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为了忘却的纪念
1月  2日,“夜整理《寰宇贞石图》一过”,计共5册232种。1980年发表于《鲁迅研究资料》第5辑上。郭沫若在《鲁迅〈寰宇贞石图〉序》中说:“全书系依年代先后编定,井井有条。研究历史者可作史料之参考,研究书法者可瞻文字之演变,裨益后人,实非浅鲜。”  2月  14日,辞去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兼职,只任该会会员。    按:教育总长张一麟于本日签发了一个通知:“为饬知事,本部佥事周树人请免去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兼职,应即照准。改派编审员王章祜兼充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此饬。”(转录自《北京》,第66、67页)有关保留该会会员身份问题,据1977年第5期《山东师院学报》,第75页。    18日,被任命为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干事。该会于3月15日开幕,4月14日闭会(据第2年第11期《教育公报》:《通咨各省区报告成绩品展览会日期》)。鲁迅对展览会十分关心,甚至连星期天(如3月19日和4月2日)也前往工作。为此,教育部给鲁迅等十一人发三等奖章(据第3年第12期《教育公报》:《部令第二十五号》)。    按:教育总长张一麟于本日签发了一个饬令,“为饬知事,兹派周树人……为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干事,此饰”。(转录自《北京》,第52页)    26日,“吴雷川创景教书籍阅览所,捐四元”。    按:景教,即基督教。吴雷川为基督教徒,时在教育部任职,后曾任燕京大学校长,...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2
浏览次数:16
1月  3日,离绍兴;5日,抵上海;7日,回到北京。  19日,把《教育公报》二本、《青年杂志》十本寄回家里。这是《日记》里第一次与《新青年》有关的记事。  22日,“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鲁迅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这种精神终生坚持不懈。  26日,“上午赴京师图书馆开馆式”并集体摄影留念。    按:京师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辛亥以后,先后由江翰、夏曾佑任馆长。后因寻找新馆址等原因“暂行停办,以图改组扩充”。鲁迅对觅馆址和筹组等工作,都积极参加、领导。(据第8年第10期《教育公报?本部行政纪要丁编》)。本日,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新址举行开馆典礼,鲁迅和蔡元培等均参加开幕仪式。  2月  3日,与陈任中等共六人被委任“筹办图书馆事务”(据第4年第4期《教育公报?委任令第十一号》)。5日大约就是这6个人一起去“午门阅屋宇”,为图书馆选择更理想的馆址(据《日记》)。  4日,“往通俗教育研究会茶话会”,并参观会上所陈列的名人书画。  4月  1日,周作人从绍兴到达北京。他是经鲁迅介绍北来任职的。开头,蔡元培“令在国史编纂处办事”(4月11日《周作人日记》),到1919年2月24日,就辞去编纂处的职务而专门教书了。  5月  8日,周作人发热、头痛,这是出疹子,到28日才好起来。开头,鲁迅怀疑是猩红热,很焦急。在周作人患病期间,举凡延医、服药以及其他生活琐事...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2
浏览次数:18
2月  9日,“晚钱玄同来”,据《日记》,这是钱于1918年的第一次来访。他“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第106期《文化与教育》:《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金心异即钱玄同。钱对鲁迅在沉默中埋头钞古碑发出“研究的质问”,鼓动起来“做点文章”,于是鲁迅“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1〉,第419页)。  10日,除夕,刘半农来。刘和鲁迅等商议,拟于旧历翌年,在《新青年》上增设“新书刊介绍”栏目。在第4卷第3号《新青年》上,刘发表的《除夕》一诗说及这次商谈的情景:“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天;——欲招缪撒,欲造‘蒲鞭’。说今年已尽,这等事,待来年。”    按:据刘半农自注,缪撒,希腊掌文学美术的女神;“蒲鞭”这一栏目,日本杂志中有之,即“介绍新刊”之意。刘说他与周氏兄弟均欲在《新青年》中增设“蒲鞭”栏目。“唯一时恐有窒碍,未易实行耳。”  3月  15日,第4卷第3号《新青年》上,发表钱玄同写的《王敬轩君来信》和刘半农写的《回信》。钱把反对新文学者的论调集中起来,用虚构的王敬轩的名义发表,刘则加以痛斥。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与《趋时和复古》中,认为这一次的“双簧信”,是《新青年》杂志所进行的“几次大仗”之一。  4月  2日,作小说《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所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五四...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2
