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41岁

日期: 2019-08-03
浏览次数: 16

  1月


  4日,收宫竹心信,即复。(据〈11〉,第409页)


  5日,母病,延山本医生来诊。(据《周作人日记》)


  27日,除夕。柬邀孙伏园等来晚餐。下午伏园来,留宿,28日下午始离去。(据《日记》和《周作人日记》)


  2月


  2日,“寄何作霖信,并稿一篇”。  


  按:何作霖,时任《晨报》编辑,鲁迅所寄之稿,即《阿Q正传》的第九章。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鲁迅说:“到最末的一章,伏园倘在,也许会压下,而要求放阿Q多活几星期的罢。但是‘会逢其适’,他回去了,代庖的是何作霖君,于阿Q素无爱憎,我便将‘大团圆’送去,他便登出来。”(〈3〉,第380页)  9日,发表《估〈学衡〉》一文,迎头痛击以学贯中西自诩、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学衡”派,指出他们“虽然张皇国学,笔下却未免欠亨”。鲁迅讥讽地说:“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1〉,第379页)


  23日,得胡愈之快信(据《周作人日记》)。  


  按:1921年,爱罗先珂到达上海,由胡愈之接待。胡的快信,乃是通知鲁迅和周作人关于爱罗先珂从上海到达北京的时间。爱氏于22日离沪,23日晚到京。  


  24日,由郑振铎、耿济之引爱罗先珂君来。这天,由周作人接待,安排爱罗先珂“暂住东屋”(据《周作人日记》)。  


  按:爱罗先珂(1889—1952),名华西利,俄国人,四岁因病失明。鲁迅在《〈狭的笼〉译后记》中说爱罗先珂“先在印度,以带着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理由,被英国的官驱逐了,于是他到日本。……现在又被日本的官驱逐了,理由是有宣传危险思想的嫌疑”。  


  27日,胡适来看望盲诗人爱罗先珂。鲁迅和胡适、周作人一起漫谈(据《新文学史料》第5辑,286页)。


  3月


  3日,往女高师听爱罗先珂讲演,题目为《知识阶级的使命》;许地山任主席。


  4日,与胡适、周作人谈翻译问题,鲁迅深感现在搞文学创作的人太少,劝胡适多写文学作品(据《新文学史料》第5辑,第281页)。


  5日,上午至北京大学三院听爱罗先珂讲《世界语及其文学》,午,出席蔡元培宴请爱氏的宴会,同座有胡适、马幼渔、钱玄同、周作人等(据《钱玄同日记》和《周作人日记》)。


  8日,清水安三来访周作人。据清水安三回忆:“我第一次找的周作人……有点贵族味道,摆架子,故意装作不在家。鲁迅先生从左厢房出来开门,邀我进去坐,这样便认识了。鲁迅的日语讲得和爱罗先珂一样好。”(据《周作人日记》和197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清水安三会见记》)


  26日,陪爱罗先珂往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并听其讲演。因校方和警厅的阻挠,原定下午二时的讲演拖到四时才勉强举行,“鲁迅可能是知道这次讲演将遇阻碍才特地陪同前来的”(《鲁迅研究资料〔10〕》,第177页)。


  4月


  2日,出席北京大学第二平民夜校举办的游艺会。会上,爱罗先珂唱俄国民歌《斯钦卡?拉辛》。为了便于听众了解,“爱罗先珂事先口述歌中故事,由鲁迅以汉文笔录,发表于今日的《晨报》副刊上”,题为《俄国的豪杰》。(据《书边草》,第65页;《鲁迅和外国作家》,第74页)


  4日,至第一舞台看“俄国歌剧团”演出的歌剧。后来写《为“俄国歌剧团”》一文(发表于9日的《晨报副刊》),把北京喻之为“没有花,没有诗,没有光,没有热。没有艺术,而且没有趣味,而且甚至没有好奇心”的沙漠。鲁迅说:“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你们还是回去罢!”(〈1〉,第382、383页)


  8日,下午同爱罗先珂、周作人等游中央公园。鲁迅在《无题》一文中,即记到游公园的一些情况。(据《周作人日记》和〈1〉,第384、385页)


  5月


  21日,周建人之女马理入山本医院割扁桃腺。22日,晚,鲁迅往看马理并“赠以玩具三事”。(据《周作人日记》和《日记》)


  23日,在北京世界语会开会并摄影,与影者有爱罗先珂等(据《鲁迅》照片集)。  


  按:早在1918年,鲁迅就赞成世界语。他还听过北京大学讲习班的世界语课。当爱罗先珂来到北京后,他又开始学习世界语。(据〈7〉第34页和《鲁迅回忆》第36页)  


  本月,《现代小说译丛》第1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收鲁迅以及周作人、周建人的翻译。鲁迅所译的有9篇,即:《幸福》《医生》《父亲在亚美利加》《疯姑娘》《战争中的威尔珂》《黯淡的烟霭里》《书籍》《连翘》《省会》。


