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港台
转载《参考消息》 2014年3月4日 第11版我们无权不殇思――写在前面的话我们无权不殇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军人的实践,军队的实践,从最根本上来说都是这两个字: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作出严格检验。被甲午战争检验了的北洋海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官僚倾轧下的窘迫成长一支在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的海军,从始至终的窘迫绝不仅源于挪用经费北洋海军成军主要受到三个事件的推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年的台湾事件,1884年的中法战争。这三大事件,无不与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清廷终于确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有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超过3000万两。再加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等,对海军的总投资约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道理不复杂,此时不论慈禧太后还是同治、光绪两任皇帝,皆意识到海防对维护统治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为什么自1888年北洋成军后,“添船购炮&...
发布时间: 2014 - 05 - 02
浏览次数:812
但是,“超勇”“扬威”自身的伤亡更加惨重。“超勇”号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开始倾斜,海水淹没甲板,官兵纷纷落水,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恨不能杀敌,一心求死。这时,“左一”号鱼雷艇赶了过来,抛出长绳向他施救,但他死意已决,不肯接受救援。“扬威”号也开始倾斜,只得驶离战场,在岸边搁浅,士兵们纷纷跳水逃生,管带林履中则愤然投海自尽。此时,两人都只有42岁。“超勇”“扬威”牵制了敌军的主力,使主力战舰“定远”“镇远”能够全力攻击日本的弱舰“比睿”“赤城”,从而重创二舰。这是黄建勋和林履中立下的战功。后来,清政府以较高待遇优恤两人,其子孙世袭爵位。李和、程璧光,后发制人的“替补队员”894年9月17日这天,从朝鲜返航、与日本舰队狭路相逢的北洋舰队,本身只有10艘舰。而“平远&rdq...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54
转载《环球人物》2014年2月16 第4期□ 吕文利□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马奔 石文忠□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李静涛 王德民 王乐然 张忆耕1894,耻辱的甲午年12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20年前的春节,也是个甲午马年的新春,大清王朝的人们互相打躬作揖,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儿。可是爆竹声辞去了旧岁,欢笑声未必能迎来太平。正月初十,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两个月后烽火再起,起义军席卷朝鲜。惊恐万状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助。1894年6月6日前后,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日本人欣喜若狂,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26年前,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国力渐强,废除了以前西方列强迫使他们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制度。尤其是西方的“国民国家”理论和“国际法”体系,让他们大开眼界。千百年来,日本人只知道中国的“华夷秩序”理论,中国是“中华上国”,日本、朝鲜等都是“东夷藩国”;即使同是“夷人&...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820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1 第11版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将武力之战与“文化力”之战结合起来,得到的是更完整的画面、更真实的历史,也更加引人深思,更加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文化力”建立在文化之上。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习惯和信念,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特别是决定一个社会如何应对外来的新挑战新威胁。在战争中,“文化力”首先构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要素,它与“武力”相对应,以“军事软实力”的形式直接参与战略博弈。与此同时,“文化力”又以思维、观念作黏合剂和催化剂,广...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24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0 第11版北洋海军官兵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中国军人更不应该忘记!今年又逢甲午,面对日本挑衅频出,中日纷争不断,战鼓由远及近,我们有必要回望当年那场海战,思考一个东方大国海军何以殒殁黄海,导致中国由此衰弱至历史谷底?而那时人所称“蕞尔小国”又何以由此步步紧逼,一再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今天,我们能否以史无前例的革新进取精神戮力强军,真正穿越近代以来横亘在中国强国强军道路上一道道无形的历史障壁?三大历史积弊阻碍中国强国强军1867年,时为曾国藩幕客,极力推动曾国藩兴办洋务、强国强军的赵烈文,私下推断大清国不出50年就会灭亡。曾国藩听了,无奈叹道“我日夜望早死”。他不愿看到国家“抽心一烂”、“土崩瓦解”的局面。1894年,大清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次年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泱泱中华从几度威仪万邦,衰落到遭受几乎所有外来列强的欺凌;从当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先生,衰落到被这个东方“蕞尔小国”打得一败涂地。赵烈文凭什么推断大清国很快会亡?他看到了什么?甲午战败为什么在国内引起比当年鸦片战争还大的震动?中国人反思、省察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42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7 第11版清政府耗费巨资和多年时间修建了旅顺基地,但在战争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即陷落敌手。(资料图片)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反思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我认为,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主要有十条:一、国殇伤在政体,体制落后必然挨打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而此时,中国大陆战祸连接,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皮表,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建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87年3月,正当中国准备挪用海军购舰专款之际,日皇谕令从皇室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相当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作为购舰用费。谕令即出,全国影从,至当年9月,集资即...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729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