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乔良:中国太极如何破解美元霸权周期律

日期: 2015-12-15
浏览次数: 1799

来源:《文汇报》2015年12月7日

文/丁怡、李念

编saying

  上周,讲堂刊发金灿荣院长有关“未来十年世界十大趋势”的论述: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二超多强”格局将出现,双方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或博弈或竞合。本周刊发56期嘉宾乔良少将对世界局势的解析:乱象后美国币缘政治如何作用?中国能否抓住第三次战略机遇?

乔良指出:局部时局纷乱和互联网共享时代给予中国第三个战略机遇期的可能

中国太极如何破解美元霸权周期律

  上个世纪末,乔良(文汇讲堂第56期嘉宾)和王湘穗等人以一本《超限战》预测了“9•11”的发生,该书继而成为西点军校等欧美军事院校的必读书目。进入新世纪,他和合作者又出版《新战国时代》,预测帝国瓦解后世界各国根据利益重组的趋势。不同于其他学者运用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战略理论,乔良对世界格局的观察的核心视角是“币缘主义”——美元霸权战略的实施。

 

  指超越"界限(和限度)"的战斗或战争,对超限战来说,不存在战场与非战场的区别;新战国以货币、货币圈、金融圈来划分,此书预测帝国瓦解后世界各国根据利益重组的趋势

  12年后的2015年11月26日,乔良来到上海做内部演讲。此时,“伊斯兰国”搅动难民潮、巴黎恐袭、俄土纷争持续发酵,世界局势的纷乱从点到面地蔓延着。讲座中,乔良再次提出“世界格局重组的拐点到来,新战国时代揭开序幕”的见解,并指出“中国要用太极智慧巧对美国美元指数的‘剪羊毛’周期,抓住第三次战略机遇。”观察的钥匙依然是他一贯坚持的美元霸权理论,加上中国位列中游国家——上有资源国,下有需求国的现实现状归纳。

  “没有证据看逻辑,没有逻辑看原理”,面对看似杂乱无章、线索纠缠的世界现象,乔良以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理论为引例,认为社会科学视角下“第二个十年为何越来越乱”的主导因素与自然科学中“能量的涌动与传递”实际拥有相同的本质。

区域骚乱的幕后:

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剪羊毛”之坐收渔利

      从今年美联储主张美元加息开始,12位委员中支持者从之前的6位11月的9位,在讲座之际,美元指数重新站上100高位,美元在12月加息的决策即将成为现实。而另一端的亚欧大陆,巴黎恐袭、俄土纷争后,欧俄股市大跌,里拉贬值,欧洲资本如惊弓之鸟,纷纷撤出是非之地,迷茫中寻找去向获利区域的意愿似乎与美元加息巧合碰撞。“这些事件背后是否有美国的影子?”,在乔良看来,这个历来奉行实用主义的国家,美联储加息与全球资本流动的周期性密切关系一直是美元霸权的“杀手锏”,他将这种蓄意已久、运用多年的币缘政治比喻为“烧一壶开水”,而地区性乱局往往是催化“这壶水烧开的最后一度”。

  与黄金脱钩后,美国意外获得“以美元统治世界”的机缘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二战后实践了二十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这个将黄金这块绊脚石挪走的无奈举动却意外使得美国获得梦寐以求的金融霸权。一年后出台的智库报告《迈克尔•赫德森报告》中指出“短期脱钩对美国有利”,以及随后与欧佩克达成的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的天机,也促成了美国一项践行四十余年的基本国策——以美元霸权来统治世界。乔良向听众解析,一方面,正是突破了黄金的羁绊,此后美元在指数走低和有意走强,和灵活地增加或者减少印刷两者之间形成了“美元指数十年走弱,六年走强”的周期节奏;另一方面,值得疑惑的是,周期运作期间面对近44年中本国巨量贸易都是逆差的表现(只有两年中出现过顺差),政府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乔良指出,指数规律的背后实际对应着某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与金融危机,而这便是美国尤为关注的货币霸权的实施手段。

