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月》2015年8月文/李雪庐一九六七年香港大暴动,查先生和另外三名港人给暴徒点名为暗杀对象。这条刺杀新闻是英文《星报》率先报道,老香港们这是才清楚查先生并无左派政治任务及背景,纯是报人而已。 “今年是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六十周年,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人物……”潘耀明老总来电邮要我写些东西。六十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六十年前的事很遥远了。那年我十九岁,在九龙华仁上中四,二次大战后开学的儿童都超龄。某天班里的气氛有些不寻常,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有所争议,好像在排先后次序,原来有人带了份中文报纸回校,大家争着轮阅。那年头英文学校很少见中文报,中文报都在家中读,最流行的是《华侨日报》、《工商日报》、《星岛日报》,再加一份《新生晚报》。我家不订左派报纸,同学带回校的半份《新晚报》更从来未见过,就在这撕下来的半份《新晚报》上,我首次读到查良镛先生的大作《书剑恩仇录》。这是我第一次读新派武侠小说,而且一读数十年,欲罢不能,读完《新晚报》,毕业后读查先生一九五九年创办的《明报》,读完连载小说读单行本。查先生的武侠小说像毒品,沾不得;一试上瘾,爱不释手,没有什么读物可以代替。单行本读了又读,翻了又翻,直读至支离破碎,肉骨分离,再买新的。就这样我前后买过两三次新书,书架上有旧版,有新版,也有些让人借了一...
发布时间:
2016
-
09
-
30
浏览次数:1540
来源:《明报》月刊2016年7月30日文/尹浩镠(美国核子医学专家)要清除福岛核辐射的扩散,需时逾四十年及耗资千亿,而安倍晋三却把钱用在扩充军备上,奥巴马为了避免影响美日联盟,对美国民众隐瞒真相……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东岸发生规模九级强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内一至三号反应炉的炉心熔毁,引发几宗氢气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迅速波及福岛全区。继而大量核污染气体和液体流入太平洋,还随波涛越冲越远。核灾过后太平洋的辐射量一度冲破正常值数千万倍。时隔五年,如今海洋波浪已经冲散了北美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质,其辐射值有望在未来四至五年内回复正常水平。可是,刊登这消息的《海洋科学年刊》(Annual Review of Marine Science)同时指出,福岛附近的海床和港口仍高度污染。又澳洲西澳省伊迪斯科文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第一核电厂每天还有数吨的放射性污水持续泄漏至日本的东海岸及当地的地下水道,核废料已经扩散至美国西海岸。因此普通人受到辐射累计的平均值为每年二点四毫西弗,但人的正常每年承受辐射剂量本应不超过一毫西弗。辐射浓度一旦超出这个安全标准,即意味已遭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如今,已是日本福岛核事故五周年,常年泄漏辐射的后遗症陆续浮现,灾区民众患癌的数字急升,专家指在福岛以...
发布时间:
2016
-
09
-
30
浏览次数:1312
来源:《壹周刊》2014年12月18日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时30分,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与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两人一同穿黑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主角是后排中间着灰色老干部装的太上皇邓小平,所谓“一国两制”是他一手搞出来的。但真正的主角——香港人,由始至终都缺席。30年后,记者在香港历史档案馆,从两个月前刚解封的港英政府机密档案中,听到了1984年人民的声音。原来,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两个月,香港多个同乡会、工会、村委会等民间团体,都曾尽最后努力写信给港督尤德,反对九七回归,理由只有一个:我们不信任中共,否则,当年也不会辛辛苦苦逃难来港。讽刺的是,这些一度非常有远见的同乡组织,17年后的今天已变节成中共维稳大队核心,当年大义凛然的气度,早就销声匿迹,但讲过的说话,历史不会消逝。《中英联合声明》在1984年9月26日草签之后,距离12月正式由两国元首拍板期间,时任港督尤德做了一场假咨询大龙凤,由直属他的民意审核专员办事处,收集港人意见。虽然明知是政治骚,但社会不同团体均把握最后机会表达立场。它们寄给尤德的信30年后开档,内容原来有血有泪(本港没有《档案法》,殖民年代的政府档案,按英国法例封存30年后会开档。但涉国家安全的高度密档,查阅须先获批)。在泛黄的历史档案中,有来自...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0
浏览次数:1674
来源:《文史精华》2016年 文/郑会欣中英新约并未提及香港问题 抗战胜利后,围绕香港受降问题,中英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强权战胜了公理,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军队受降,从日本人手中重新接管了香港。数年前,蒋氏后人将蒋介石日记暂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目前,1945年以前的日记已经对外全部开放,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香港受降一事,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重温受降的交涉经过,也可以窥探蒋介石当时的内心活动。应该承认,蒋介石是一个民族情结很强的人,对于鸦片战争后英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租借九龙和新界的行径极为愤懑,因此,收回九龙(包括香港)一直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国民政府成立后虽然推行所谓“革命外交”,企图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毕竟国力衰弱,不平等条约并未完全废除,英国对于中国要求收回香港的正当要求更是置若罔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随即向德、意、日宣战,成为英、美等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国,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随着香港和上海等地租界的沦陷,原先存在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已变得十分荒谬。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士气,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美国和英国开始考虑与中国政府谈判,并于1942年10月10日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蒋介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兴奋,“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快事&rd...
