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港台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3 第11版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召开会议情形(资料图片)据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甲午战争使曾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后起之秀的日本海军却大获全胜。究其原因,海军战略及海上作战是决定这场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在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海军选择的是攻势战略,中国海军采取的是守势战略,而且是消极的近岸防守。两国不同的海军战略选择,制约着海军战略目标的确定、海军战略力量的发展、海军战略方针的采取、海军战略手段的使用,导致两个背景相似的东亚国家30余年平行竞赛后迥然不同的战争结局。在“为什么建设海军”上不同晚清政府筹办海防和创建海军的主要目的是“自强”、“御侮”、“欲与洋人争衡”,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按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说法,办海军可以“保和平,守疆土”,而且“可上岸击贼”。由此可以概括海军的主要使命:一是抵御侵略,保卫海疆;二是镇压国内反抗,维护统治秩序;三是执行清政府海外政治使命,保卫藩属国和旅居海外的华侨。但遗憾的是,清政府筹办海防,建立和发展海军,缺乏一个全局性...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801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2 第11版日本海军“松岛”号巡洋舰。为对付中国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及其配备的305毫米主炮,日本海军处心积虑,专门设计了该型军舰。“松岛”号的排水量刚刚超过“定远”舰一半,但主炮口径却达到320毫米,以压倒“定远”舰。(资料图片)19世纪中叶是东亚地缘政治大变局的时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遭到来自海上西方国家的挑战而开始近代化改革,但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政策的总暴露,是一场精心谋划、准备和实施的侵华战争。确立“大陆政策”——北上南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当中国遭受鸦片战争厄运的时候,日本也在1853年被迫开国。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陆地狭小,资源匮乏,危机感更强。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后便发布了《御笔信》,确立“大陆政策”。明治这一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征服中国大陆,其方向有二:一是向北,越过朝鲜海峡“征韩”,继而进...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769
但是,“超勇”“扬威”自身的伤亡更加惨重。“超勇”号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开始倾斜,海水淹没甲板,官兵纷纷落水,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恨不能杀敌,一心求死。这时,“左一”号鱼雷艇赶了过来,抛出长绳向他施救,但他死意已决,不肯接受救援。“扬威”号也开始倾斜,只得驶离战场,在岸边搁浅,士兵们纷纷跳水逃生,管带林履中则愤然投海自尽。此时,两人都只有42岁。“超勇”“扬威”牵制了敌军的主力,使主力战舰“定远”“镇远”能够全力攻击日本的弱舰“比睿”“赤城”,从而重创二舰。这是黄建勋和林履中立下的战功。后来,清政府以较高待遇优恤两人,其子孙世袭爵位。李和、程璧光,后发制人的“替补队员”894年9月17日这天,从朝鲜返航、与日本舰队狭路相逢的北洋舰队,本身只有10艘舰。而“平远&rdq...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54
转载《环球人物》2014年2月16 第4期□ 吕文利□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马奔 石文忠□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李静涛 王德民 王乐然 张忆耕1894,耻辱的甲午年12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20年前的春节,也是个甲午马年的新春,大清王朝的人们互相打躬作揖,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儿。可是爆竹声辞去了旧岁,欢笑声未必能迎来太平。正月初十,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两个月后烽火再起,起义军席卷朝鲜。惊恐万状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助。1894年6月6日前后,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日本人欣喜若狂,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26年前,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国力渐强,废除了以前西方列强迫使他们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制度。尤其是西方的“国民国家”理论和“国际法”体系,让他们大开眼界。千百年来,日本人只知道中国的“华夷秩序”理论,中国是“中华上国”,日本、朝鲜等都是“东夷藩国”;即使同是“夷人&...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821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1 第11版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将武力之战与“文化力”之战结合起来,得到的是更完整的画面、更真实的历史,也更加引人深思,更加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文化力”建立在文化之上。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习惯和信念,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特别是决定一个社会如何应对外来的新挑战新威胁。在战争中,“文化力”首先构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要素,它与“武力”相对应,以“军事软实力”的形式直接参与战略博弈。与此同时,“文化力”又以思维、观念作黏合剂和催化剂,广...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24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10 第11版北洋海军官兵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中国军人更不应该忘记!今年又逢甲午,面对日本挑衅频出,中日纷争不断,战鼓由远及近,我们有必要回望当年那场海战,思考一个东方大国海军何以殒殁黄海,导致中国由此衰弱至历史谷底?而那时人所称“蕞尔小国”又何以由此步步紧逼,一再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今天,我们能否以史无前例的革新进取精神戮力强军,真正穿越近代以来横亘在中国强国强军道路上一道道无形的历史障壁?三大历史积弊阻碍中国强国强军1867年,时为曾国藩幕客,极力推动曾国藩兴办洋务、强国强军的赵烈文,私下推断大清国不出50年就会灭亡。曾国藩听了,无奈叹道“我日夜望早死”。他不愿看到国家“抽心一烂”、“土崩瓦解”的局面。1894年,大清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次年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泱泱中华从几度威仪万邦,衰落到遭受几乎所有外来列强的欺凌;从当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先生,衰落到被这个东方“蕞尔小国”打得一败涂地。赵烈文凭什么推断大清国很快会亡?他看到了什么?甲午战败为什么在国内引起比当年鸦片战争还大的震动?中国人反思、省察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42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