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做好准备 迎接绿色债劵时代

日期: 2015-10-19
浏览次数: 1310

来源:《信报》2015年10月14日 

文/郑咏娴

  绿色债劵可为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资产和其他活动,募集资金,受到愈来愈多公私营机构的青睐。绿色债劵在8年前尚未面世,但至2014年,全球流通的绿色债劵价值已达530亿美元。 

  究竟什么是“绿色”债劵?绿色债劵是否正确的融资方案?如何为债劵制定严格的绿色标准及如何管理募集资金?企业该寻求哪种类型的外部鉴证?发行绿色债劵后,企业该如何进行监控和披露? 

        何谓绿色债劵

  绿色债劵的概念与一般债劵无异,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债劵所募得的资金只能投放于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绿色项目、资产或商业活动,如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或林业项目等。绿色债劵还可为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如改善医疗保健或社会服务)募集资金,因此这类债劵又被称为“社会效益”(Social impact)债劵。

  过去,以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为代表的跨国组织,是发行绿色债劵的主力军,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流通的绿色债劵全部由跨国组织和政府发行。

        从政府到企业,发行主体多元化

  其后,企业发行绿色债劵的数量也急起直追。2014年,由能源和公用事业、消费品及房地产行业公司发行的债劵已占据市场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发行较大规模绿色债劵的私营机构,包括澳洲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于2014年12月发行的绿色债劵,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募集3亿澳元,该债劵成为首个经气候债劵准则认证的绿色债劵。

  印度第四大私营银行YES BANK于2015年2月发行印度首批绿色债劵,计划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募集资金。澳洲首家发行绿色债劵的房地产公司Stockland,于2014年10月为绿色建筑项目募集了3亿欧罗。公用事业公司苏伊士环能(GDF Suez),在2014年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共募集了25亿欧罗。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联合利华(Unilever)于2014年为温室气候、水资源和减废项目募集了2.5亿英镑,以支持其“可持续生活”计划,成为业内首家发行绿色债劵的公司。

  由此可见,从最初由跨国组织和政府主导的市场,到目前绿色债劵市场的百花齐放,绿色债劵的投资范围正进一步扩大,发行人主体也更趋多元化。 

        界定标准和资料披露成关键

  对一部分发行人而言,将债劵称之为绿色付出的代价并不高,但对另一些企业来说,绿色债劵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融资方法。

  首先,绿色债劵市场尚未制定强制性或统一的标准。各项准则和指引不断更新,各自又有不同的制定目的及实施方法。虽然全球多个机构已颁发若干与绿色债劵相关的参考框架及规范,如绿色债劵原则(Green Bond Principles)、气候债劵准则(Climate Bonds Standard)、绿色债劵指数及特定行业准则等,但这些准则均为自愿性质,且缺乏细节,导致企业披露的资料可能会因为不够完整,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说服投资者,严重者甚至可能演变为投资者指控发行企业进行“漂绿”,对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债劵发行人应在现有准则和指引中,选择最严格的标准加以遵从以加强资讯透明度。

  随着市场持续发展并渐趋成熟,投资者希望更多发行人就其绿色债劵状况发布年度报告,披露募资项目的绿色效益。投资者及其他持份者亦开始寻求证据,以证明债劵发行人未来可能需要面对更多加强资料披露的呼声。

  面对投资者的期望,发行人应明确界定绿色的含义,并尽早设计评估方案,建立适当的绩效指标,定期向投资人披露该债劵的绿色绩效。这些额外的规划和设计,应成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劵前认真考虑的事项。这些措施将有助企业避免因无法证明项目所取得的绿色效益,而被指夸大绿色项目效益。 

        迈向行业规范化,准则更为严格

  蓬勃发展的绿色债劵市场,为公私营机构开辟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使其有机会为具有重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募集资金。然而,伴随着市场机遇而来的还有风险和挑战。对绿色债劵的定义莫衷一是,缺乏追踪、管理和报告募集资金的强制要求,这些问题都是阻碍绿色债劵市场发展的难题。

  笔者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对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和报告的要求和指引有可能收紧,这些规范化的准则有助降低发行人的交易成本,鼓励企业发行更多绿色债劵,并增加投资者对绿色债劵的兴趣和信心。

  为了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绿色债劵发行人应积极采取严格的方法管理募集资金,而不是坐等强制性要求的出台。绿色债劵是一项长期融资工具,发行人在债劵年期内或到期后都需要承担声誉风险,因此发行人应从发行绿色债劵之日起,便尝试降低声誉风险。在债劵“绿化”的时代,绿色债劵不能单靠绿色光环吸引投资者,还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如实报告实际的绿色效益,并证明资金运用符合规范。 

        前景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环球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也在投资策略中加入绿色元素。

  2015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份开拓性报告,报告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实际路线图,以“绿化”中国快速发展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报告题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由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负责编写。绿色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项目(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roject Inquiry into the Design of a Sustainable Financial System)联合发起,负责制作政策、监管和市场创新,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符合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信绿色债劵市场将会随着这股宏观趋势,于可见将来迅速增长。

     (作者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kpmgcolumn.hk@kpmg.com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