发布时间:
2016
-
09
-
06
浏览次数:1001
来源:《亚洲周刊》 2016年9月4日文/田沧海 美国新书描绘我国常识分子蒋希曾崎岖一生。蒋二十年代负笈美国,他的英文小说《我国红》(China Red)遭拒出书。因言辞左倾,差点被遣送我国。在饭馆洗过碗,担任影片小人物,剧本曾获好莱坞演出,七一年郁郁以终。 在中美关系史上和中美文明交流史上,蒋希曾(H.T. Tsiang)是个悲惨剧性人物,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赴美留学,先后就读加州史丹福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他用英文写过小说、诗和剧本,拍过影片和电视剧,但今日已很少人知道他,乃至“连听都没听过”。蒋氏的悲惨剧不仅在于他生前崎岖,身后名声不显,更在于他在洛杉矶城外的石碑把他的生年一八九九误植为一九零六。蒋氏卒于一九七一年,长年七十二岁。 江苏南通人蒋希曾被沉没多年后,终于有个第二代台湾留学生徐华(Hua Hsu,音译)为他写传,使他的生平在中美近代文明史上留下一页,亦让更多的中美常识分子知道蒋希曾这自个。具有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徐华现任纽约州瓦萨(Vassar)学院副教授,研讨范畴包含移民史、多元文明、文学史和艺术批评;一起亦为《纽约客》杂志特约撰述。胡适的好友、前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的老婆陈衡哲,即结业于瓦萨学院。徐华的爸爸为理工科留学生,七十年代留美。当台湾电子科技工业起飞之际,与一批留学生回...
发布时间:
2016
-
09
-
06
浏览次数:875
来源:《环球时报》2016年6月23日文/刘刚美军基地在冲绳已存在几十年,但它不仅没让冲绳社会各方面好起来,反而出尽丑闻。美军士官时不时被爆杀人、偷盗、抢劫等不端行为,还享受“治外法权”,一再侮辱冲绳民意,惹得民怨四起,日美政府尴尬不已。那么冲绳能够摆脱美军基地的存在吗?作为一名寓居冲绳已近二十年的华人独立学者,笔者以自己多年的体验和观察,结合当地实际,拟为读者排疑解惑。摆脱美军基地?雾里看花的猜想中国和冲绳(昔时琉球故地之一部)相隔近130多年再开往来,留学、经商、旅游等络绎不绝,从北京仅3个多小时、从上海仅需约1.4小时即可到达,真可谓近在咫尺。不过,很多人的意识似乎还停留在100多年前,比如,媒体误传1996年的冲绳县民大会为独立大会之类,学界有人误解所谓创立“琉球学”就可以涵盖“琉球处分”(1879年)后直到今天的冲绳研究。诸如此类的误会不胜枚举。其中,还有一个特别吸睛的话题,就是美军基地的裁撤和“琉球独立运动”能否实现之间的内在关联。驻日美军基地的74%集中在冲绳,但“基地经济”早已不占冲绳经济的主要部分(冲绳的基地依存度在1986年度时为5%左右,之后在4%到5%之间进行推...
发布时间:
2016
-
06
-
29
浏览次数: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