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所受的封建教育,开头对农民的认识是有偏颇的。他说:“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是,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9页。,在思想感情上逐渐和农民有了比较巩固的联系。 这种联系,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有很大影响。表现在思想上,在前期,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鲁迅,身上就具备“清醒的现实主义,——也可以说是老实的农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见瞿秋白《乱弹及其他》,山东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388页。;表现在创作上,就使他重视对贫苦农民形象的刻画,努力去表现他们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苦闷、追求和斗争。 在过去,作家注意的中心,往往是帝王将相、官吏老爷、才子佳人、小市民以及知识分子。清末的谴责小说,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间的鸳鸯蝴蝶派,五四时期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作家,描写的对象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地把眼光注视着农民,为连姓名都不被人们知道的小人物写传,意义十分重大,更何况他对贫苦农民的态度,不是从上而下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而是从生活的底层反映了农民的命运。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中国的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9
浏览次数:122
彦山 三十年前,云大中文系研究生招考,规定考试科目有美学,而没有通常的文艺理论。考试时很奇怪,二道附加题各20分,总分变成140分。读韩山师专中文系,授课没有美学,恰好自己喜欢,国内美学观点不同见解算是清楚,有所涉猎,所以拿了较好成绩。入学了,两位导师蒙树宏先生、全振宸先生带我一人,系统安排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同时,建议我正式选修赵仲牧先生“价值学与审美价值”专题课程,并旁听张文勋先生为古文论研究生开设的“文心雕龙”。 赵先生学识渊博,学术研究独辟蹊径,美学研究更成一家之言。难怪云大中文系在全国研究生统招时考题突破常规,与众不同。赵先生讲课有一种冲击力,学生追随他的思路,也必然是艰苦而愉快地向学术的“终极目标”前进。师兄弟间有时也善意挪揄,仲牧师价值审美大厦永远缺一块砖头,所以这个体系无法封闭。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追随赵先生做学问永远不能固步自封,不管是柳暗还是花明,大家都非常享受师徒之间冥思苦索意求真的境界和过程。 课程上完,我交出“鲁迅美学意识刍议”一文算是作业。赵先生评价尚可,认为是理解了价值学分析的真髓,并能应用于美学研究。当时学术界对鲁迅美学观念众说纷纭又往往不能自圆其说,我运用赵先生的美学理论模式对鲁迅有关美的本质,美与真、善等其他社会功能的关系,审美个性化的问题等见解,进行阐述和分析。所以,蒙先生对文章也较认可。我在韩师学习时另一位学术启蒙恩师吴颖...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30
2月 16日(除夕),曾祖母戴氏卒。约于4月,祖父携妾和小儿子伯升从北京丁忧回籍守制。 8月 31日,周福清离家,经上海往苏州。(据《光绪朝东华录》平装本,第3297页) 9月 5日,周福清到达苏州;7日,函托浙江恩科乡试正考官殷如璋贿嘱关节事发,递书家丁在苏州被扣留。(据同上书,第3297页) 17日,父凤仪以周用吉名字在杭州参加乡试。后因科场舞弊案事发,周用吉被浙江巡抚嵩骏查出并“扣考”。(据同上书,第3250页) 本月,科场舞弊案发生后,因为怕被株连,鲁迅和二弟均被送到皇甫庄外婆家避难。 10月 周福清知道躲不住,即向“会稽县自首投案,并被解送杭州省府审办”。他先后被扣押七年多,于1901年才获释。 周福清自首之后,周用吉即被查提到案,也被解送到杭州。后来虽无罪释放,但秀才身份却被革掉了。周福清则于1894年初,被判为“斩监候(即暂缓处死的死刑罪犯),秋后处决”。由于这次变故,鲁迅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大下降。鲁迅在避难中,“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受到很大刺激。这期间和农民的接触中,又了解了旧社会农民的痛苦。从这以后,鲁迅改变了“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的看法,“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7〉,第389页)。 7月25日,四弟椿寿生。 12月26日,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卒)。
发布时间:
2019
-
07
-
30
浏览次数:22