  本月,译毕《桃色的云》(4月30日开译,5月25日译完)。5月15日,爱罗先珂的这一童话剧的译文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6月25日载完。


  本月,《工人绥惠略夫》译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陶元庆设计封面。


  6月


  2日,和母亲等至第一舞台看俄国歌舞剧,深夜12时才回到家(据《周作人日记》)。这是鲁迅第二次看“俄国歌剧团”的演出。


  4日,第19期《北京周报》(日文)上,发表《孔乙己》的日译。据参加该周报的清水安三说,他曾把《孔乙己》的日译请鲁迅看过。鲁迅说:“这有很多误译。让我来翻译,你作笔记”(参见吉林师大1976年10月第1期《日本情况》)。日译发表时署“仲密译”。仲密即周作人。1922年5月29日的周作人日记云:“译《孔乙己》,为《北京周报》。”当然,鲁迅为之改动误译之处,也是可能的。


  18日,上午访张凤举、沈君默、沈士远,下午三时返(据《周作人日记》)。


  本月,作短篇小说《白光》和《端午节》。


  夏


  沈君默来访,留午饭。饭后一起和爱罗先珂谈话。(据《回忆伟大的鲁迅》,第3页)


  7月


  1日,爱罗先珂之友清水来并留宿(据《周作人日记》)。


  同日,《新青年》第9卷第6期出版(离第9卷第5期的出版时间有10个月),后,《新青年》即休刊,新青年社也同时解散。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4〉,第456页)从此以后,由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组成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裂,鲁迅开始了“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彷徨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虽然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决心“上下而求索”,在革命的征途上始终不停步。


  3日,“晨E君启行向芬兰”。(E君指爱罗先珂,“E”是俄文“Epoщehko”的第一个字母)他和清水一早就往东车站上车。  


  按:爱罗先珂是经苏联往芬兰参加第十四届万国世界语学会的年会。在这前后,他曾对清水说过:“日本还没有一个像鲁迅这样的作家!”从心里赞扬鲁迅,佩服鲁迅(据197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清水安三会见记》)。  


  本月,鲁迅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集》和《一个青年的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前者收童话11篇(9篇为鲁迅所译),后者为武者小路实笃于1916年所著的剧本。表现了他反对战争、企求和平的思想。


  8月


  3日,作《〈遂初堂书目〉抄校说明》。(见《鲁迅研究资料〔3〕》,第34页)  


  按:据《日记》,鲁迅于8月27日“抄《遂初堂书目》起”,9月3日,“夜抄《遂初堂书目》讫”。《抄校说明》后面写明“8月3日,俟堂灯右写讫记之”。因此,“8月”似为“9月”之误。  


  11日,饭后回家,见胡适与周作人漫谈,即参加,历时颇久(据《新文学史料》第5辑,第282页)。  


  按:在这天的《胡适的日记》中记道:“周氏弟兄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豫才兼有赏鉴力与创作力,而启明的赏鉴力虽佳,创作较少。”  


  13日,在直隶官书局买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的《曲苑》一部。(据〈11〉,第410页)


  14日,寄胡适信并关于《西游记》作者事迹的材料五纸。(据〈11〉,第410页)


  21日,寄胡适信并寄还《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稿。关于胡适的这篇文章,鲁迅说:“白话的生长,总当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因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话入诗文者,看起来总觉得和运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11〉,第413页)


  本月以及2月,曾重校《嵇康集》两次。


  9月


  20日,往北京大学听日本片上伸的演讲《北欧文学的原理》。这时,片上伸因赴俄国游学而路过北京。1928年10月,鲁迅把这演讲词全文译出(收入《壁下译丛》中)(听讲时间据《胡适的日记》)。


  10月


  19日,“晚往西单牌楼左近觅寓所”。  


  按:鲁迅住在八道湾11号,为什么还要去觅寓所呢?可能从这时起,他和周作人夫妇之间已经发生裂痕。据许寿裳说:兄弟之间的矛盾已有些日子了,“我虽竭力解释开导,毫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亡友鲁迅印象记》,第61页)。  


  本月,作《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社戏》是《呐喊》的最末一篇,它的后半用十分抒情而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在农村看社戏的情景,刻画了双喜、阿发、六一等农民形象,表现了他们的聪明、素朴、慈祥的性格和鲁迅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按:“《鸭的喜剧》是先用日文写成的,然后再译成中文。”(197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清水安三会见记》)这时,按预定的日期,爱罗先珂应已从芬兰回来;大家疑心他不会再来了。鲁迅写《鸭的喜剧》,有为爱君作纪念的意思(据《人物》,第92页)。