  “10+6”美元指数周期规律:十年指数走弱后六年走强

     “出现一次为小概率事件,反复出现则就可能是规律”,乔良举例为证,1971年至1980年,美联储大量印刷美元,并频繁向拉美地区输出,充足的货币流动与资本支持,在这10年为拉美本土经济带来繁荣景象。拉美人自诩的“玛雅智慧”在美国人眼中成为其有意一手喂饱的“肥羊”。1981年开始,美国开始减少美元供应,资金链条的断裂使拉美经济摇摇欲坠。自救大潮中,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鲁莽一战,以收复当时被英国统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转嫁国内危机,乔良点题——“最后一度水烧开了”。狂欢未尽一日,美国总统里根由中立转向与英国结盟,撒切尔夫人动用英国唯一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进行“反侵略战”,自此阿根廷和拉美陷入长达一个月的战争状态,资金链不足、投资环境的恶化促使拉美资本大量撤出,转向“恰到好处”宣布加息的美国市场,于是,美国股市、期市、债市三市齐牛,美元指数进入“六年走强”,而此后美元重回一片废墟的拉美,收购优质资产,于美国,如“剪羊毛”般轻而易举。第一个16年后,美国将视线转移至东南亚。乔良认为,这几乎是一次“潮汐般准确”的规律效应。1986年至1996年,美元第二次开闸泄洪,亚洲四小龙带领下,东南亚经济频频创造奇迹,与拉美人一样,东亚国家也忘记了这一奇迹缘于美元资本大量进入本土这一主导因素。1997年美联储再次减少美元供应,最薄弱的泰铢在遭到美国投资家索罗斯的狙击后产生传导效应,马来西亚、新加坡、日韩等陷入六年困境,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元以同样的手段,又一次坐享渔翁之利。

  乔良指出,“10+6”的美元指数周期律依然在发挥作用,而这也正是美国遏制新兴中国的深层原因。自2002年至2010年,媒体广泛褒奖的中国经济势头与外资盛况在乔良眼中,隐藏着中国成为美元第三次泄洪区的危机。2012年的钓鱼岛、黄岩岛,直至去年香港“占中”事件,今年十月下旬美国军舰强行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区域,一系列骚乱,都是美国在努力寻找炸点,制造地区性混乱,企图将中国变为第三只任其宰割的肥羊。然而受困于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自救举动而被迫延期,加上中国屡不应战,“最后一度”的水迟迟未开。

  炸点的“最后一度水”在中国迟迟未开,欧洲送来“契机”

     美国人行事从来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在给中国人制造麻烦的同时,美国并未忘记在欧洲大陆寻找新的契机。乔良指出,一方面,美国有意防范欧俄结盟,利用乌克兰事件为其创造与欧洲一同制裁俄罗斯的机会。困境逼迫强硬“地缘派”普京总统以打击IS为名为俄罗斯经济解困,令世人瞠目地卷入中东之乱;另一方面,以沙特与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一直在中东区域此起彼伏,土耳其19世纪以来的“入欧梦想”被拒,转图成为穆斯林世界的老大,不惜击落俄战机,地区纷争更显混乱。这一切起因于美国以颜色革命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地挑起动乱甚至内战,难民潮蔓延至欧洲。这种不惜以战争捍卫美元霸权的方式在乔良看来,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撵出欧洲资本,转投美国市场”的目的。

  无论是近年来频频干扰中国,抑或近来“伊斯兰国”袭击巴黎,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表面虽无美国出场的证据,乔良一言以蔽之:“如果无法找到主谋,那就有一个判断最重要:对谁最有利”——美国在幕后一直试图引爆某个可能导致地区性危机的炸点,继而引发第三次货币周期重启,届时美元将又一次吹响加息号角。

 

  帝国之位的危机:

远虑与近视皆缘于两大政治传统

     相较于世界其他大国,美国以短暂的历史达到帝国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乔良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深谋远虑,这种远见直接秉承大英帝国的老道。近百多年来,诸如美元霸权、世界警察等国家战略都一显其锐利眼光。但对于中国的遏制却是近年来美国最大的“近视”。

