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我的大学梦(许敦华)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10

来源:《我们的四十年》韩师77、78级校友回忆录

许敦华

感念师恩

       当年我们就读的“汕头地区师范学校”是潮汕地区最高学府,这里汇聚了潮汕地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很有名望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原师专时期留下来的,有的是汕头地区辖区内潮安、揭阳、汕头等县市调来的,如陈哨光、林仕松、林庆瑞、陈国梁、陈宗民、罗英风等等,他们都是当时潮汕地区教育界的知名教师。以这批老教师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奠定了韩师优良的教学质量——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的扎实根基。

       在教过我们的老师中,我最敬重的是陈哨光和张惠璋两位老师。

       第一次见到陈哨光老师的名字,大概是在1962年读初二的时候,有一天路过东门楼工人文化宫,看到城墙上一张海报,(当时社会上时兴讲古——说书),海报上写着《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讲人:陈哨光。因为《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我看过,印象比较深刻,当时还不知道陈哨光是韩江对岸地区师范学校的教师,直到1978年5月入学后,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中文专业课程设置,我才第一次见到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身材高大,古铜色的面庞,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讲话有条有理,不拖泥带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陈老师的印象。后来得知他是学校中文科(系)主任。早在1958年韩师办师专的时候,他已是师专的老师。刚开始,陈老师教我们《文选及习作》课,后来教《现代文学》课。他讲课几乎不用看讲稿,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等,有声有色的给同学们描述,条缕清晰,没有多余字眼,根据他上课的讲话,记下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种教学功夫没有长年积累博闻强记是学不来的。陈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有时甚至不讲情面,所以有些学生有点怕他。但他又是一位好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悉心指点,呵护有加。1978年9月过完暑假开学后不久,我们第一次作文由教《文选及习作》课的陈哨光老师布置,题目自选,内容自定。当时我把暑假回原单位意溪竹器厂看望工友和师傅的见闻写成一篇散文“暑假漫笔”。后来作文发下来,陈老师给我打78分,并在作文后面写上一大段评语:“文章内容正确。语言相当流利通顺,比较生动活泼,很吸引人。最后结束时也含意深刻,加深了主题思想。这些优点说明你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希望继续努力,争取再提高一步。文章中写的内容具有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大好形势的特点,但如果再选择得精炼些,更典型些,那些主题思想的教育意义就会更大。”从这篇作文批改中,我感受到陈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评语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意见,非常中肯,字字珠玑。试设想,如果陈老师对学生作文没有细看,是写不出这些评语的,要知道当时77级中文两个班共94名学生,近百篇作文批改要花费他多少时间和精力。我在高中的作文似乎老师没有这样详细地批改过,当时我心里想这或许就是中学和大学的区别。1979年班里同学推选我当学习委员,因学习上的原因,我和陈老师才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后来我发现陈老师是位很有个性的老师,别人眼里的孤傲,不容易亲近,甚至不近人情,其实是他骨子里做人做事的认真执着和随波逐流。我毕业留校参加工作后,陈老师还不时给我指点,关心我的工作生活甚至个人婚姻大事,让我念念不忘。

       2015年12月1日,陈老师仙逝,享年94岁。他一生清廉正直,追求进步(“文革”后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生活勤俭朴素,对人对己要求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知识分子的很多优点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韩师老前辈。       

       我要感谢的另一个老师是张惠璋老师,张老师是梅州客家人,解放前中山大学毕业,离休老教师。上世纪50年代末,韩师办师专时,他是中文科老师。张老师是我见过的一位非常儒雅的教师,面容清秀慈祥,走路不紧不慢,讲课慢条斯理,知识丰富而又谦谦君子。刚开始学生还以为他是老学究的作派,后来时间一长接触多了,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位和蔼可亲,很有长者风范的好老师。他教我们《中国古代文学》课,同学们学习上碰到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学习古文基本功是把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许多同学原来都以为意译把一段古文能翻译为白话文就可以了,但张老师要求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直译,咬文嚼字,古文中的每个字、词的词性、词义都要弄懂弄通,不能含糊,即使是“之乎者也”一类虚词也不能放过。凭着张老师教会我们这些学习方法,加上学习《古代汉语》课,同学们在后来的初中、高中语文课的古文教学中得益匪浅。

       大学(专)毕业后我留校第二年到图书馆工作。大学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师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但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图书馆是学校照顾老弱病残教职工的场所,所以说当时去图书馆工作之际面临周围的压力和工作挑战。上世纪80年代,张惠璋老师住在学校号称“中南海”的地方(顾名思义,当时“中南海”住着师专时期学校领导和老教师),我在图书馆上下班会经常碰到张老师,有时也会登门拜访。令我感动的是张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在中大读书时。只记住三个人,一位是校长、以为是教务长、再一位就是图书馆长。他的话我听明白了,他是要我知道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不然为什么学生会记住图书馆长),希望自己再图书馆好好工作,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我记住张老师的话,按照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兢兢业业做好图书馆工作,我见证了学校图书馆从小型图书馆(中山纪念堂)到中小型图书馆(西区图书馆)再到大型图书馆(东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学校图书馆尽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现在回想当年77、78级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那是一种摆脱了功利,回归师道尊严,感情纯粹真挚的师生关系。当年全国许多大学的老师普遍对77、78级学生很多好感,除了欣赏他们自觉刻苦学习之外,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传授知识老师的尊崇,这种自然的演绎和文化大革命知识荒芜的年代,学生受唆使随意揪斗迫害老师形成天壤之别,给了老师心灵极大的抚慰。教师倾心教,学生用功学,没有金钱、没有名利,甚至难得见一泡茶,一支烟,这是当年师生关系的写照,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风景。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