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鲁迅生平史实探微(选入二题)

日期: 2019-05-29
浏览次数: 108

关于章太炎为鲁迅所书的条幅


  1915年6月17日,鲁迅在日记中记道:“许季市来,并持来章师书一幅,自所写与。”首先介绍了这条幅详细内容的是黄裳。他在《锦帆集外?关于鲁迅先生的遗书》中说:这“是一张中堂,厚纸,章太炎先生所书:‘变化齐一,不主故常。杜谷满谷,杜阬满阬。涂却守神,以物为量。’上属‘书赠豫材’,下题‘章炳麟’”(第206页)。1956年,在《文艺报》第19期上曾刊载影印原件。和影印的原件相较,《锦帆集外》所录基本上准确。按:章太炎所写,选自《庄子?天运》,该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郤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章选录了当中的六句。当时,他被袁世凯软禁,心情愁闷悲愤。在五月二十六日的信中,他说到“今日谗匿横行,宵人成市”,有些事“不必与争,争之亦无益耳”(据影印本《章太炎先生家书》,第74页)。从这种心情、认识出发,他可能是以《庄子?天运》之意以自励,表示要顺自然之法则,以达到“处困而享”(《太炎先生自定年谱》)的境界。《锦帆集外》之所录,“在”误为“杜”,“郤”(xì)误为“却”(què)。这可能是因为形近而至讹(章所写的字体是楷书而近隶,“在”字看来有点似“杜”字),也可能是由于检字者的误植。


  又,近出的《许广平忆鲁迅》,把《关于鲁迅先生的遗书》一文收入“附编”,有些论著,也据《锦帆集外》录出条幅文字,但对“杜”“却”的错误均一仍其旧,没有改正。


关于1927年1月25日欢迎会的情况


  鲁迅在1月25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下午往中大学生会欢迎会,演说约二十分钟”。这次演说,有林霖的记录稿,发表于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现代青年》上。鲁迅认为在广州演讲的记录,“记得太失真,我自己并未改正”(《鲁迅书信集》,第687页),有些地方甚至“意思和我说的正是相反”(《集外集?序言》),所以没有把这篇记录稿收进自己的集子里。


  关于这次欢迎会,与会者的回忆不完全相同。1936年12月,清水在《西北风》半月刊第十三期上发表《我怀念到鲁迅先生》一文,说当天的主席是李秀然,李致欢迎词以后,鲁迅接着演说(参见《鲁迅研究资料》第1辑,第230、233页)。


  1971年,徐彬如的回忆和清水的有所不同,他说当天的主席是朱家骅,朱讲话在前,鲁迅讲话在后(见197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在广州》,第204页)。


  人们的回忆有分歧并不奇怪,有些地方不很确切也容易理解。这因为清水写回忆时,距开欢迎会已有九年多,而徐彬如谈当时的情况更是在四十五年之后。我觉得,参与其事者的回忆虽然很可贵,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文献和记录材料,要根据鲁迅本人的叙述和回忆。虽然林霖的记录稿不很确切,不能作为论述问题的主要根据,但是,关于这个欢迎会的情况,鲁迅是有论述的。当年的九月三日,他在《而已集?通信》中说:


  我到中山大学的本意,原不过是教书。然而有些青年大开其欢迎会。我知道不妙,所以首先第一回演说,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不料主席的某先生这个“某先生”即朱家骅。朱于1926年秋到广州,任广东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广东大学改组为中山大学后,他任委员,1927年6月任该校副校长。——他那时是委员——接着演说,说这是我太谦虚,就我过去的事实看来,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礼堂上劈劈拍拍一阵拍手,我的“战士”便做定了。拍手之后,大家都已走散,再向谁去推辞?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去……


  这很明确地指出:鲁迅演说在前,朱家骅演说在后。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认为:1927年1月25日的欢迎会,朱家骅以学校领导人和老相识的资格任主席,李秀然致欢迎词,接着是鲁迅演说,最后是朱家骅演说。可能因为当时广州的青年推崇鲁迅是战士,也可能李秀然在致欢迎词时曾说鲁迅是战士、革命者,而鲁迅则声明自己并不是。最后,朱在演说时认为“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鲁迅只好“背了‘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去”。有些同志在谈这件事时,不考虑鲁迅的论述,认为是朱的演说在前,鲁迅则当面直接痛斥朱家骅的恶意恭维(鲁迅和朱家骅的关系,在演说时还没有对立得这么厉害)。也许这些同志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鲁迅的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吧?


(原载《思想战线》1983年第4期)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