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关于鲁迅》在昆明

日期: 2019-05-18
浏览次数: 78

1949年7月11日晚,刘文典教授应云南大学文史系之约,在学校泽清堂做了两小时的讲演,讲题为《关于鲁迅》。这在听众中,在当地文化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在20天不到的时间里,据所见,昆明的报纸就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进行讨论、批评所发表的文章为:《刘文典谈鲁迅》《听刘文典讲〈关于鲁迅〉》《论废话一堆》《矛与盾》《鲁迅•“国宝”•坤伶》《与无论什么人》《献给刘文典先生》《斥刘文典的〈关于鲁迅〉》《鲁迅底〈药〉及〈中国小说史略〉》《呜呼,“国宝”!》《关于刘文典教授的〈关于鲁迅〉》《铜像显圣》《杂想一篇》《警惕刘文典嘴里的毒液》《刘文典为什么要讲〈关于鲁迅〉》《话说刘教授》《谈鲁迅的思想生活与创作》《庄子教授升天坠地记》《论吃死人的人》《如此“学者”》《给国宝给苍蝇们!》《关于也谈〈关于鲁迅〉》《鲁迅与刘叔雅》《世象杂收》《谈空前与绝后》《人咬狗》《杂谈百家争鸣》《与刘叔雅先生论鲁迅》《也谈〈关于鲁迅〉》。《恶战捧踢者》《总击顽固份子的文化传声筒》《三字经——关于刘文典教授讲〈关于鲁迅〉》《揭穿学术扒手苍蝇教授之类的真面目》《敬质观察报副刊编者》。

刘文典教授的讲演记录并没有在报刊上发表。根据报上的介绍和有关文章的引述,他之所以被批评甚至被批判,是由于下列的原因。

一、刘认为鲁迅的小说“有不少的疵点”(7月12日《大观晚报》),具体地说就是:甲、“我们中国的革命小说革命到《金瓶梅》,可以说革命到顶,鲁迅的小说怎样能够比呢?”(7月14日《正义报》)乙、鲁迅的小说多“写绍兴的景物风俗”,“地方色彩太浓”,这就有局限性,不能在“任何时、地皆能存在它的价值”(7月20日《观察报》)。

二、认为《中国小说史略》有缺点。“要研究小说是要懂佛理……鲁迅不懂佛学,更不懂印度学术,所以他把中国的小说源流并说不清楚。”(7月14日《正义报》)

三、认为鲁迅只是“‘斗士’而不是‘思想家’”(7月12日《大观晚报》)。刘说,甲、鲁迅“对中国的哲学还没有研究透彻”(7月14日《正义报》);乙、“说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革命绝对不能成功,太悲观,眼光不远大”(7月20日《观察报》);丙、刘认为鲁迅的思想只有继承而无创新,说“中国人的思想,自古以来都是‘左’的,从来没有‘右’的思想,鲁迅的思想也是继承中国的传统,所以,是‘左’的”(7月12日《大观晚报》)。

四、刘并不佩服“斗士”,说“斗士”的“以牙还牙”,就是人被狗咬了,就要反咬狗一口那样可笑(参见7月18日《观察报》)。他认为“鲁迅的笔战都是多余的,战到精疲力倦是不合算的”(7月20日《观察报》);“鲁迅许多时间都耗在……无意义的笔战中”(7月12日《大观晚报》)。

五、说鲁迅的人品、性格有缺点,如说什么:甲、私德不好,“兄弟如水火不相容,肉骨关系不应该如此”(7月20日《观察报》);乙、说“鲁迅对世人是抱着仇恨的态度”(7月18日《观察报》),“是具有‘迫害狂’心理的人”,“人生态度更是太过于小气和偏狭”(7月12日《大观晚报》),是“海派”,等等。

上述讲演内容当然不对,对这些进行批判完全必要。虽然,批判时有些话说过火了,如譬之为“脏污残废的老乞丐”(7月19日《观察报》),斥之为“嘴里的毒液”(7月20日《观察报》),是“鞭尸”(7月22日《正义报》),甚至为了把刘搞臭而揭其老底,用快板的形式嘲讽道:“歌功颂德,低眉卖笑,喷云吐雾敲烟斗。”(这是指刘曾代卢汉撰写蒋介石60生辰的祝寿文和吸鸦片等,见7月22日《观察报》)但是,把这些揭露、批判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则完全可以理解。早在1949年4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到7月,正在向江南、西北挺进;昆明已处于和平解放的前夜。当时,进步的文化界对鲁迅的态度,和对解放军的态度相一致。7月25日《正义报》上《关于也谈〈关于鲁迅〉》一文就指出:“善与恶的斗争已到了焦点的时候,一切进步的,向上的都应该统一起来,在鲁迅先生这一作为新文学的旗帜下面,彻底粉碎消灭那些丑恶的东西!”同时,在这些批判文章中,这些过火的话只是个别的,从整体来说,论争还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不少文章的作者,说话注意分寸,如认为刘的讲演对鲁迅是“有褒有贬”(7月12日《大观晚报》);虽然有错误,但也“有为同学带来丰富的营养”(7月20日《观察报》)这一面:“刘教授是以鲁迅的同事及朋友的身份来演说的,主观上也许并无恶意”(7月18日《观察报》)吧。

