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第五节 范启新•陈豫源•王秉心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9

抗战时期,活跃在云南话剧界并作出较大成绩者,除前面各节已评介的以外,还有马金良、沙鸥、孙毓棠、李朴园、龙显球、李昌庆、杨光洁、范启新、陈豫源、王秉心等。特别是后三人,和云南话剧界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范启新(1915—1990),生于昆明,笔名有火传薪等。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他即从事话剧活动;后又往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就读,1943年毕业。1935—1936年,他参加“金马剧社”“野草剧社”,曾任金马剧社的干事和金马巡回剧团团长。1943年,任“原野剧社”“民众剧社”的总干事。1938年3月他被选为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滇分会理事;1944年9月被选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理事。

 范启新主要从事话剧创作和导演活动。他写于抗战时期的剧本,有《避难者》《谁之罪》《风狂海啸》《锄奸记》(三幕剧)、《人之初》(根据法国巴若来的原著改编)、《补衣人》等。《风狂海啸》《锄奸记》两剧,是为“教育部征求抗战剧本”而作,于1940年3月分别获备取第一名和备取第二名。他导演过的话剧有《避难者》《姊妹花》《古城的怒吼》《长夜行》《家》《人之初》《喜临门》《北京人》等。

 此外,范启新还从事戏剧评介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所写的较重要的文章有《云南演剧的用语问题》《“象征主义”与〈九一八以来〉》《云南戏剧运动述评》等。他所撰的《剧场艺术概论》,已在1944年的《扫荡报》上选载,但似乎并未完稿。

 范启新和云南抗战时期的话剧界关系密切,他的演出实践(导演)、创作成果、理论研究均有较大的成绩,只可惜没有加以总结和收集,未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巩固下来。

 陈豫源(1911—1955),别号季云,原籍云南,出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35年(一说为1936年)回到昆明,负责筹办云南省立昆华剧院,筹备省立昆华艺术师范,并任云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专员。1938年初,他受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总会之托,筹备滇分会,于3月18日被选为该分会理事。1939年1月,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理事。他还是金马剧社的名誉指导员和省教育厅戏剧乐歌巡回教育队一队的队长。1940年11月,巡回教育队一队二队合并,仍由他任队长。他曾率领该队前往曲靖、宣威、会泽、昭通等地开展巡教工作。他还任戏剧杂志《戏友》旬刊的发行人,并主编《云南日报》副刊《艺术评论》和《正义报》副刊《影与剧》。

 陈豫源所写的有关话剧运动和话剧理论的文章,较重要的有《抗战时期的艺术运动》《本省戏剧界抗敌分会成立感言》《艰苦奋斗的金马剧社》等。他更多的活动,是从事戏剧教育(任省艺术师范学校戏剧电影科的负责人)和话剧导演。八年间,他导演过的话剧有《烙痕》《反正》《曙光》《战歌》《雷雨》《前夜》《黎明》等。

 陈豫源的话剧创作,有独幕剧《邻患》《我们的国旗》《战地鸳鸯》《抽水马桶》和儿童剧《海葬》(又名《一群小俘虏》)等。《抽水马桶》据说曾得到曹禺的好评,1939年7月由省立昆华艺术师范校友会公演。此外,他还有京剧剧本《黑龙潭》,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印刷厂印刷,云社发行。书前的《赘言》说,剧中所写的薛尔望,除根据历史记载外,还杂以虚构,用以加强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剧情的穿插。写作的动机,一面是表扬“薛氏全家的忠烈”;另一面则为了温故而知新,“凛惕历史的悲剧”。该剧唱词流畅、优美,但戏剧冲突不够集中、突出;曾由教育厅实验剧场公演。

 王秉心(1905—1973),云南易门人,又名王旦东。他曾在上海、北平两地求学和工作,1935年(一说1936年)回昆,任云南省教育厅艺术专员。抗战前期、中期,他的工作任务基本上和陈豫源相一致。

 王秉心导演过《烙痕》《反正》《曙光》《夜光杯》《黑地狱》《复活》等话剧,并带领戏剧乐歌巡教队去各专县演出。同时还写过一些重要的文章,如《从动员乡土艺术说到花灯剧》《从本省话剧运动说到灯剧运动》《一年来云南戏剧工作的检讨》等。1942年,昆明戏剧界(由王秉心领衔)请求有关当局饬令缓演《野玫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秉心筹组的“救亡花灯队”(后改名为“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和《茶山杀敌》的写作和演出。抗战开始以后,他深入市镇、农村宣传抗日。他从《五里亭送郎出征》《新十二属小调》等受群众欢迎一事得到启发,萌生出用旧的戏剧形式来为抗战服务的想法。他认为,花灯是云南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兼有旧戏,话剧,山歌,小调,弹词,花鼓等六种之长”。这六种艺术形式所能表演的题材,花灯都能表现。为此,他组织了救亡灯剧团,并于1938年5月1日,在昆明公演了新花灯剧《茶山杀敌》。该剧又名《茶山配》,描写安徽省一个茶区的红枪会勇士装扮成妇女,用计谋杀死侵略者的故事。它通过青年男女在茶山的笑闹,衬托出日军的狠毒、残忍。该剧以后还在县区多次演出,获得了成功,“有了十八场的满座,观众中大学教授至僧尼使月,各层民众都有”(《从本省话剧运动说到灯剧运动》)。演出时,“舞台上的色彩、光景和音乐是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显出了很大的魅力”(《南方》第一卷第八期《看了〈茶山配〉》一文),被誉为“通俗化的宝贵收获” 见1938年5月15日《云南日报》所载亚明的文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