  11月


  4日,“上午爱罗先珂君至”,仍然寄住在鲁迅家里。  


  按:这是他从芬兰开会回来。事先并没有来信,“独自飘然的回京了”(《人物》,第92页)。  


  17日,发表《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一文,批评胡梦华对汪静之的《蕙的风》的攻击,指出:“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科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的。”(〈1〉,第403页)鲁迅对胡的道学家式的话很反感。当他看到胡的文章时,正在写历史小说《不周山》,他就经过综合和概括,把“含泪哀求”的胡梦华式的人物,化为“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的“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


  22日,“午后往赴人艺戏剧学校开学式”。  


  按:这是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创办、开学的日子。该校由蒲伯英出资并任校长。(据《新文学大系?戏剧集》,第38页)  


  24日,“下午往女师校听E君讲演”,地点在该校大礼堂。所讲是《女子及其使命》。郑振铎说:鲁迅“着了一件黑色的夹外套,戴着黑色呢帽”,陪伴着爱罗先珂前往。在讲演之前,鲁迅第一次和郑振铎见面(据茅盾、巴金等《忆鲁迅》,第34页)。


  本月,约于中旬,作历史小说《不周山》,11月24日,把稿子交给孙伏园,刊登于12月1日的《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上。该作品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为题材,用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故事新编?序言》);原收在《呐喊》之末,印第二版时即抽出,后易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里面。


  12月


  3日,作《呐喊自序》,谈自己的生平、思想和开始创作的原因。鲁迅说他的创作是“听将令的”,因为那时的主将不主张消极,所以自己“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1〉,第419页)。


  6日,“夜以日文译自作小说一篇写讫”。  


  按:这即《兔和猫》,1923年1月发表于第47期《北京周报》(日文)的新年特别号上,署“鲁迅作,同人译”。(据《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第58页)  


  17日,出席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成立纪念会,看北大戏剧实验社演出托尔斯泰的《黑暗之势力》。(据沈尹默等《回忆伟大的鲁迅》,第50、51页)


  26日,“夜往东城观燕京女校学生演剧”,地点在东单三条胡同协和医学校礼堂,演出的是莎士比亚的《无风起浪》(据译〔10〕,第473页)。


  本年,鲁迅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参加该校国文系的“国文学会”,并向学会捐款五元(据《北师大史料》,第280页)。


  本年,鲁迅继续在北京大学本科国文系教中国小说史。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头发很长,脸上刻着很深的认真和艰苦的皱纹”;“这是一个地道中国的平凡而正直的严肃先生,既无名流学者自炫崇高的气息,也无教授绅士自我肥胖的风度”(据茅盾、巴金等《忆鲁迅》,第13页)。


  本年所出的专书有:《现代小说译丛》第1集、《工人绥惠略夫》《爱罗先珂童话集》《一个青年的梦》(均为翻译)。


  本年的著译(除专书以外,其他各年的统计均如此)计:小说6篇,杂文22篇,书信4封,翻译7篇(包括《桃色的云》)和《日记》断片。  


  按:本年日记已失,《断片》为许寿裳的手抄本。遗失的经过是这样的:1941年12月15日,许广平被捕,1942年8月1日才释放出来。她检点发还的书,发现缺了1922年的《日记》。许广平说:这一年的《日记》“是怎样丢失的?曾经被牵到大门口和一不相识的女青年一同拍照,在两人间摆着从我那里搜去的鲁迅先生著作,也许这就作为犯罪的证件罢!就此搬出搬入而遗失。或者他们压根看不起文化,随手拿到书就用来擦桌子也是亲眼见到的。”(《遭难前后》,第115页)  


  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压迫而罢工。2月底,香港全市数万工人举行总罢工,大批工人离香港回广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罢工斗争坚持了五十多天,于3月8日以工人的胜利而结束。


  4月,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29日,北京市区闻炮声;5月4日,在长辛店一带激战。后,奉军失败。


  5月7日,胡适等筹办的《努力周报》出版。5月14日,在该刊第2期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鼓吹“好政府”的口号,为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效劳。《晨报》《觉悟》等报刊对这一口号进行了批判。


  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反革命叛变,围攻总统府。孙中山被迫于8月9日离广州到上海,18日,发表《告国民党同志书》,说自己三十年来出生入死,“失败之惨酷,没有大于这次的!”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讨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党的策略路线,号召在全国建立统一战线,与帝国主义和军阀进行斗争。


  8月,苏俄代表越飞到上海,会晤孙中山、李大钊、林伯渠等,进行为时六天的商讨,酝酿国共合作等问题。


  9月,安源煤矿1.7万工人继省港罢工之后举行大罢工,在党领导下,罢工工人坚持了五天,得到了胜利。


  9月,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名《新俄国游记》)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出版,是我国最早记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等情况的作品。


  10月,在第11期《努力周报》上,胡适发表《国际的中国》一文,攻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说反对帝国主义这一口号,是什么“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的根据”。李大钊发表《平民主义》《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等文,批驳了胡适的谬论,捍卫了党的主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