刘文典教授在被批判后,觉得很受委屈,他反复对比较接近的学生说:“我很佩服鲁迅,怎么可能攻击他呢!”这辩解不能说完全不对,因为他在讲演时确乎对鲁迅做了某些肯定,为鲁迅做了某些辩护,如说鲁迅是武松,围攻鲁迅的则是“荡寇志中实行车轮战术的人”(7月12日《大观晚报》);针对有人造谣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抄袭日人的著作一事,刘认为这“系存心攻击”,同时,说自己“佩服鲁迅写的小说”,当说到鲁迅在《二心集•知难行难》中提及他曾被蒋介石关押时,刘认为这是鲁迅对自己的“嘉奖”(见7月12日《大观晚报》)——这就有借鲁迅以自重的意思在内。

但是,刘文典教授在云南这段时间,思想确乎比较颓唐、落后,对新事物缺乏学习的热情,他沉迷于云南的大烟和火腿,被人们称之为“二云(指云烟云腿)居士”(见《知堂回想录》,第494页)。他对鲁迅的认识相当陈旧,他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20年代——和20年代胡适、周作人、钱玄同等对鲁迅的认识差不多。时代发展了,还抱着老一套来谈鲁迅,这就落后了一大截,像“桃花源”里的世外之人一样,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刘教授自然是《淮南鸿烈》的专家,可是一说到鲁迅,就显得牛头不对马嘴。1983年11月8日,原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当天讲演会的主持者方国瑜教授还连声地说,刘讲了很多令人“哄堂大笑”的“外行话”;闹了大笑话。例如说鲁迅对革命的悲观这类和事实不符的话,或者是重述周作人等的错误观点,或者是仅仅根据《呐喊•自序》所说的铁屋子云云作为立论的根据。其实,鲁迅答应写稿,就说明他对打破铁屋子抱着希望。至于“海派”云云,乃是对鲁迅的攻击;闻一多教授就承认骂过鲁迅为海派,20世纪40年代,他在昆明做了自我批评,说鲁迅对,自己错了。刘当时躲在小天地里,和时代隔绝了,对这些情况可能是一无所知的。

刘当时出来谈鲁迅,主观上可能并无恶意,但言语之间,抬高自己、表现自己的意思很明显。他以“国宝”自居,自视甚高。在讲演中,他标榜自己在五四运动时,和马寅初、刘半农一起担负警戒北京大学的工作,被称为“北大的守门犬”;刘说鲁迅认为“中国的革命绝对不能成功”,这“太悲观,眼光不远大”(7月20日《观察报》),同时“义正词严地道:‘目前北方的情形不就证明鲁迅的话完全错了吗?’这一下可把鲁迅显得多么顽固反动而刘教授自己却前进得飞上天去了”(7月18日《观察报》)。他这次讲演,确乎有说明自己在政治上对革命有认识,在学术思想上有自己的一套的用意在内,当时就有人指出刘“想藉此而表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达到红起来的目的”(7月20日《正义报》)。刘后来曾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说过:“以己之长,轻人之短,学术上骄傲自满,这是我最大的毛病。”(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4辑,第87页)

对刘的错误观点,也有少数人赞赏,甚至比刘走得更远:如攻击《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抄袭、盗版”;说鲁迅“抄袭苏联盲诗人爱罗先珂之童话者固亦不少”(7月17日《正义报》);并企图挑起“一场恶战”(7月22日《正义报》)。但是,这种企图没有得逞,论争基本上是一边倒的。

这次从《关于鲁迅》所引起的论争,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对刘进行严肃批评的同时,似应给予某种诱导和期待。这一点,当时还没有引起作者们更多的注意。新中国成立前夕,据说,有人安排刘到美国去,甚至连飞机票也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刘文典教授拒绝出国,准备留在解放的土地上。这种决定,从他站出来讲“关于鲁迅”,可能已表现出若干征兆的吧。

(原载《鲁迅研究》1984年第5期)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