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们的四十年》韩师77、78级校友回忆录许敦华感念师恩 当年我们就读的“汕头地区师范学校”是潮汕地区最高学府,这里汇聚了潮汕地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很有名望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原师专时期留下来的,有的是汕头地区辖区内潮安、揭阳、汕头等县市调来的,如陈哨光、林仕松、林庆瑞、陈国梁、陈宗民、罗英风等等,他们都是当时潮汕地区教育界的知名教师。以这批老教师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奠定了韩师优良的教学质量——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的扎实根基。 在教过我们的老师中,我最敬重的是陈哨光和张惠璋两位老师。 第一次见到陈哨光老师的名字,大概是在1962年读初二的时候,有一天路过东门楼工人文化宫,看到城墙上一张海报,(当时社会上时兴讲古——说书),海报上写着《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讲人:陈哨光。因为《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我看过,印象比较深刻,当时还不知道陈哨光是韩江对岸地区师范学校的教师,直到1978年5月入学后,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中文专业课程设置,我才第一次见到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身材高大,古铜色的面庞,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讲话有条有理,不拖泥带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陈老师的印象。后来得知他是学校中文科(系)主任。早在1958年韩师办师专的时候,...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10
本年,由于父亲已卒、祖父还系狱,作为长孙,鲁迅在家里担负着更大的责任。有一次,家族开会重新分配房屋,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据《新文学史料》第4辑,191页),鲁迅“说须要请示祖父,不肯签字,叔祖辈的人便声色俱厉的强迫他”(《鲁迅的青年时代》,第35页);而这“催他在笔据上画花押的”,竟是当过鲁迅的开蒙塾师玉田(据《人物》,第147页)。这一件事,鲁迅后来写《孤独者》时,曾把它作为素材。家庭衰败后的遭遇,鲁迅有很大的感慨。他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第415页) 约从本年开始,寿怀鉴“谦称自己文笔已古旧”,命他的儿子寿洙邻为鲁迅批改作业(据《人物》,第172页)。寿洙邻说:“后一、二年,由我授课,其时我正阅览明季遗老诸书,如亭林、梨洲、船山及《明季稗史》、《明史记事本末》、《林文忠全集》、《经世文编》等书。鲁迅亦尽阅之……”。又说:“当我授他课程,尚为八股文时代,也尝依时俗的习惯,命题成篇为之改削”,但是鲁迅并不感兴趣。(据《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第227、228页) 2月,商务印书馆成立,设印刷所于上海。 3月3日,“绍郡中西学堂”成立,由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故称“中西学堂”。 10月,严复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本年,杭州“求是中西书院”创立,由杭州知府林启为总办。
发布时间:
2019
-
07
-
30
浏览次数:18
鲁迅在《致王冶秋》中曾说:“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而中国的读书人,又是不注意世事的居多,所以真是无法可想。”这里主要是指杂感,但“我的文章”自然包括小说和散文诗等,而《野草》的“不大好懂”是更为突出的。这有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或个人生活方面等的原因,而当中的细节“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些措辞就很含糊了”(《4》,第356页——《4》即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4卷。以下所引均按此办法标示)。因此,我们要在反复阅读散文诗的同时,还应针对使人不好懂的这些原因,注意被人忽略的方面,才可能理解作者“难于直说”的内容。*** 写《野草》时,反动力量像“漆黑的染缸”(《11》,第26页),而反叛者则只是散兵游勇,布不成阵,使鲁迅产生孤军奋战之感。于是,他把目光转向青年,努力“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论者”(《11》,第33页)。他所支持的《语丝》,于1924年11月出版,所编辑的《莽原》于1925年4月创刊。鲁迅说:“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11》,第63页)他在《淡淡的血痕中》歌颂“叛逆的猛士”,在《一觉》中赞美那苦恼、呻吟、愤怒、粗暴起来了的青年,这和编辑《莽原》等刊物的目的一样,为的是培养更多的批评者,从而“争天拒俗”,达到“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摩罗诗力...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2
浏览次数:57
吴二持 吴颖是当代国内文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人物,是当代潮汕本土第一位面向全国从事文学批评与研究,与国内高层次学者对话的潮汕学人。其治学涉猎的范围很广,有关于古典文学的古典诗词、古代诗论、古典小说等,尤其是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研究、当代红学史的研究与批评,有较高的成就;还有现代文学的鲁迅研究,尤其是鲁迅《故事新编》的研究,前后历经半个世纪,反复辨析申论,挖掘评论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或可称其自成一家之言。 吴颖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时期的吴颖,刚涉足文学研究领域,可谓初生牛犊,以其独立思考,大胆敢言,一鸣惊人,在文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曾经由他的文章引发了国内两场学术论争:有关李煜词评价问题的论争和有关鲁迅《故事新编》体裁性质的论争,都有较大的影响和成就,这期间还有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收古文的研究等。二是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初吴颖辞世这段时间,吴颖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红学史和《红楼梦》研究领域,一方面是对上世纪50年代“批俞运动”以来直至“文革”“评红热”的政治干预学术的恶劣影响和由此而来的“左”的庸俗社会学、庸俗阶级论的理论倾向的否定批评,力图对其恶劣影响和理论倾向进行较彻底的清算和纠正,使红学研究能够在新红学的胡适、俞平伯、鲁迅为代表,当代红...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11
2月 18日,下午和章福庆到杭州,探望祖父。21日离杭返绍。(据《人物》,第170、171页) 3月 21日,寄祖父和二弟信,说《知新报》(在澳门出版的旬刊,由康广仁等主编)内有瓜分中国一图,言英、日、俄、法、德五国,谋由扬子江,先取白门(南京),瓜分其地,得浙,英也。(据《周作人日记》),这是鲁迅接触维新派报刊最早的文字记录。 4月 27日,寄祖父和二弟信,告知去南京读书一事,由于仲翔、伯升两叔父从旁帮助,已经谈妥,请求祖父允许。(据《人物》,第172页) 5月 1日,与仲翔离绍兴往南京。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说:“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在《呐喊?自序》里,还说:“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1〉,第415页)。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的复杂心情;特别突出的,是他要和旧的决裂,要寻找一条新路的态度很坚决,虽然当时他不知道这新的究竟是什么。 2日,到杭州,看望祖父;3日,离杭州;5日,到上海;7日,到南京,住于周庆蕃(号椒生,当时在水师学堂教汉文,兼任管轮堂监督,鲁迅称他为...
发布时间:
2019
-
07
-
30
浏览次数:19
《狂人日记》结束了一个旧的时期,开始了—个新的时期。 对鲁迅来说,在《狂人日记》之前,他是沉默着的,在经受着寂寞、悲哀和痛苦思索的过程。但是,从《狂人日记》开始,他就结束了沉思时期,开始了勇猛的呐喊。因此,这篇作品,是鲁迅在沉默时期思索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后来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辉煌成就的一个起点。 对中国文学史来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真正现代的白话小说。鲁迅曾经这样说过: ……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出现了,算是预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且介亭杂文二集》,第27、28页) 的确,这篇小说,由于它的内容的深刻性和革命性,由于它在形式上的成就,因此,它的出现,给我国文学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对革命来说,《狂人日记》是文化思想界的一面战斗大旗,是当时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进军宣言书。它起到大声呐喊,唤醒沉睡着的人们的作用。它是反封建的响亮的号角。的确,鲁迅是以《狂人日记》等一系列作品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参加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中去的。(一) 《狂人日记》的主人翁狂人,原是吃人集团中的一个成员。他不但是吃人的人的兄弟,而且自己也可能无意中吃过人。但是,后来他就觉醒...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2
浏览次数: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