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37岁

日期: 2019-08-02
浏览次数: 19

  2月


  9日,“晚钱玄同来”,据《日记》,这是钱于1918年的第一次来访。他“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第106期《文化与教育》:《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金心异即钱玄同。钱对鲁迅在沉默中埋头钞古碑发出“研究的质问”,鼓动起来“做点文章”,于是鲁迅“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1〉,第419页)。


  10日,除夕,刘半农来。刘和鲁迅等商议,拟于旧历翌年,在《新青年》上增设“新书刊介绍”栏目。在第4卷第3号《新青年》上,刘发表的《除夕》一诗说及这次商谈的情景:“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天;——欲招缪撒,欲造‘蒲鞭’。说今年已尽,这等事,待来年。”  


  按:据刘半农自注,缪撒,希腊掌文学美术的女神;“蒲鞭”这一栏目,日本杂志中有之,即“介绍新刊”之意。刘说他与周氏兄弟均欲在《新青年》中增设“蒲鞭”栏目。“唯一时恐有窒碍,未易实行耳。”


  3月


  15日,第4卷第3号《新青年》上,发表钱玄同写的《王敬轩君来信》和刘半农写的《回信》。钱把反对新文学者的论调集中起来,用虚构的王敬轩的名义发表,刘则加以痛斥。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与《趋时和复古》中,认为这一次的“双簧信”,是《新青年》杂志所进行的“几次大仗”之一。


  4月


  2日,作小说《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所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五四时期文化思想界的一面战斗大旗,是当时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进军宣言书。小说的主人公狂人,努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凡事总须研究”的不盲从精神。狂人把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书翻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绝望于大哥、母亲(他们是不能“劝转”的吃人者),也否定了自己,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鲁迅后来说:《狂人日记》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6〉,第238、239页)。


  5月


  15日,在第4卷第5号《新青年》上,发表新诗:《梦》《爱之神》《桃花》。鲁迅后来说:在五四运动前后,“做了几首新诗。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7〉,第4页)


  7月


  中旬,作《我之节烈观》,批判“夫为妻纲”的封建道德,批判男性的本位主义,主张男女平等。它揭露节烈说的矛盾重重,证明“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鲁迅指出:“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1〉,第121、124页)可见,节烈说不是孤立的,是封建道德重要的一环。


  8月


  20日,寄许寿裳信说:“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大约将来人道主义终当胜利,中国虽不改进,欲为奴隶,而他人更不欲用奴隶,则虽渴想请安,亦是不得主顾,止能侘傺而死。如是数代,则请安磕头之瘾渐淡,终必难免于进步矣。此仆之所为乐也。”(〈11〉,第354页)鲁迅在当时“毫不悲观”,主要是因为从进化论出发来看问题,是因为受了尼采的“国之观念”的影响。


  9月


  10日,“上午胡君博厚来托为入学证人”。  


  按:寿镜吾于8月间介绍胡博厚给周作人(时在绍兴),说他准备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托为之照拂;而胡博厚先周作人到京,故周作人乃转托鲁迅(据8月11日《周作人日记》)帮助。


  11月


  26日,“捐于欧战协济会卅”。  


  按:欧战协济会是由美国发起的组织,10月28日北京美使馆筹议此事,徐世昌等均为会员。国务院规定月俸金百元以上的政府官员均应捐俸金的十分之一。


  冬


  作小说《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鲁迅通过对他的悲惨死亡的描写,批判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和溃烂。


  本年,约在夏季,曾参加整理“大内档案”(也就是堆在清朝“内阁里的乱纸”)。这些乱纸,辛亥革命以后,被装入麻袋放于孔庙的敬一亭里。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听说“大内档案”中有好的宋版书,就派鲁迅“和G主事试看麻袋。即日搬了二十个到西花厅,我们俩在尘埃中看宝贝”(〈3〉,第564页)。鲁迅只在开头参加整理了几天。1927年,他曾根据这一件事写了《谈所谓“大内档案”》。  


  按:1918年7月23日教育部部令五十二号云:“午门上下,业已一律修缮完竣。察勘地势,于筹设历史博物馆尤为相宜。应即先将旧时国子监内所设筹备处陈列物品,暨敬一亭所藏历朝红本文件,移置午门楼上;赶速清理,分别部居,妥为陈设……”(第5年第12期《教育公报》)。鲁迅参加整理“大内档案”,当在7月23日前后。  


  本年,开始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说:“《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6〉,第71页)。就在编辑会上,鲁迅逐渐和李大钊等相熟(据〈4〉,第523页)。


  本年的著译计:短篇小说2篇,新诗5首,杂文13篇,书信6封,翻译1篇和全年日记。


  〔附〕本年共收信184封,发信133封;和鲁迅有来往者共88人(内本年才始见于日记者29人)。  


  1月19日,苏维埃政府通知我国,将撤销在中国之领事裁判权和退还租界。2月,苏维埃政府公告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在这以后,如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苏维埃政府多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放弃在华特权。


  1月,孙中山在广州指出俄国革命给予中国革命以积极影响。夏,孙中山向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拍发了贺电,说:“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3月25日,中日交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这草案的矛头针对苏维埃政府。8月24日,北洋军阀政府还发布《海参崴出兵宣言》,追随各帝国主义者,派陆、海军前往海参崴。


  4月,从本月开始,全国各地掀起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浪潮,留日学生、广东省议会、广东非常国会、北京各高等学校等,均发表通电或举行示威游行。


  10月15日,李大钊在第5卷第5期的《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的胜利》两文,欢呼苏俄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同日,《京报》在北京创刊,主办者为邵振青(飘萍)。


  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休战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1月,新潮社成立。


  12月22日,李大钊、陈独秀创刊《每周评论》。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