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日期: 2023-04-17
浏览次数: 7

来源:凤凰新闻2023年4月12日

1929年陈掖贤出生了。1930年,母亲赵一曼(此时她还叫李一超)要前往东北进行抗日斗争。为了孩子能平安健康长大,赵一曼忍痛将不到一岁的陈掖贤寄养在丈夫陈达邦的哥哥家里,独自前往东北。

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赵一曼于1936年8月被捕,英勇就义。但是她牺牲的时候叫赵一曼,没人知道她曾经是李一超,直到1955年才最终确认,李一超就是赵一曼。

懂事后的陈掖贤,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慢慢变得不爱说话,也不讲卫生,常常喜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期不愿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陈掖贤,性格变得非常孤僻。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直到1943年,父亲陈达邦才从国外回来,此时的陈掖贤已经十几岁了,如果父亲可以多多陪伴他,也许可以让他性格变得开朗点,可惜他的父亲只是短暂的停留,又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再次离开了他。

随后陈达邦又结婚生子,长期的分离导致他们父子关系有点淡漠,甚少来往,但是他内心还是十分渴望得到父爱的,这一点从他父亲之后被诬陷打倒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中我们不难看出。

陈掖贤在解放之后,考入中国人大读书,1955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当政治老师。1957年他和妻子张友莲闪婚,婚后诞下一女,但是因为婚前了解太少,婚后矛盾显现。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陈掖贤不懂如何管理工资,虽然工资不低,但是总是不够花,不到月底就捉襟见肘,生活上又不讲卫生,邋里邋遢,也不擅长人际交往,二人缺乏共同兴趣爱好,没有共同语言,夫妻二人于1960年离婚。

离婚后他的妻子精神出现问题,反复发作,经常生病,看着这样的妻子他又于心不忍,二人又复婚,复婚后又生下一个女儿,但是矛盾并没有因此消除,争吵还是不断,陈掖贤心情阴郁,日渐消沉,还因此住了几个月的院。

后来他的父亲陈达邦被打倒,他屡次写信给相关部门,为父申冤,都是石沉大海。后来他干脆直接给毛主席写信,但是信中措辞激烈,观点偏激,充满讽刺。毛主席并没有计较,只是说了一句:“他还是个可怜的孩子罢了。”之后,毛主席再也不提这件事。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然而,“四人帮”却不肯放过他,对他进行迫害,其父陈达邦也于1966年含冤去世,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

1969年,他所在的学校解散了,他被下放到精密机械研究所组成第六机床厂当工人,还分配了房子。但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他,总是默默做事,不愿多说话,再加上妻子总是生病住院,经济十分拮据。

甚至有一次他几天没上班,直到同事来家里找到才发现他是没钱吃饭,被饿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了,送医抢救才捡回来了一条命。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虽然生活拮据,但是组织上给赵一曼的抚恤金,他却拒绝领取。在他的心目中,她的母亲是英雄,虽然从小没有陪伴他,教育他,但是却做了更伟大的事情,他是英雄的儿子,也要为国家做贡献,不能拖国家后腿,想把这些钱给更有需要的人。

就这样,他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中。虽然组织上非常照顾他,但是他本人实在不善言谈,不喜交际,更不善理财,哪怕饿得起不来也不愿求助他人。没过几年他的妻子也去世了,家里变得更冷清了,他的情绪也更低落了,产生厌世情绪。

赵一曼儿子曾写信讽刺毛主席,毛主席不予追究,他53岁时却自杀了

1982年的8月,陈掖贤连续没上班,也没请假,同事们不放心上门查看,这才发现53岁的陈掖贤在家里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代抗日英雄赵一曼,她唯一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世界,实在是让人惋惜!他的结局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革命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永世铭记,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陈掖贤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陈红先后在北京市机电研究院工作、四川省大件运输公司检测站工作,陈红从不以烈士后人自居,只兢兢业业工作。每年清明时节,陈红都会去赵一曼纪念馆扫墓,缅怀先辈。

陈掖贤的小女儿陈明在北京出生,与亲人定居国外,在国外做生意,同样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