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习近平全力推行第五个现代化

日期: 2014-05-07
浏览次数: 1523

转载于《信报》2014415

习近平成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后,先是于201211月召开中共十八大后约半年时间就治党治国治军方面提出十二个新观点,继而又于201311月在他主导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个新观点(详见2013715日、1118日本刊文章)其中一个关于国家治理方面的新观点,是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中还把它定为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北京政局任慧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中共主政后提出国家建设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四个现代化后的又一个现代化,亦即「第五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中国政治建设专家学者研判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政治核心理念的提出,无疑向世人宣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治理现代化。中共新高层将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即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内容,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治国理政 观念创新

据北京消息人士透露,综合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评论员和专家学者的解读,所谓「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执政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系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两者是一个有机整理、相辅相成。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专家学者指出,对国家来说,从管理到治理,虽然说法上只是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观念创新。治理不同于管理:一、管理主体是一元的,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执政党、人大、政府、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一起参与国家治理,整个社会力量都调动起来;二、管理是垂直的,治理是扁平化的,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伸延铺展开来,民主协商成分大增;三、管理是随意性的,治理是法制化的,是依法治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再不是行政命令式的管控,是以治理优于管理,必为社会公众所期盼。

四个方面 推进法治

消息人士说,为使党政干部尤其高级干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怎样推进取得共识,以便更好地落实,习近平特于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中旬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专门作出简述。

对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习近平既不绕圈子,也不卖关子,而是直截了当,深入浅出,言简扼要的指出,要高度重视法制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治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并从四个方面指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努力方向:一、坚持科学立法: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二、坚持严格执法:既要依法执政,也要依法行政,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三、坚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坚持全民守法: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

习近平要求党政干部认识,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党,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据此,习近平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当然,习近平也明白,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他根据中国几千年传统文明,也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的坚持三个共同推进和坚持三个一体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根本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最终目的是通过法治确保中国政治制度的长治久安。但是达到这个目的可谓阻力重重,事缘中共极左年代的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使中国人的法治,道德观念几近破坏;加以对权力监督不力,以致改革开放以来,以权谋私、贪腐横行、不讲廉耻等愈演愈烈。习近平接班后,虽然下大力气,大胆整顿,但党政官员阳奉阴违,有令不行者大有人在,公职人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现象仍在发生。现在,习近平部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希望使以法镇邪逐渐成为常态。

消息人士又说,由于执政党长期不重视法治,人们对习近平提倡信仰法律、共同推进法治将信将疑。习近平认为要消除人们的疑惑,至少要先做好两件事:一要使群众感受到立法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群众期待:二是使群众感到冤案得以昭雪,正义得到伸张,这样人们自会真诚地信仰法律。

在立法方面,自20134月以来,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常委会在咨询公众意见后,先后出台的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法》、《特种设施安全法》、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商标法》都使公众感到更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要求。不仅如此,201310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今后五年的立法规划,把群众期盼的《修改食品安全法》、《行政复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等皆列入其中,受到普遍赞赏。

公众疑惑 官员抵制

在平反冤假错案方面,2013年以来,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推进,不少普通公民的冤假错案陆续平反。3月,服刑近十年的张辉、张高平叔侄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重审宣告无罪;4月,关押十二年的李怀亮获河南省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无罪;8月,背负杀妻之名入狱十七年的于英生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无罪。这一个个普通公民的冤案获得昭雪,不仅大大增强了群众对法律法治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彰显推进公检法官员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的迫切性。

专家学者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加大司法制度改革的步伐。对此,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的部署,一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制权的步伐。对此,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的部署,一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二是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三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显示将加大步伐向司法陋习大胆开刀。人们期待司法制度改革能做到吐故纳新,坚决清除抵制改革的官员,尤其是周家帮的死党余孽,决不能姑息养奸。

                   2014512日于北京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