浏览次数:19
从“九一八”以来,特别是从“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云南和全国一样,诗歌的呐喊声陡然昂扬了起来。1937年7月13日,《云南日报》刊出了《卢沟桥之歌》,它表示了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决心,宣称要像黑龙江、黄河、扬子江一样,“浩浩荡荡向东流/冲溃了敌人/所有的铁闸/争回我们的自由”。以写情诗见长,格调偏于纤细、自然、和谐的梅绍农也大声疾呼:“要为民族而生,为民族而死;泪也要为民族而流!”写出了激昂慷慨、爆发出愤怒火花的《战歌》和《呐喊》。1937年创刊的《文艺季刊》,除有《诗歌》栏目外,还特设《抗战诗歌》专栏。1938年有《战歌》《晨暾》《警钟》的出版。前者为诗歌月刊,后两者虽为综合刊物,但均着重刊登抗战诗歌。 在抗战八年中,诗歌是一个丰收的部门,拥有众多的作者。他们活跃在杂志和报纸上,吹奏起战斗的号角,抒发出激越的情怀;或者表现了生活的严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或者面向未来,唱出了希望之歌。徐嘉瑞、刘尧民、张子斋、普梅夫等的旧体诗也注入新的内容。八年间,虽然条件很困难,仍出版了诗集三十余册。除将另作重点论述者外,从事诗歌创作并做出贡献的作者还有:海燕、张子斋、醉秋、杨亚宁、欧小牧、梅之、普梅夫、江鹜、彭桂蕊、杨南生、常任侠、吕剑、赵萝蕤、杨百达、彭惠、卢静等。此外,在边区的云南籍诗人,还有柯仲平、刘御和桂涛声。柯仲平为广南人,有《边区自卫军》(战时知识社1938年出版)和...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9
2月  3日,作《拳术与“拳匪”》一文,答复陈铁生,陈稿附于文后,刊第6卷第2号《新青年》。    按:鲁迅在该文开头说,陈铁生的信“单是呵斥,原意不需答复,本无揭载的必要,但末后用了‘激将法’,要求发表,所以便即发表。既然发表,便不免要答复几句了”。(〈8〉,第81页)。这些话,乃是负责编辑者的口气。据原计划,这一期《新青年》由钱玄同编辑。但据本文的一些话和鲁迅1月30日、2月16日致钱玄同信,似乎他也参加了编辑工作,至少在编辑事务上他有较大的发言权。     3月  26日,作《〈孔乙己〉附记》,说这小说写于去年冬,而发表在“忽然有人用了小说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这容易使读者“以为小说是一种泼秽水的器具,里面糟蹋的是谁。这实在是一件极可叹可怜的事”(〈1〉,第438页)。这是针对林琴南的《荆生》《妖梦》(分别刊载在2月中旬和3月中旬的《新申报》上)所进行的卑劣人身攻击而言的,表现了鲁迅对复古主义者的鄙视和藐视。  4月  8日,“寄李守常信”,16日收到回信。这是鲁迅和李大钊的第一次通信。  16日,致傅斯年信,建议《新潮》应该在讲科学时发议论,说:“现在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讲科学仍发议论,庶几乎他们依然不得安稳,我们也可告无罪于天下了。”(〈7〉,第225页)——鲁迅终其一生,执着于这种坚持战斗的革命精神。  25日,“夜成小说一篇,约三千字,抄讫”。...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3
浏览次数:19
彭桂萼(1908—1952),字小圃,临沧人。1931年毕业于东陆大学预科第八班,即任缅宁(今临沧)初级中学教员。1936年任教于双江县的省立简易师范。1940年,简易师范移至临沧,并升格为缅云师范学校,彭任该校校长。 1938年,彭桂萼参加广州的中国诗坛社。1939年1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理事。在此之前,从1930年开始,他曾和李景森、蔡国铭一道主编《缅宁旅省学会会刊》三期(有两期易名为《新缅宁》),其《发刊宣言》即由彭桂萼执笔。他还主编过“边城丛书”(收入他的著述《西南边城缅宁》《边地之边地》等)和“警钟丛书”,并主编《警钟》杂志,共出版六期。 除用本名写作外,彭桂萼使用的名字还有震声、丁屹、长戈、号兵、彭鹏。他勤于写作,“半世生涯,投掷在边疆文教的拓荒与地方自治的启蒙上”(引自《〈天海萍踪〉发端》),有著述多种(有些可以作为散文来看待)。此外,还出版了以下五种新诗集(1991年5月内部印刷的《儿歌集》不算在内)。 (一)《震声》,由郭沫若题签,马子华作序(以《风暴中的号角》为题),1938年出版。所收为抗战前后的诗作,主要有:《算还这盘血账》《用血写满这篇伟大的史诗》《咬紧牙关吧》《叫他吞下炸弹》《投进大时代铁流中去》《加强抗战笔枪》《在后方》和《野火》。 (二)《澜沧江畔的歌声》,穆木天题签并写序诗《赠澜沧江畔的歌...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17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