赵松元 《红楼梦人物艺术谈》即将付梓,管乔中专门打电话,嘱咐我写一篇序。管乔中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校友。近年来,他特别关心和重视韩师和我们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令我们文学院同仁们格外感动。我在“红学”上没有多少造诣和研究,为了写这篇序,我还特别向文学院同仁、红学研究资深学者孔令彬博士请教有关问题。在认真捧读之后,我深为感佩,为这部书稿的高质量,也为书稿背后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学的培养机制与课程体系可以说还是“百废待兴”,但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充满蓬勃的潮气,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都富有理想和激情,学习、钻研的氛围特别浓郁。韩师同样如此。当时韩师中文系78级人才济济,管乔中、黄志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们这两位爱好文学研究的学生,遇到了学植深厚、关爱学生的一代良师、知名红学家吴颖老师,并缔结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师生三人常在一起煮茗聊天,学生向老师请益,老师无私地倾囊相授,由是因缘和合,产生了一个令人叹赏的动人故事——在吴颖老师引导下,两位学术上的““初生牛犊”,兴致勃勃地要研究《红楼梦》人物艺术。最初计划选出36人,后来决定分3辑,第一辑选出12个重要人物。在吴老师指导下分工合作,撰写这一系列论文。经一年左右时间,书稿就完成了,由此可见他们用力之勤,功力...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13
2月 〔癸巳年底〕皇甫庄外祖母家或因典屋满期,鲁迅和二弟俱随大舅父搬到小皋埠(据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第20页)。大舅父住在他内弟秦少渔家。秦家藏书很多。鲁迅在这两三个月里,看了《红楼梦》和不少侠义小说,这和他后来的创作与《中国小说史略》的著述都有关系(据《故家》,第93、94页)。 4月 约于本月,祖父的科场案的风波逐渐静了下来,父母便叫鲁迅回家,继续在三味书屋就读(据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第21页)。他喜欢图画,曾说:“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2〉,第282页)。他还以二百个铜元的代价,买了一部木板大本的《花镜》,最喜欢看上面的许多图(据《鲁迅研究文丛〔2〕》,第106、107页)。除此以外,在这前后他还动手作画,如:甲、《射死八斤》(漫画),画“一个人倒在地上,胸中刺着一枝箭,上有题字曰‘射死八斤’”(《故家》,第68页);乙、尖嘴鸡爪雷公像(壁画)[据周启明(周作人)著《鲁迅的青年时代》,第20页];丙、扇面(墨画),画“一块石头,旁生天荷叶……有一只……蜗牛在石头上爬,并有些杂草”[据乔峰(即周建人)《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第4页]。 9月 9日,小姑母(继祖母蒋氏所生)卒。据说她在高热中...
发布时间:
2019
-
07
-
30
浏览次数:17
鲁迅对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很熟悉,在《呐喊》和《彷徨》里面,正面地集中地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就有一半以上。在晚年,他还准备写一部反映我国四代知识分子活动的长篇小说。可见,鲁迅不但是十分熟悉而且是十分关心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 《呐喊》《彷徨》刻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它们可以分为下面这几类。 第一类是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前两人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和陪葬物,后两人是一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善者。 科举制度,在广大封建知识分子面前闪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它诱导知识分子皓首穷经,是捆绑知识分子的名缰利锁。孔乙己爬不上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自己也变成了废物,无以为生。陈士成参加了十六次县考,经受了十六次希望幻灭的袭击,终于疯狂了起来,落水淹死。鲁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溃烂,也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的冷漠关系。在《孔乙己》中,自然有人道主义的某些同情,但更多的是对旧社会制度的坚决否定。如果认为作者对孔乙己是采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这恐怕跟鲁迅的本意不相符合。 四铭和高尔础,既有封建性,又有流氓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在这二人中,高尔础的流氓性表现得更露骨。生活中自然可能有像高尔础这一类的人,例如有些统治者很反动,但为了投机却送儿子到苏联留学——可是,这...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9
浏览次数: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