,在日本买岛风波之后,协议马上敲定,当中日本的意图是什么?美国从中的斡旋,迫使日本就范的程度有多大?马英九应该心中有数。而今在全都悲情未消的情况下,提出台菲渔业协定谈判,究竟是“趁火打劫”还是逼迫美国又再从中斡旋?马英九应该心中有一盘...
发布时间:
2014
-
02
-
15
浏览次数:756
国际评论日本共同社独家披露美国敦促日本归还逾300公斤武器级钚元素,消息不仅震撼,更引发出一大堆谜团——到底美国是在何时将这批足以制造数十枚的核武级原料,提供给日本“研究”?当年为何要借给日本?为何现在要归还?是否日本干出了什么超越美方底线的事?基于反对核不扩散的精神,美国和日本绝对有责任站出来,清楚交代来龙去脉,以释除邻国的疑虑,否则朝鲜金正恩绝对有大条道理扬言,朝鲜有权也有必要发展核武。朝鲜恐大条道理制核武若共同社的报道属实,美国政府显然已对安倍晋三毫不信任和充满戒心,担心日本当局再不受美方控制,走上制造核武之路。早在2006年,日本外务省秘密草拟了一份内部文件,探讨自行生产核武的可能性,便已触动了美国国务院的神经;及至去年,华府更关注到日本新建的6所村核物料再处理厂,是否包藏祸心——这间位于青森县的核处理厂规模庞大,据报足以年产9吨高浓度武器级钚元素。建新核处理厂惹美猜疑虽然日本官员坚称,有关钚元素“只会用于核能发电”然而众所周知,自3·11后日本核能发电已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连未来应否继续使用核电也争议多多,大型核处理厂对日本还有什么用?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副主席铃木达治郎便坦言,曾就六所村核厂问题与...
发布时间:
2014
-
02
-
08
浏览次数:1342
冷战借作研究 足制50核弹印度孟买一批民众上周五举行示威,要求印度停止与日本合作发展核能,以免印度变成[另一个福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刚过去的周末出访印度时,与印方讨论民用核能合作事宜。日本共同社引述美国及日本政府消息报道,华府以减低核恐怖活动风险为由,促请日本归还逾300公斤高浓度放射性钚元素。消息指出,该批钚元素是冷战时期美国借予日本用作核燃料研究,但大部分为可制武器级别,估计可制成40至50枚核弹。日本传媒称,美国认为日本在核能发电前途未明时仍储存大量钚元素,除了有核扩散风险外,亦引起东亚邻国猜疑日本动机,不利地区稳定。消息人士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致力推行核安全政策,呼吁消除或尽量减少使用核原料,避免可制作核武器的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上。美国于2010年举办首届核安全峰会时,华府首次提出要求日本归还1960年代冷战时期借用作研究的331公斤高浓度钚。该批钚现时储存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茨城县东海核设施的快中子临界实验装置(FCA)中,被用作核燃料。奥巴马忧核扩散共同社引述美日政府消息称,美国于2010年首届核安全峰会上曾要求日方归还逾300公斤高浓度钚元素图为峰会上美国奥巴马(右)与时任日本首相相鸠山由纪夫(左)握手快中子临界实验装置旨在研究高速核反应堆的特性,以取得实验数据供改良设计及用作安全评估,有关装置于1967年达到临界状态(即达到能够引发核裂变反应的条件)...
发布时间:
2014
-
02
-
08
浏览次数:765
转载自 16版 《亚洲周刊》汪道涵主张用“中国”取代两岸国号之争,是充满智慧的创新。两岸领导人要握住旷世奇缘两岸领导对于两岸问题,都有时代的急迫感?同为五十年代出生的马英九和习近平,都过了六十岁的耳顺之年。他们对于一九四九年中国的裂变和两岸的分裂,从童年起就有切身的感受。他们也许在午夜梦回之际,想到是否可以在有生之年,弥合他们父辈的裂痕,化解国共之争的历史后遗症。但两岸领袖的会面,都会“卡”在国号的问题上,互相都不承认对方。中华民国VS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一道无解的政治难题。但其实中共高层早就对此提出很有智慧的解决办法;一九九九年,中共元老汪道涵接见台湾蓝营大老许历农等访客时,就传出要超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改用“中国”代替。这其实是一个回归常识的做法。在国际舞台上,没有人会在舞台上,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国号,而是用“中国人”来泛指炎黄子孙。政权之争,毕竟不能超越文化与历史之争。“中国”二字,凝聚了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但又展现近百多年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努力,涵盖了从蒋介石到毛泽东的中华情怀...
发布时间:
2013
-
12
-
31
浏览次数:1130
居港权问题,是人权与经济、社会及历史环境错综交错的结果。文章转载自 2013年10月13日《亚洲周刊》 作者:江雁南香港居留权问题缠绕社会及不少陆港家庭数千载,是人权与经济、社会及历史环境错综交错的结果,时代转变的产物。“香港社会历来都是歧视新移民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认为当中有新老香港人的利益博弈;同时,在纵火案之后,社会反对新移民和争取居港权人士的舆论空间高涨,社会对抗气氛浓重。备受职责的还包括一直为居留权人士求情抗争的甘浩望神父。一九九九年,香港导演许鞍华将他的事迹拍成电影《千言万语》,感动千家万户,获得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在内的五项大奖。甘浩望表示,即使回过头看,也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争取居留权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要坚持下去,争取尊严。有些原则应该坚持到底”。“社会上对争取居港权人士无尽谩骂,是因为香港人从来没想过家庭分离,过着的是什么生活。”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干事孔令瑜告诉亚洲周刊,“当年被留在大陆的孩子已经很可怜了,为什么现在还要阻止他们拿身份证,让孩子和家人的怨恨加深。有很多父母至死都没有等到孩子拿居留权,很多人都是独自死在屋子里的”。然而除了人权因素要考虑之外,香港政府在九七金融风暴之...
发布时间:
2013
-
10
-
22
浏览次数:2630
2013.03 信报财经月刊前言:远远超过正常税赋支出的超级地租,严重恶化了香港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同时严重扭曲了香港的经济结构,严重削弱了香港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却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超级富豪。卢麒元香港的“深层次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那些茶杯里的风波不足挂齿。香港“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涉及经济管理主权,关乎香港未来的命运。事实上,香港的经济管理主权始终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香港于1997年回归的仅仅是政治管理主权(行政权),经济管理主权至今仍然无法全面回归。香港的经济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财政问题,就是下文要谈的超级地租问题;另一个是金融问题,就是联系汇率问题。笔者曾经著文《港元成为主权货币的最佳时机》(见本刊第415期,2011年月10号,原题为《回到一九八三年》),对香港金融问题作过详细论述,本文可以视为该文的姊妹篇。一个残酷事实是,无论中央政府抑或香港政府,均无法在香港实施卓有成效的财政金融管理。在经济管理主权旁落的现实中,香港经济呈现出自由落体运动。如果不是中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香港经济的数据将会十分难看。一、 香港超级地租的本质笔者认为,香港的经济问题皆肇始于1983年,英国人在与中国人展开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之后,对香港的经济制度作出了历史性的改动,港英政府在香港...
发布时间:
2013
-
02
-
28
浏览次数: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