  布热津斯基的政治遗产:宁愿破碎化也不要统一的挑战性

     挖掘深层原因,乔良指出美国今天许多政治举措实质都延续着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两大论点。第一,延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历史概念——修昔底德陷阱,以当时雅典老牌国家与新兴国家争夺地中海主导权为例,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后者必然也会回应这种威胁,战争不可避免。美国不少政治家或智库就是这样观察当下的中美关系;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二,在外交事务上,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宁可面对伊斯兰世界的破碎化和恐怖主义,也好于面对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挑战性国家。”这成了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所以,美国偏好伊斯兰世界的破碎化,对于统一、强大的国家或联盟的排斥让其选择以颜色革命等手段加速欧洲与中东地区的混乱。

  两种鲜明的国家政治传统在过去支撑着美国统霸世界,但60多年之后又如何呢?乔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人的远虑正在出现失误”。一方面,遏制中国看似是一步远棋,实际过于狭隘。乔良认为,美国的衰落与挑战者无关,正是其最骄傲的发明“互联网”一手加速了美元边缘化危机的产生。作为产能、政治效率、军事能力等层面的倍增器,互联网普及后的另一面顽强地辐射世界——扁平化、去中心化,以信息垄断为本质的权力遭到消解,这其中便包括美元霸权。他举例,当下网购时代,纸币开始让位于虚拟的货币符号,过去40多年大量发行、全球输出的美元同样不能幸免。因此,选择中国作为打压对象是美国的一个战略误判,将加速其霸权的式微。

  欧美利益同盟或将破裂,世界格局进入重组的拐点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以颜色革命扰乱欧洲,在乔良看来,实际带来的却是整个世界的重组趋势的拐点。诸如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等前例,破碎化前往往被一个强权政府所控制,国家得以保全。而美国人亲手造成的中东之乱却转嫁于更依赖地区石油的欧洲,自己发现了页岩气后无能源供应之忧而挥手先行。于是自认掌控了碎化政权的欧洲人,面对美国遗留下的真空,实际束手无策。乔良引用利比亚前任领导人卡扎菲最后一次电视讲话中的“呐喊”:“你们在轰炸一堵墙,一堵在非洲挡住基地组织通往欧洲的墙,也是非洲移民(难民)去欧洲的墙,这堵墙就是利比亚。”从《查理周刊》讽刺恐怖主义“他们有武器,我们有香槟”导致今年年初周刊总部枪击案的发生,到11月的巴黎恐袭,颜色革命的碎片飞溅,让欧洲自食苦果。乔良在其博客发表的《巴黎恐袭是世界格局重组的拐点》一文中提到,从原理入手看问题,这次袭击的恐怖分子以难民身份进入巴黎,背后支持的则是欧盟的申根协定:申根国家之间自由迁徙、移民、就业,而穆斯林世界“用子宫征服世界”的野心也昭示着在2030年其人口将超过基督教白人数量,以票选的民主制度占领欧洲。这种威胁下,欧洲人的申根协定或将限制,而引发的便可能是数百年的西方民主制度或将倒退直至瓦解。作为曾经的利益同盟,因为欧元诞生产生的与美元霸权实际抗衡而已经名存实亡,如今美欧双方的价值观同盟或许也将不复存在。

  乔良在当天接受文汇报记者的采访中就提到,世界重组的拐点并非从法俄共商打击恐怖主义开始,远肇始于9•11事件,而如今,这块幕布撕开更大。这就是基本原理的彻底扭转。这一次,美国将无法置身事外。

中国的机遇:

中游之列现状促使“太极拳”巧对“直拳”压制

     “上游拉动资源国家,下游拉动市场国家”,乔良将中国的中游性质比喻为夹心三明治,上下有求,利益计算远重于强硬或软弱的外交态度。自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中美蜜月期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第一个战略机遇期在改革开放中拉开序幕;此后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美经济捆绑进一步加紧,双方利益难以切割,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乔良眼中,此时的美国已有意与崛起的中国脱钩,结束中国的第二个战略机遇期。从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后,中国有意塑造第三个战略机遇期。乔良认为,这一次比前两次更考验战略智慧,“第三次战略机遇期需要努力促成而非等待”。

  主动促成第三次战略机遇:客观上美国分心,主观上中国有太极智慧

     客观环境上,世界其他区域局势的混乱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发展提供契机。作为世界“消防队员”,美国时下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都很有限,好不容易布局展开的战略中心东移又被迫转向欧俄和中东,压制中国的精力遭到分散,中国逃过一劫,欧洲资本则可能沦为美元第三次“收割季”的替罪羔羊。美国除了用虚拟经济的办法自救,其实也再无多少别的办法。美国本身缺乏实体经济,这也直接导致乔布斯当年在金融危机后不愿实质性支持美国的“再工业化”国策。乔布斯向奥巴马坦诚“我可以把利润从中国带回来,但是工厂不能从中国撤回,美国给不了我一个如中国珠海、苏州、无锡等地的6平方公里内完整的产业链”,QE因此迟迟延后,美元妄图在中国实施的第三次闭闸失败。

  主观层面上,乔良对比普京的强硬,认为非上游资源国家的中国不具备盲目冲撞的资本。强硬与服软皆不可取,“一个办法就是和美国人打太极”。偏好干脆、直接的拳击运动的美国思维面对中国式太极的难以捉摸,屡屡设置的双重陷阱在中国政府权衡国家利益之下,都未如愿。然而,12月美联储加息在即,“美元指数周期律迄今未祸害到中国,下个月(即12月)可见分晓”,乔良向现场听众表达了自己的一定担忧。

  一带一路战略:以高铁为突破口,利己利他,用好“中游”优势

     而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面对中东世界的复杂形势,“一带一路往哪走?是否走入是非之地”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针对一些希望借此打通欧亚大陆桥的看法,乔良认为这种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并未了解这一构想的真谛。乔良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用美国人的钱在欧洲制造美国产品的市场”为例,指出 “一带一路”并不是以邻为壑,涉及的陆上国家多经济匮乏,中国通过对外供应钢铁、水泥等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与货币支持,帮助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得到能源、土地、淡水等所需回馈,互利共赢下,达到中游之国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乔良认为,深圳速度在国内是世人称道的奇迹,但不可在“一带一路”上复制,否则“一带一路”极可能陷入奥斯曼墙的残垣断壁中,“什么时候打通通往罗马的大道无所谓,走到哪算哪”,这是一次潜力无限的战略考量。同时,11月下旬,讲座的前夕周小川提出的“防范境外资本对中国的金融攻击”也是中国政策信号的一次改变,对“一带一路”而言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此外,在中东支持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在周边200至300公里内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也是中国战略需求的一种外在姿态。从事多年国防研究,乔良指出中国如果远赴中东,携手打击“伊斯兰国”远逊于联合周边如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进行国内与跨境双重反恐打击,对于稳定国内局势,提供“一带一路”良好沿途环境都是有利之举。

     回顾历史长河中各个大国的崛起,乔良在演讲的最后向听众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所有的大国崛起实质都是文明的崛起,没有新文明的诞生,大国不可能真正崛起,也缺乏崛起的价值。以英美为例,一个立起贸易文明的标杆,一个高举金融文明的旗帜,而资本主义帝国的雄心却往往夹杂着赌场上“零和博弈”(即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为零)、赢家通吃的传统。

  “中国的崛起会带来何种文明?”,从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的“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到“一带一路”蓝图下中国产能、货币输出与沿途各国资源、产品输入的双向反馈机制,在乔良看来,这些恰好符合了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原则即共享,而中国崛起引导下的新文明似乎正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扎根萌芽。 

  尽管“币缘政治”的观察视角未必人人赞同,但是事实正向着乔良少将的预测所发展——德国出兵攻打“伊斯兰国”;俄制裁向土耳其发旅游和雇佣禁令……对于国人来说,复兴之梦需要众志成城,更需要太极智慧和治理能力。

 

乔良(文汇讲堂第56期嘉宾)2012年在文汇讲堂主讲《大战略天平上的国家利益与安全》

乔良简介

  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雷,在峡谷中回响》、《远天的风》、《大冰河》、《末日之门》、《灵旗》,长篇报告文学《城市与老板的编年史》等。《大冰河》获全军第二届文艺奖,《灵旗》获全国第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除文学创作外,长期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与人合著、合编有《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全球军力排行榜》等。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一书出版,惊动了美国五角大楼,被认为“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在前苏联解体后遇到的首次强力挑战”。 2007年开始在百家讲坛主讲《新解三十六计》系列。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